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二战中美英等西方国家曾给予了苏联大量援助。这对于苏联扭转战争初期的不利局势、最终战胜强大的纳粹德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冷战期间,由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西方国家在宣传中普遍夸大美英对苏援助的作用,甚至有观点认为如果没有美英的慷慨解囊,苏军在1941年就崩盘了,根本无法守住莫斯科,更谈不上后来的大反攻。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没有美英的援助,苏军就守不住莫斯科吗?
上图_ 莫斯科议定书签字现场,中间为莫洛托夫,签字者为哈里曼
美英虽倾力相助,但均不是无偿提供
苏德战争爆发后,出于对抗共同敌人的需要,美英很快就表示将给予苏联一切可能的援助。1941年10月1日,苏联与英、美签署了《美英援助苏联莫斯科议定书》,标志着美英对苏联援助的全面展开。
然而,美英虽然在议定书中允诺将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为苏联提供其所需要的各类军用、民用装备与资源,但却表示这些援助并不是无偿的。只是由于战事紧急,三方就苏联对援助物资的付款方式未达成协议。
到1942年6月27日,为了加强英苏之间的战略互信,以便尽快打败纳粹德国,英、苏两国签署《英苏军援协定》。协定中明确规定在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英联邦援助苏联的军事物资(海军战舰另设有条件)、民用物资和原材料,除非事前明确说明免费提供或赠送给苏方之外,其余要由苏联在战后以40%黄金和60%信贷来偿还。
上图_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援助物资的路线及吨位示意图
英国是如此,那美国呢?虽然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天,即1941年6月23日,美国便谴责了德国对苏侵略,解冻了苏芬战争期间遭冻结的苏联在美财产。8月,美国又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并随即拉上英国一起与苏签订前文所述的《美英援助苏联莫斯科议定书》。
但我们要知道,《租借法案》中美国提供给反法西斯国家(包括中国)的援助物资,全部都是“租借”给受援国的。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当时反法西斯各国的黄金储备紧张,恐无力支付相关款项;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需要利用这些援助物资,与受援国讨价还价、谋取利益。
上图_ 英美对苏联援助护航队,远处一艘舰艇中弹
比如英国为得到美援,就不得不转让了其对百慕大群岛和纽芬兰岛的控制权,允许美军进驻建立基地。而对苏联,美国则一方面要求苏联向其提供锰、铜、铅、锌等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在二战后,美国认为其向苏联提供的援助总价值为112亿美元,考虑消耗、受损情况,故要求苏联偿还89亿美元的租借费。
但苏联认为英国受援(140亿美元)更多却只支付8.9亿美元,故只象征性偿还了3.5亿美元。两国为此一直吵到1972年,最终苏联在美国向苏提供贸易最惠国待遇和出口贷款及担保的条件下,又偿还了7.22亿美元:老美真可谓是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可见,美英虽然及时向苏联伸出援手,但却带有一定的利己主义成分。不过,我们对于美英这种做法大可不必横加指责,毕竟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利益至上。
上图_ 英国工人在援苏坦克上涂标语:向我们的苏联盟友致以问候
援助虽然及时,但到货时苏军已在莫斯科发动反攻
虽然美英的援助有了着落,但苏联并没有能够马上得到援助物资。因为就在1941年10月,莫斯科保卫战打响了。起初,形势对苏军明显不利,德军节节进逼,直抵莫斯科城下。当时,美英计划中的首批援苏物资已在英国各港口完成装船,只待出发。
但因不知苏军是否可以顶住德军攻势,故而在苏联最需援助时,美英却选择了观望(前文中那位代表美国与苏联签约的特使哈里曼,就是老美派来观察莫斯科战局的)。倘若苏军崩溃,将这些装备、物资千里迢迢运过去可就不是帮助苏军,而是资敌。
然而,当苏联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在付出了巨大牺牲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后,美援却再次“迟到”:因为珍珠港事件,美国正式参战,原本预定援苏的大量武器装备都被拿去武装美军。
上图_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士兵正在作战
因为美援延期,最后在1941年只有三批英援物资通过海运抵达摩尔曼斯克。但这三批英援到位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942年1月,此时德军已在莫斯科城下遭遇失利,开始全线后撤。所以说,整个莫斯科战役期间,苏军并未得到来自英美的一支枪、一发子弹。
不仅如此,1942年7月,由于PQ-17护航船队遭到惨重损失,美英不得不在随后宣布暂停对苏援助。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苏德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之时。到1942年底援助恢复,此时苏军已开始在斯大林格勒战场对德军发起反攻。也就是说,不仅在莫斯科,在斯大林格勒这另一场事关苏联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中,美英援助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上图_ 苏军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进行战斗
美英援助虽然重要,但过于夸大并不可取
那么,美英对苏联的援助没有意义吗?当然不是!
