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孟与江参,两幅《千里江山图》,为何被忽略的这幅才是真

寓书喻画 2023-03-05 17:53:59

风来千里舞松杉,齐鲁青岚满袖衔。拟把如椽三丈笔,为君题句向嵌岩。这是宋人,在一幅名为《千里江山图》的水墨画上题跋的诗。

这幅画跟北宋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是截然不同的两幅长卷。为何说这是真正的《千里江山图》呢?

看过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的人,都能发现那幅画上根本没有“千里江山图”这几个字,这个名字是清初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特地加上去的。而江参所画的水墨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上面是清晰存在“千里江山图”五个字。

后世人皆惊艳于王希孟的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而忽略了南宋江参这幅真正叫做《千里江山图》的传世名画。

只可惜这幅画的作者江参人如其画,几乎都从画史中消失了。

江参是何许人也呢?

江参,字贯道,南宋润州府南徐人。受文学家叶梦得称道而声誉鹊起,高宗赵构将召之,忽得暴病而卒,人惋谓“未尽其才”。

江参是董巨画派最后一位传人。但从南宋初至晚明前,他的名字几乎从画史中“消失”。

宋元时期有关他的文献史料极少,而明清书画著录中,则大多是一些真假难辨作品的题咏文字而已,所以关于他的籍贯、生卒年、生平等一直困扰着绘画史学界。

最早记录江参生平文字的是南宋邓椿《画继》,说他字贯道,江南人,长于山水。形貌清癯,平生嗜香茶。与文学家叶梦得、尚书张澄(字如莹)等士大夫名人交游。

那时的宋高宗想重建御画院,以复兴大宋的“文德之盛”,便在与金朝停战议和之后,召见被士大夫阶层所推崇的画家江参。李唐等人亦被高宗召回“复职画院”,但当时的士大夫主流群体对李唐为代表的北方画风格格不入,认为他们过于迎合帝王意旨趣尚,在江南文人士大夫眼中,江参的画名要远高于李唐。然而当第二天将召见时,江参突然患病亡故。而江参之死,足以改变南宋绘画史的格局。从此之后,董巨画派遂淡出南宋的主流画坛,李唐一派也因此成为了画坛盟主。

中董巨画派的最后一位传人

江参长于山水,师董源、巨然、赵叔问,参以“范郭”画法,与“米氏云山”成为江南山水两种同源而形式不同的江南山水。

北宋中后期“文人画”被提出,在米芾、沈括和《宣和画谱》的宣扬下,董源“天真烂漫”“淡墨清岚”“不装巧趣”的审美趣味得到文人画家的大力推崇,以至于“作山水者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社也”。

对董、巨山水资源首次进行“强势”发崛的“米氏云山”以“世之格法在所勿识”的姿态进行了诠释,将董、巨山水表现出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而与之同出一源的江参则更多地将董、巨正规化的艺术体系继承并发展,同时与“米氏云山”在相对的比较中互为影响和参照。虽然江参的画名远远低于二米,但其提供的继承董、巨山水的方式被后世文人画家采纳,成为两宋之际董、巨山水名副其实的嫡传。

江参的绘画并非仅仅来源董、巨体系,其对范宽、李成、郭熙为主的北方山水画法亦有所吸收,他多用笔缓意长、平淡雅逸的大小披麻皴,浓淡相间的墨色点苔,以求力避自然山水中的峭拔峻险、争雄斗奇之形。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笔墨造型中,却蕴涵着天地浩然之气。画面中的平峦远坡,群树孤木,犹如人之躯干与血脉,生机充沛,神气超迈,涵养得道,隐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不易觉察的儒道气息。

北宋文人吴则礼诗云:“即今海内丹青妙,只有南徐江贯道。”还把江参说成是继李成、郭熙之后的名家。江参死后不久,其遗墨即“几与隋珠赵璧争价” ,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受文人墨客认可程度之高。

《林峦积翠图》与《千里江山图》

江参的山水画,看似描绘的是自然山水真景,但绝非是自然实景的重复再现,而是有高度的艺术性提炼与再造。它所要展现的是山水之神韵,山水之灵气,山水之博大。亦与儒家所追求的含蓄浑厚的精神内涵遥相呼应。

《林峦积翠图》

全卷有近、远、中三种构图,起首近岸林木葱郁,村舍三四间隐约群树间。群树均为直杆法,浓淡苔点缀染树叶,树顶上多升展出鹿角状的枯枝。林间坡石以小披麻皴与干湿点苔勾染。远景中的沙渚遥岑,以“米家山水”法淡墨渲染,若隐若现。画面中间一段群峰连绵起伏,树影摇曳,屋舍掩映。中段与后段山石峰峦全部用巨然小披麻皴,再以浓淡苔点渲染层次。全图结构看似不经意而随心布置,其实构图谨严,细节精湛。观赏者的视角随远、近、中三景变化而上下游移,引人入胜,似乎是看一卷流动之画。此图为江参存世作品中的“上上真迹”,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江氏《千里江山图》卷并称“双璧”。

《千里江山图》

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同名。不同之处在于,江参是江南水画派画家,其千里江山画作全篇水墨,仅水天处用螺青色渍染;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画作则是用的大面积青绿设色。两者之作品同名而异形,属于同时代的两种不同画法的顶级名作。

画中林木葱茏,山峰重叠,时而溪水,时而幽谷,景色连绵,有一条曲折的小路贯穿其间。江参用硬笔勾画石头的轮廓,颇有力度,又十分注重水分的运用,并借鉴了米芾水墨云山的技法,使得画面具有江南水乡的格调。

结语:

晚明时期,董其昌等人提倡“南北宗”绘画理论,而江参作为“南宗”中董巨画派的最后一位传人,又被重新“发掘”出来加以褒扬,历史就是如此地无情轮回和变幻无常。

傅伯星在对江参的总结评价中说道:“应该说,江参是两宋之际江南山水画派的唯一传人,或曰是北宋画风的最后一位继承人。因此终南宋一代,他在画坛文苑享有无可争议的崇高地位。他应该与李唐并列,成为南宋初期南北两大画风卓有成就的代表。由于他未能‘待诏尚方’,后来才复建的南宋画院就成了‘单亲家庭’,‘系无旁出’,只能是李唐画派的一脉单传了。”

——END

1 阅读:112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