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的余温,尚在荧屏之上萦绕之时,《上海服饰》杂志的编辑部正在酝酿一场视觉盛宴。
当读者翻开1988年第一期杂志,赫然发现杂志的中间插图,是红楼剧组演员的时装照片。
“林黛玉”陈晓旭褪去轻纱,“王熙凤”邓婕脱下金绣,“薛宝钗”波浪长发,“贾宝玉”欧阳奋强不再是贵族公子……
红楼大观园的演员们穿着摩登时装,在摄影师的镜头前,演绎着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尚宣言。
《上海服饰》创刊于1985年,是月刊,曾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时尚美容专业杂志,连续两届中国国家期刊奖。
这本曾创下月发行量突破百万的时尚杂志,用一组颠覆性的时装大片,让观众在古典美学与现代潮流的碰撞中,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觉醒。
一、杂志社的大胆尝试。在当时物质尚不丰裕的80年代,《上海服饰》犹如一扇打开的落地窗,让街头的红裙子、蝙蝠衫与巴黎时装周的潮流形成奇妙的共振。
它是一本为都市白领女士准备的时尚生活实用指导性杂志,用丰富的图片、生动的文字教会女性聪明、时尚、有个性地穿衣打扮。
杂志的信息量大,对时尚敏感、又不乏具体性与指导性。
以每期0.48元的亲民价格,将香港《姊妹》杂志的时尚资讯本土化重构。
编辑们深谙"时尚民主化"之道,在传授自制荷叶领、改喇叭裤的实用技巧时,悄然完成着审美启蒙的使命。
杂志社编辑选择《红楼梦》剧组的演员担当时尚模特,堪称神来之笔。
这些刚完成历时三年拍摄的演员,因为之前琴棋书画的培训和大观园的沉浸式表演,身上仍然有着大观园的古典气质。
陈晓旭,张莉,邓婕,袁玫,张静林,欧阳奋强等人,褪去红楼的妆容,穿上现代服装,一股清新靓丽感,扑面而来。
这是1987年12月,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时尚节”,这是一次大型的试妆设计展评活动,邀请了红楼剧组的演员前来参加。
她们身材苗条,面容娇好,穿上设计师设计的服,在一众模特中,显得熠熠生辉。
摄影师刻意保留的戏曲身段与现代服装的混搭,恰似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时尚突变。
读者来信说,"原来古装美人也能这么时髦",再次印证了这次跨界实验的成功。
在那个文化解冻的年代,这组照片成为破除刻板印象的视觉宣言:古典美不是标本,而是可以融入现代生活的流动美学。
二、红楼演员的摩登时尚。陈晓旭一身白衣造型,恰似黛玉"月下仙子"的飘逸和纯净。
设计师用立体剪裁,弱化了她单薄的身形,珍珠耳钉闪烁,衬的她美艳无比。
这种造型智慧让古典韵味穿越时空,在80年代都市女性的衣橱里,找到了新的栖息地。
邓婕的黑色套装,再次让我们看到了王熙凤的雍容华贵。
长发披肩的邓婕,眼神柔和,不再有王熙凤的犀利和精明,一种新时代的职业女性,跃然而出。
袁玫在87版《红楼梦》饰演袭人,是一个配角,在这里,却丝毫不逊于“宝黛钗”。
她有两套造型,一套是白色套装,一件到膝的短袖长衣,搭配一条瘦腿裤,头上戴一朵时尚大花,很是别致。
一套是一件红色大衣,配上红花和明媚的笑容,很是明艳。袁玫身旁的这位,同样貌美如花,可惜,没认出这是谁。
袁玫的红色羊毛大衣,犹如盛放的牡丹,既呼应着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底色,又彰显个性解放。
张静林身穿一套紫色连衣裙,长发飘逸,耳环精致大气,显出现代女性的灵动。
张莉在这里,完全没有了“宝姐姐”那种雍容和贵气。
现代的妆容和服装,没有给她增色,反而显得太过普通,红色裙装外面套着一件黑白条纹长衫,毫不亮眼。
欧阳奋强卸下贵公子的妆容,再次展现出他放荡不羁的本性。一头浓密短发,一件条纹毛衣,没有特色。
难为王扶林导演了,当初能够从当初穿着拖鞋短裤的欧阳奋强身上,看到贾宝玉的贵族气质。
这组照片中,陈晓旭依旧有着林妹妹超凡脱俗的气质,邓婕却不再有邓婕的狡黠和圆滑,张莉和张静林不复剧组的貌美如花。
最漂亮最耀眼的,当属“袭人”袁玫。
难怪当初袁玫能成为远近闻名的“无货今后”之一,难怪王扶林导演特意让化妆师把袁玫化丑,生怕她抢了“宝黛钗”的光芒。
三、走出大观园的人生。随着87版《红楼梦》的热播,剧中的演员从当初的小透明,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可惜,当年的环境,不比现在,演员没有团队,没有经纪人,单枪匹马。
即使这样,她们也有了很多机会,有人留在了央视,有人牛杂了北京,有人片约纷至沓来。
张莉是留在央视的幸运儿,她和陈晓旭和一起拍了《家春秋》,饰演鸣凤,陈晓旭饰演梅表姐。
之后,张莉前往深圳上大学,接着出国留学,在加拿大发展。
而陈晓旭饰演了“梅表姐”之后,却再也无人找她拍戏,因为“梅表姐”太像“林黛玉”了。
经过三年多无戏可拍的日子,陈晓旭转身,投入广告界,之后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担任董事长,事业蒸蒸日上。
欧阳奋强回到了峨眉电影制片厂,之后,去深圳大学读了表演系,转型成为导演,拍了很多影视剧,拿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奖项。
可惜,即便有这么多成就,欧阳奋强最被大众熟知的,还是贾宝玉。
袁玫则南下,去了广东电视台,出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影视剧,如《公关小姐》《情满珠江》等,之后,走上制片人的道路,在幕后续写艺术。
最让人唏嘘的,是张静林。
当年她片约不断,拍了《二子开店》后,放弃如火如荼的事业,为了爱情,远赴日本。
在日本,她进修戏剧,差一点就拿到博士学位,又为了爱情,放弃学位回国,成为苏越身后的女人。
可惜,安雯,也就是张静林却被苏越害惨了。
这些时尚影像,犹如命运的快照,记录着演员们在历史转折期的自我重构。
当今天的我们,回看这组泛黄的时尚大片,依然能触摸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文化体温。
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中,《上海服饰》用先锋的视觉语言,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转移。
这些走出大观园的演员们,用身体诠释着美的永恒流动,从水墨丹青到霓虹光影,从水袖翩跹到西装革履。
美的本质,永远是时代精神的镜像。
而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随着我们每次重看电视剧,依旧栩栩如生的向我们走来,带我们走进那个传奇的世界中,递给我们一场伟大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