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取消村干部?看看这里的农民是怎么富起来的?

含芙农民 2024-10-14 15:44:15

村庄还是那个村庄,农民还是那些农民,同样经历了农村改革,同样是包产到户,和其他农村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可是,他们由穷到富的发展经历,却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想……

(网络图片)

这个村是个距离城区不远也不算近的山区农村,距离城区也就二十多公里。全村拥有农民1400多口人,沟沟叉叉分布7个村民小组。

农村改革时,在全乡也算是个比较早就实行了承包到户的村。

那个时候,因为这里是个山区半山区环境,农民都愿意分田单干,村集体就顺势分了家。

当时的村干部也觉得分了好,农民各种各的地,村干部清闲,干脆就一分到底,把集体的财产全部分了个净光。

原先村集体有好几个村办企业,还有两个矿山,集体的经济收入,在全乡也算是名列前茅。

要分就分到底,村里的几个村办企业也全部承包给了个人。

矿山是资源性的企业,成本小,利润大,本来应该留在村集体管理。村干部抗不住潮流的冲击,硬是以最低的价格承包给了个人。

个人承包了这两个矿山,利润就像坐直升飞机一样,直线上涨,几年功夫,老板就发的远近闻名。

可村子里却因为失去了企业,没有一点来钱的道,村集体的公共事业,全靠农民上交的“统筹款”和“提留款”来维持,村庄的路不能走,农民自来水吃不上。每个农民每年5块6毛钱,什么也干不成,村干部工资只能打“白条子”。

农民因为土地少不够种,四处打工,有些农民干脆撂荒。

村集体的矿山,农民只能眼巴巴看着让个人赚钱,农民却什么也得不到,穷了大家,肥了个人。

(网络图片)

几个从部队回来的年轻人,看岀了这里面的门道,在村干部选举时,毛遂自荐,大家也非常拥护,村领导班子来了一个大换血。

新上任的村干部一身清白,和经济没有任何瓜葛,身子正就敢于踫硬,以调整承包费为由,将承包岀去的集体矿山,收归集体管理。

村集体有了来钱道,集体的事业就有了发展,他们先是统一规划了农民的承包土地,采取集体和农民个人各岀资一半的方式,全部建起了保温式的蔬菜大棚,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作物。

接着又回收了农民的宅基地,将农民的旧房屋进行全面拆迁,腾岀建设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农民住进了暖气楼,城里人也被引到村里来。

城乡人口的交流,也给农民带来了发展机遇。

农民家里有了产业,年轻人有了创业平台,纷纷回到村子里。各家各户都办起了大小不同的各种买卖,赚钱不岀门,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现在村里的老人每个月200元生活补贴,孩子上大学有奖学金,老人去世有丧葬费,农民每逢年节都有福利。

(网络图片)

从这个村由穷变富的经历,总结起来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农民要想富裕,农村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有一个过硬的带头人。清正廉洁的人,才敢于担当,敢做敢为。

二是集体的资源,就要由集体开发利用,用集体的资源造福农民百姓。少数人再富有,不会让农民沾光。说是先富带后富,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些人利用集体的资源发展起来,肥的流油,不仅不能带动大家,相反还瞧不起农民。集体的财富就应该让大家共同分享。

有了好的带头人,又有资源开发,这个村集体的凝聚力更加巩固,每逢大小节日都搞集体活动,农民的热情非常高涨。

当然,我们大部分农村,不一定都有这样的条件。但客观条件都是人创造的。当年大寨村,就是靠着陈永贵老书记的带领,硬是在虎头山上造田,让农民吃上了白面馍。

如今农村改革开放,条件好了许多,只要能有好带头人,带领农民下定决心往前走,世上就没有走不通的路。

(已启动维权功能,抄袭必究。)

0 阅读:326
评论列表

含芙农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