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龙文鞭影》故事之5.卷之一:商王祷雨,汉祖歌风

龙文国学苑 2017-11-07 07:42:43

商王祷雨, 汉祖歌风

【译文】

商汤在位时发生了七年的旱灾,他向上天祈求降雨,解除旱象;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回到家乡,和父老饮酒时即兴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著名的《大风歌》。

【注释】

(1)商王:指商代的开国之君成汤。姓子,名履,字天乙,又称武汤、商汤、天乙汤。汤是他的谥号(据《逸周书·谥法解》:“除残去虐曰汤。”汤到底是不是他的谥号,有待进一步考证)。据说成汤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是商部落首领。因夏桀(jié)无道,成汤举兵讨伐,把桀放逐到南巢,于是拥有天下,定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国号商。成汤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亳。

(2)祷雨:向神明祈求降雨。

(3)汉祖:即汉高祖刘邦,与楚霸王项羽兵争夺天下,灭项羽后定都长安,国号为汉。

(4)歌风:指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回到家乡,和父老饮酒时即兴吟唱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人物故事】

1.商王祷雨

商王祷雨

    他勤政爱民

传说成汤灭掉夏桀,在亳建都之后,遇到了旱灾,伊河、洛河里的水都干涸了,庄稼种不上,人和牲畜喝不上水,人民苦不堪言。成汤想向上天求雨,巫师占卦后告诉他说:“只有拿活人来作祭品,老天才肯下雨。”成汤听后很为难。他说:“求雨原是为了人民不受旱灾,怎么能为了求雨,先让人民受杀戮之灾呢?”他寻思再三,作出决定说:“如果一定要以活人作祭品才能下雨,那就让我来当这个祭品吧!”于是,选定好吉日,在一个叫桑林的地方(今大口乡经周村南)修筑了神坛,坛上堆满了易燃的干柴。到了求雨那天,成汤洗净了身子,披散着头发,穿一身粗布衣服,身上捆满了干茅草,坐一辆白色的车子,庄重、严肃地向桑林走去。到了桑林,人们早已从四面八方赶来,神坛周围人山人海,巫师们坐在坛前祷告,大鼎下的火熊熊燃烧。成汤让巫师剪掉了他的头发和指甲(zhǐ jiá),净身后跪在神坛前检讨了六件事,说:“苍天在上,我自当商王以来,尽心尽力为臣民办事,不知怎么得罪了上苍,竟降灾不雨。难道我实行的措施不当,政策不好吗?我对臣民体恤不够,失职了吗?我贪图享受,多盖宫室殿堂了吗?我贪恋女色,身边的妻妾宫女太多了吗?我聚敛财富,接受别人的贿赂、财礼了吗?我接近奸邪谗贪的人,让正直无私的臣民们受到压抑了吗?如果这些方面做得不好,那是我的过错,不要难为百姓们,我愿以自身作祭品,请上天降雨,解除臣民们的干渴之苦。”成汤祈祷完了,就走上神坛,端坐在干柴堆上。巫师们引燃了火把,绕着神坛边跳边舞,然后将火把一齐扔向神坛上的柴堆上,干柴很快就劈劈啪啪地燃烧起来。围观的人们心都缩得紧紧的,一点声息都没有。正在人们心情紧张的时刻,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浇灭了神坛上的大火,也浇灌了田野,人们都仰脸接饮着甘甜的雨水,汤王终于因为至诚之心感动了上天,驱除了旱魔。百姓从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他施政仁德

网开三面

      《史记·殷本纪》中记有这样一件事:成汤到野外郊游,见其部下四面张网捕鸟,嘴里说:“愿天下四方的鸟,都飞进我的网里吧!”成汤听了说:“这太残忍了!”就命令那个人把鸟网撤去了三面,只留一面。张网的人按照成汤的意思去办,嘴里说:“鸟儿呀!愿意向左飞的就向左飞,愿意向右飞的就向右飞,命运不好的,就飞进我的网里吧!”这件事传到了其它部落,人们都认为成汤仁深德厚,对飞禽尚且如此慈爱,能网开三面,何况对人呢!于是人心都倒向了成汤,而反对夏桀,从而成就了商朝的建立。

他任人唯贤

成汤的妻子嫁给他的时候,有个陪嫁奴隶,叫做伊尹(yīyǐn),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角色。可以想见,一个陪嫁的,还是一个奴隶,估计那时候也就是比牲口强点儿。起初,成汤派他到厨房帮工,做点饭菜什么的。这个伊尹,其实是个人才,但是无人知晓,他为了让成汤发现自己,便想出了一个怪招,故意有时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时却或咸或淡。有一次,成汤就饭菜的事情责问他,他就乘机向成汤谈论了自己对治理国政的见解,认为治国如烹饪一样,要调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掌握好火候。成汤大为惊奇,想不到自己身边竟然有如此能人,就免除了他奴隶的身份,任为右丞相。

 

2.汉祖歌风

大风歌图

    他气宇轩昂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称帝后的第十二年(即前195年)十月,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反叛,返回时途经故乡沛县(今江苏沛县以东),在沛宫大摆酒宴,盛情款待父老乡亲,当酒喝到兴头的时候,他站起来击筑(古代一种形状似琴的弦乐器)伴奏,乘兴唱出了被后人交赞不衰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场面开阔、大气,正是天下初定的写照,也是他凯旋高奏、衣锦还乡、意气风发的真实体现。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言志,也是纪实,《高祖本纪》中曾写道:青年时代的刘邦就羡慕秦始皇,怀有征服天下的大志。如今回想起来,当年斩蛇起义,西进洛阳,四年来的楚汉之争,缓和平息匈奴的侵扰,为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而断然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接着又平定了英布的反叛,真是威加海内、荣归故乡啊。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写出了他内心的忧虑和不安。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居安思危,如何让自己与将士们辛劳打下的江山基业固若金汤!此刻的他,恐怕真是希望所有英勇的将士能守卫四方,使他的帝国可以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

         他知人善任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大摆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很客观,很中肯,胜利之后、大权在握还这么谦虚,颇为难得,胸襟还是不错的。

 他无耻至极

楚汉战争期间,项羽曾经在两军阵前威胁刘邦,如果他再不出来受降,就要把他的老父亲下锅给煮了。听到这个消息的刘邦,全然没有着急、伤心和难过,竟然还对项羽说:“你我是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要把他炖汤喝,炖好了别忘了分我一碗!”这样的回答是相当的流氓、也相当的狡猾,弄得项羽目瞪口呆、哭笑不得,最后只能作罢,放弃了以人质迫使刘邦投降的策略。

0 阅读:2
龙文国学苑

龙文国学苑

国学经典诵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