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从安徽小岗村十八个“血手印”开始,农民一夜就变成了单干户。
分田单干的初始,提岀的口号是,“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是把土地分给农民,集体就什么也不管了,让农民做“没娘的孩”。
(网络图片)
我们不妨再来重温一下当初的政策内容,看看什么是“统分结合”?集体和农民个人各自都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农村实行单干式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让物尽其用,人尽其力,以增产增效为主要目标。
农民分田单干后,生产力确实解放了,土地增产了,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最初的理想。
但是,农民长期单打独斗,农业上许多问题单靠农民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办到的。农村的土地缺乏必要的投入,大型水利灌溉得不到修整利用,小流域灾害得不到整治,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这些问题,都需要“统”的力量才能得到解决。
那个时候,提倡的是集体要发展集体经济,要搞乡镇企业,集体靠集体经济的发展,来支持农民个人的发展,要统筹兼顾集体和农民个人并举发展,集体对农民的发展要给予扶持,原来集体为农业服务的公共设施,不能损毁,集体要不断完善,保证农业的发展需要。集体要为农民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要在科技、服务、产前产后的协调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网络图片)
记得那个时候,村集体经常协调有关科技部门,到农村指导农民种植,发现动、植物病虫害,请专家到户、到地头专项指导。村集体还经常请专家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交流。
那个时候,农民有困难,谁家种不上地,村集体还要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帮忙种地,帮忙收割。一家有难,集体都要组织大家相互帮助。
那个时候,农民没有感到失去了集体的孤独。虽然已经是分田单干了,可集体的温暖和邻里的相助,大家还像一家人。
40年过去了,农民离村集体越来越远。农村缺乏必要的管理,集体经济衰败,村级组织失去了凝聚力,农民成了一盘散沙。集体没有相应的投入,农民面临的困难得不到解决。
村集体长年不开会,农民长年没有集体活动,村干部成了陌路人,农民成了没娘的孩子。
村里的大事小情,农民不了解,村集体的家底子不知去向,集体经济越来越薄弱,农民从集体得到的扶持几乎是零。
农民本来就是一个集体,有人却把农民看成是单干户,好像集体就只有村委会。村里有什么事情不告知农民,上头有什么精神农民不清楚,粮食直补是多少?每亩补多少钱?农民的养老金每个月给多少?国家都有什么优惠政策?新农村建设是怎么打算的?村集体对乡村振兴都有哪些规划?农民一概不知,难怪农民说单干后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网络图片)
农民是农村的核心,是农村事业的主力军,村干部为什么不能和农民融入在一起?农民选举的村干部,是让村干部为农民服务,并不是选上来做官的。
农民单干后,并不是人人都能胜算,还有许多农民闯不了市场,还有许多农业科技没有推广,农民需要村干部的帮助。农村的村干部,用农民的话说就是父母官,当家人,没娘的孩子需要他们伸岀手拉一把。
乡村振兴,农民不是不想,农民盼着农村早日振兴。可看眼前,却没有一点希望,上头的打算,农民不知道,农民就是有力也使不上。
上头的精神为什么停在最后一公里?就是当下的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不作为,让农民感到失望。
重温农村改革初期的那些文件资料,看看有些人的作为,有些人是不是忘记了初衷。要扭转农村目前的瓶颈,就必须下力气改变乡村干部的现状,首先把农村干部队伍整顿好,让农民看到集体组织的活力,让没娘的孩子,重新找到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