农夫报案牛舌头被割,包拯让把牛杀了,之后真相大白!

历史教堂 2024-10-12 15:51:08

宋朝时期,天长县发生了一桩不大不小的案件,但却很棘手;有一县民前来报案,称自家牛的舌头不知道被谁给割了去。在那个没有监控的年代,这种案子查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当时天长县的知县是包拯,包青天的名号那可谓是妇孺皆知,任何棘手的案子到了他这里,似乎也就没有那么复杂了。正如这桩牛舌被割案,包拯仅仅只是出了一招,便快速解决了此案。

下面就来看看,包拯是如何机智的查清这桩牛舌被割案。

01

包拯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身后成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正是因为包拯的这些高尚品质,后世方才流传了许多关于他断案的故事,更是演变出了许多小说、戏剧等。到了现代,影视行业的普及,包青天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包拯于1072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当时他的父母双亲已经年迈,于是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因为包拯的老家就在安徽合肥,遂改为和州监税。

没过多久,包拯又辞职,专门在家赡养父母,数年后父母先后离世,包拯为父母守孝数年后,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知县。

这桩“牛舌被割案”,就发生在包拯担任天长县知县期间。

02

一日,天长县一县民神色匆匆前来报案,声称早上起床喂牛时,发现牛棚里到处都是鲜血,再仔细一看,牛舌头竟然不知被谁给割了去。

牛若是没有了舌头,是活不了多长时间的;并且在当时牛是耕种的主要劳动力,私自杀牛是要获罪的。县民之所以行色匆匆的前来报案,就是担心数日后牛一死,别人就会说他私自杀牛。

宋朝对于私自杀牛的罪行,还是比较严厉的。

包拯听闻县民的牛被割了舌头,很轻易就想到这肯定是他得罪了什么人,才会被人这样算计;不过,包拯并没有询问县民最近得罪了什么人,而是让县民回去把牛给杀了,然后再拉到集市上去卖。

03

县民听了包拯的话,当时就愣住了,但现在牛舌头被割,本身也活不了几日,现如今又得到了知县的准许,于是县民在告别包拯后,便回家杀牛去了。

等到第二日,县民按照包拯的叮嘱,将杀了的牛肉带了一部分,来到集市上卖。县民不知道的是,当他在集市上卖牛肉时,一双阴毒狡诈又充满得逞意味的眼神盯上了他;这双眼睛的主人,便是县民的仇家。

前文中提到,宋朝私自杀牛是犯罪的行为,仇家看到县民竟然拉牛肉来卖,便前往知府报案,称县民私自杀牛。

然而仇家刚刚前来报案,就被包拯派人给抓了起来。那人大惊失色,不知知县为什么要抓自己这个报案的,难道这包知县跟那县民有什么关系不成?

可仔细一想,也不对啊,从没有听说那县民有什么当官的关系,否则十里八乡的谁敢去割他家的牛舌头。

包拯却没有什么废话,当即喝问那仇家,为什么要割县民家中的牛舌头。

经过包拯的一番审讯过后,仇家果然承认自己偷偷割县民家牛舌头的犯罪事实;原来县民的仇家早就看县民不顺眼,便想出了这么一损招,将县民家中的牛舌头给割了下来。

如此一来,那牛便活不了多长时间,等到牛一死,仇家便去报案,称县民私自在家中杀牛;真要到了那时,县民可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然而仇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天长县的知县包拯,竟然这么简单就想到了判案的办法,那便是让县民回去杀牛,然后大张旗鼓的拿到集市上去卖,这样凶手就能主动浮出水面。

因为能偷偷跑去割县民牛舌头的人,肯定是县民的仇家,包拯让县民回去杀牛,更是直接给了仇家报仇的机会,也正是只有仇家才知道,县民私自杀牛的事实。

因此,只要县民杀牛之后,谁前来官府报案,那么谁就很有可能是作案凶手。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县民的仇家得知自己竟然是被包拯给引出来的,整个人是欲哭无泪,暗骂自己太过愚蠢的同时,内心对包拯的断案更加敬佩。

事到如今,只能老实交代犯罪事实,希望包拯能够宽大处理。然而他盗杀耕牛的罪名已经坐实,又在犯罪后不思悔改,还恶人先告状,为此受到了极其严厉的惩罚。

这桩不大不小的案件,被后世人认为这是包拯智慧的代表,于是收录在《智囊全集》中,流传至今。

1 阅读:19

历史教堂

简介:专注于国学历史、野史典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