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职场人,要说一点都不懂人情世故那是假话,只是有些人更擅长,有些人比较迟钝罢了。
这个社会很现实,无论你是否懂“人情世故”,或者说是否擅长“挖掘人性,经营人心”,这些不过都是工具而已。
不懂人情世故又如何?不也照样生活。懂人情世故又如何?那些懂的人,都活的比别人好?关键不在于你是否懂人情世故,而是在于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就像一期节目总采访王思聪,主持人问:“你买那么多车干什么?”
王思聪不答反问:“你买那么多衣服干嘛?”
主持人回答:“我穿啊。”王思聪也回答:“我开啊。”这时可以明显的看到主持人尴尬的表情。
如果这段话放在别人身上,是否会被认定为不懂人情世故呢?至少没有照顾到谈话对方的感受,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情世故”的作用被放大的原因1.擅长人情世故的人,有些混得不错
不可否认,有不少懂人情世故的人,混得不错,但混得不错的人,毕竟是少数,不过是人们的注意力总是被那些混得不错的人所吸引。
所以,觉得懂人情世故,就应该能混的不错,这本来就是思维盲点。因为还有许多也很懂人情世故的人混得并不如意,只是人们选择性忽略而已 。
就像人们总是看到那些请客、送礼的人得到了提拔,那些既请客又送礼的人,还没有被提拔的人,要么觉得丢人不愿说,要么就是被忽略掉了。
也像人们认为能力强就该被提拔,如果能力强的人,被提拔了那就理所当然,却容易忽略那些能力强,也未被提拔的一群人。职场混得好,懂人情世故固然好,但不懂也未必不行。
2.擅长人情世故,也许是懂,也许是向下兼容
成年人会跟小朋友计较吗?答案很显然,因为觉得没必要,不值当。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当你跟对方相处觉得很舒服,自己抛出的梗都能接得住……很有可能是对方在向下兼容。”
所谓的“人情世故”不过是相处时让对方感觉到舒服,这种感觉确实很好,也愿意与这样的人相处。每次帮助到人家,对方都会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吝伸出援手。
谁不愿意跟这样的人相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讲,即便对方如此,你们之间有利益冲突,比如职位就那么一个,你会让给对方吗?答案很显然。
所以,懂人情世故也好,不懂也罢,不过是向下兼容,在利益面前,懂与不懂结局都不会改变原有的方向。
3.“动机型认知”导致思维被限制
“动机型认知”简单的讲就是:人只看见想看见的,只相信愿意相信的。人们通常觉得,自己可以直接通过思考来形成对现实的认知,可惜这种想法经不起仔细推敲。
道理很简单,你觉得对方混得好是因为擅长人情世故,却没有看到除了懂人情世故外,对方还付出额外的东西,比如,把领导的私事办的十分妥帖,领导不会宣扬,对方也不会说,但领导就是愿意给他多提供机会。
退一万步讲,即便对方不擅长人情世故,但把领导的私事处理的十分妥帖,彼此之间存在资源置换,领导依然会给他资源倾斜。
只是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却忽略了真相不仅是擅长人情世故,更重要的往往在背后。
职场混得好不好,人情世故起到关键的辅助作用不能忽视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但是否能起到关键作用,还真不一定。职场混得好不好,人情世故从来不是决定性作用。
1.提供价值越大,人情世故作用越小
价值大小是职场核心,如果你是行业内专家,你完全可以不懂人情世故,如果你有足够的影响力,也可以不在意人情世故。
因为你提供的价值足够大,人情世故能起到的助力作用微乎其微,那么懂与不懂有什么关系呢?
正如《权力进化论》中提到:“社会关系固然重要,可你不应该让被接受的需要压过了真正想做的事情,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和规划。”
过度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过度关注他人的想法,会成为一个人获得更多的巨大阻力。
2.你赢得足够多,自然会忽略人情世故
不能否认“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但赢才是职场的关键,如果你能一直赢,谁会在乎你懂不懂人情世故,在光环的笼罩下,缺点也会变成优点。
你懂人情世故,会被认为有修养,你不懂人情世故,会被认为是耿直。换个角度想问题,如果你一直输,那么懂人情世故,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甚至人们都不愿与你合作,生怕被你拖后腿。
所以,擅长人情世故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很难成为逆袭职场的重要筹码。
就像上位者会不分场合打断下属的话,并非他不懂人情世故,而是打断下属说话本身也是权力的一种外在体现。
3.人情世故是助力,但从来都不是主力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没有过硬的关系,也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力不出众,水平也一般。人情世故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只是助力,而并非主力。
把时间、精力放在助力上,不如放在主力(核心竞争力)上,起到的效果更明显。在重度人情的社会中,绝不能忽视人情世故,但肯定不能放大它能起到的作用。
硬件是可以是关系、背景、能力、业绩……而人情世故就是软件,如果没有硬件的支撑,软件再好也无法发挥出它全部的作用。
有了支撑点,助力作用才会显现出来。就像轮胎再好,发动机差劲,照样跑不出速度一个道理。但如果发动机很好,轮胎有磨损,虽然会影响速度,但对于正常驾驶来讲,影响相对较小。
写在最后行走职场,不能忽视“人情世故”的重要性,但也别放大它能起到的作用。能不能混得好,不取决你是否懂人情世故,而取决你能创造、带来多少的价值。就像认识谁不重要,你是谁才是重点的道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