诚然,美英在援苏时打了不少算盘。比如美国将M4“谢尔曼”坦克所淘汰下来的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支援给了苏联,这种坦克在面对德军改良后的Ⅲ号和Ⅳ号坦克时明显落伍,战损很大,被苏军讥讽为“七兄弟(该坦克乘员为7人)的棺材”;而英国也是一边接收美制M4坦克,一边将自己过时的“玛蒂尔达”“瓦伦丁”等坦克打包运往苏联,明显带有消耗库存的意味(是不是觉得和苏联在朝鲜战争时对中、朝的援助很像?)。
另外从整体数量上看,美英向苏联援助9000余门各类火炮,这和苏联48.2万门的战时产量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援助坦克11390辆,仅为苏联自产的七分之一,除去M4A2等少数型号外,红军指战员对这些坦克的质量也是颇多微词。
上图_ 飓风战斗机是盟国第一种援助苏联的战斗机
上图_ 西方盟国共向苏联援助的P-40战斗机
所以,美英对苏最大的帮助,并不在武器方面,而是工业设备、交通工具及各种原材料、能源和农牧产品。比如军工机床,仅美国就支援苏联43225台,而苏联战时产量仅17855台。没有美援的机床,苏联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动辄几万、几十万产品的大规模军工作业;再比如汽车,美英共提供给苏联各式机动车40余万辆,相当于苏联战时汽车产量的1.8倍,如果没有这些汽车,苏军不仅无法为部队提供及时、必要的补给,其在战争后期机械化部队“滚滚洪流”的大纵深作战也无法实施。
还有诸如橡胶、稀有金属、高标号航空燃油等,由于苏联自身不生产,或产能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外援,便如同苏军名将朱可夫元帅所说的那样:“没有这些物资,我们的军队就无法及时更新、装备所需要的武器和弹药,那么这场战争天知道还有持续多少年?”更不要忘了大名鼎鼎的午餐肉罐头,按赫鲁晓夫的话说,就是“有了美国的午餐肉,我们再不用为填饱肚子而发愁了”。
上图_ 二战美军午餐肉
不可否认,美英在二战中对苏联的援助,确实对苏联打败纳粹德国起到了意义非凡的作用。但必须看到的是,苏联的胜利之源,还是广大苏联军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牺牲。如果没有外援,苏军的胜利必然要曲折许多,但并不是说苏军就撑不下去,乃至会被纳粹灭亡,片面夸大美英对苏援助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世界通史》就指出,二战中西方对苏援助物资约只占苏军整体消耗的10%。“如果苏联不设法生产出剩余的90%,这场战争是不可能取胜的”。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假如苏军的战争表现与法军一般,美英还会“慷慨解囊”吗?答案不言自明。
作者:林森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L.S.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2〕G.K.朱可夫《回忆与思考》
〔3〕纪录片《租借法案:胜利之甲》
〔4〕徐焰《铁血苏德》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弗拉基米尔o阿道夫耶维奇
军工机床,仅美国就支援苏联43225台,而苏联战时产量仅17855台。没有美援的机床,苏联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动辄几万、几十万产品的大规模军工作业;再比如汽车,美英共提供给苏联各式机动车40余万辆,相当于苏联战时汽车产量的1.8倍,如果没有这些汽车,苏军不仅无法为部队提供及时、必要的补给,其在战争后期机械化部队“滚滚洪流”的大纵深作战也无法实施。 还有诸如橡胶、稀有金属、高标号航空燃油等,由于苏联自身不生产,或产能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外援,便如同苏军名将朱可夫元帅所说的那样:“没有这些物资,我们的军队就无法及时更新、装备所需要的武器和弹药,那么这场战争天知道还有持续多少年?”[点赞]
