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的努力,长城暂时脱离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近日,长城汽车(下称“长城”)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021.95亿元;归母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超八成;扣非归母净利润达到97.35亿元。
看似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长城全年仅增长0.37%的整体销量,以及海外市场毛利率下滑等发展隐忧。
国内市场销量下滑
去年,长城来自汽车行业的营收为1996.14亿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达到1754.89亿元,同比提升14.49%,这与其销量表现有关。
报告期内,长城销量为123.45万辆,同比微增0.37%。其中,受竞争加剧影响,长城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4.8%至78万辆,产品矩阵断层、纯电产品短板等问题或是诱使销量下滑的关键因素。
旗下五大子品牌中,销量支柱哈弗品牌同比下滑1.25%,长城皮卡和欧拉品牌同比分别下滑12.47%、41.69%。
此前,哈弗品牌是10万—15万元区间SUV的常年销冠,后因哈弗H6新能源转型滞后、混动车型价格上移,该区间市场很快被比亚迪宋PLUS、吉利银河L7等车型抢占,哈弗优势不再。
吴迪 摄
欧拉品牌虽定位纯电,但主力车型集中于10万—15万元,且过度依赖单一车型,迭代缓慢,面对比亚迪海鸥(7万元—9万元)、零跑C11(15万元—20万元)等竞品的价格下探与配置升级,欧拉未能形成有效覆盖,纯电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去年仅坦克与魏牌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坦克销售23.22万辆,同比增长42.57%;魏牌销售5.55万辆,同比提升56.6%。
由于坦克与魏牌都是长城旗下的高端品牌,起步价均在20万元以上,且2023年皮卡和欧拉的销量基数不高,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至20万元市场,高价产品的高销量与低价产品销量下滑形成对冲,国内销量在同比下滑14.8%的情况下,整车营收仍有1.05%的增长。
业内人士分析,若不能在15万—20万元新能源市场推出高性价比车型,并加速欧拉品牌技术升级,长城或将面临“高端化增量难掩基本盘流失”的持续困境。
反观海外市场销量表现较优,去年长城海外销量同比增长44.61%,达到45.41万辆,占总销量的36.78%,占比逐渐扩大;贡献营收802.59亿元,同比提升51.11%。其中,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营收达192.14亿元,净利润13.4亿元。
从区域分布看,东南亚、中东及非洲市场贡献主要增量,其中泰国、马来西亚、沙特等国销量同比增长超50%;欧洲市场则以欧拉好猫为新能源主要输出车型,但受欧盟反补贴税影响,销量同比下滑61%,仅占海外总量的5%。
各个品牌中,坦克品牌成为海外高端车型销量主力,全年出口7.2万辆,同比增长43%,平均售价超25万元;长城皮卡延续优势,海外销量17.5万辆。
海外毛利率近三年首降
得益于长城高价产品销量的增长,公司去年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
据统计,长城去年的单车收入达到16.38万元,同比提升2.3万元;单车净利润1.03万元,同比提升0.46万元。
在此基础上,长城去年整体毛利率为19.51%,同比提升1.36个百分点,其中整车销售毛利率达到19.47%,同比提升1.73个百分点。公司归母净利润也增长80.76%至126.9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长城海外销量、营收、净利均有提升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毛利率却同比下滑7.25个百分点,为18.76%,是近三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这受多重因素影响。一方面,与公司海外第一大市场俄罗斯的新政有关。在长城汽车海外销量分布中,俄罗斯市场占了一半,即约22.7万辆。财报显示,俄罗斯图拉工厂产能利用率达165.61%,全年生产13万辆,这意味着除了长城汽车在俄罗斯本土产量外,公司还向俄罗斯出口近10万辆汽车。
左宇 摄
但从去年10月1日起,俄罗斯市场政策发生变动,俄罗斯车辆的报废税率将根据车型不同提高70%至85%,并且从每年1月开始,税率将按照10%—20%的比例进行调整。
关税叠加产能利用率超165%带来的设备维护压力,导致俄罗斯子公司收入增长26.9%的同时,净利润反降10%。
另一方面,长城在东南亚、中东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超50%,但当地KD模式(散件组装)占比达到55%,关税成本较本地化生产高8%—12%,挤压了利润空间。
同时,为应对欧盟反补贴税(36.3%),欧拉好猫在欧洲被迫提价28%,销量同比下滑61%。为维持市场份额,长城在东南亚、中东等地推出终端促销,单车优惠幅度达5%—8%,直接拉低区域毛利率。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价格战”逐渐演变为“智能战”,长城能否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优势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