用户62xxx90 回复 01-02 20:32
不仅如此,1942年7月,由于PQ-17护航船队遭到惨重损失,美英不得不在随后宣布暂停对苏援助。而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苏德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之时。到1942年底援助恢复,此时苏军已开始在斯大林格勒战场对德军发起反攻。也就是说,不仅在莫斯科,在斯大林格勒这另一场事关苏联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中,美英援助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美分 你能认识汉字吗? 写的清清楚楚 苏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发起反攻
用户18xxx54 回复 用户62xxx90 01-03 06:51
哦,你终于承认PQ船队的存在了?而且以你的无耻竟然也只敢说“暂”停?[笑着哭][笑着哭]
小军在路上
苏联还是很强大的,战略纵深大,那些吹什么没有美国援助,苏联就垮了,真的什么都能吹
小军在路上 回复 01-03 17:18
前苏联是战略打赢了德国,就算没得到美国援助,加上英美牵制德国,德国补给站根本就打不下去,只要苏联耗下去,德国必败
大步 回复 12-30 11:29
苏联可能不会垮,但想打垮德国就难了,反攻柏林更是不要想。事实上当时斯大林都已经有和德国议和的打算了。
用户98xxx03
美国人真的很贼很贼,他们能算出来德国人最不容易恢复的生产的部件是轴承。所以把他的轴承炸的光光。
色乃本性 回复 用户98xxx03 12-18 16:12
所以美国人打仗那叫精明,用武器干死对方,而不是像苏联那样用人头堆,虽然都能使对方元气大伤[得瑟][得瑟][得瑟]
用户98xxx03 回复 12-18 14:41
那当然打7寸了。
苏乞儿
苏联红军已经挡住德国法西斯卐了!
Jill and Jack
盟国在西欧、北欧和北非都牵制着德国的兵力,还大规模战略轰炸德军工厂和补给线,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援苏,没有这些行动,就意味着德国能拿出百分之百的力量来打苏联,毛子能顶得住?拜托苏棍们用一用脑子。
陇夫子 回复 12-24 00:57
[笑着哭]
用户62xxx90 回复 12-25 03:09
西欧 北欧 全是德占区。英国缩回岛上不敢动 美国没参战。请问哪儿来的 大规模轰炸? 等美国参战了 开始轰炸德占区 也是1942年底的事了 德国别说本国加整个西欧。再加半个德国的体量单挑苏联 那也是找死而已 当初的拿破仑可比希特勒强大的多 沙皇俄国可比苏联弱的多 拜托德棍用一用脑子 顺便 希特勒眼里你这种黄皮德棍只是劣等人 要做成肥皂的 你愿意为你的元首献身吗
duoluoxing
喂不熟的白眼狼,就应该让德国捶死
一次一小时
书,垃圾日,只要十几元。拥抱战败,50几元 苏联真相,只要200多元 古拉格群岛 古拉格一部历史 大国崩溃1991 加起来500元。你可以读一遍再来讨论,谢谢 天天喊开战的都可以在喜马拉雅上,听一下《战争哀歌》越南士兵写的感受,撕心裂肺,疲累伤感的越战
用户13xxx32
美国对二战胜利的供献最大!
绯夜日月流辉
挡是挡的住,反攻不一定那么快而已
用户16xxx05
英国人自保都困难,主要是美国佬
分分钟捞钱几十万
不是美英日夜轰炸德国没石油,苏军必败
MrZero
英国自身难保,也靠美国救济。对俄罗斯援助的也是美国。可以说没有美国,无论西线还是东线都撑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