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印象二三事

安小姐看文娱 2023-09-07 18:36:50

明朝,一个由放牛娃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368年建立以来,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600多年前的故事,我们无非通过以下两种渠道了解:

一,正史,《明史》、《万历十五年》、《明史纪事本末》等。

比如《明史》开篇是这样的:“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

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我们,显然不太相信“及产,红光满室”这种事会真实发生在一个人的出生过程中。

二,基于正史的再编造,比如小说笔法的《明朝那些事儿》、《天下》、《李自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朱元璋》、《大明风华》等。

但有些人和事,在这些作品中,被神化、美化或丑化了,比如著名的洪都保卫战,相信很多网友仍然坚持认为是在蓝玉的带领下完成的阻击。

三,各种基于明朝背景的小说故事,大多捕风捉影、缺乏事实依据,不值得列举。

真实的明朝,到底是怎样的,用最简单的篇幅来说,大概有几点:

一,地处小冰河时期,期间自然灾害频发(自洪武至崇祯,共计超过1100次被列入正史的自然灾害)、粮食减产、食物短缺。

在这个大背景下,吃饱饭,不仅是老朱家的事,也是天下百姓的共同追求。吃不饱饭的公务员(驿卒)李自成,成了压垮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面对明初的十室九空、人口锐减现象,饿过饭的明王朝开创者朱元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休养生息(定田赋额)。

到明朝中叶,人们吃饱饭后,资本开始大规模兴起,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有人称其为资本主义萌芽)。

但中国的历史,并不了解资本主义,也无法有效应对大航海时代的通货紧缩,经济危机诞生。

三,整饬吏治,对贪污腐败,采取了很多极具创新的做法。

虽有一时之效,但无法长久保持。明王朝的覆灭,腐败也是一因。

四,滥杀功臣。出生入死的核心功臣,据说大多不得善终,比如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

之所以用据说一词,是因为在统计数据中,典型案例并不能代表整体的真实情况。

六,风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乍一听,很有理。细思之,值得玩味。

七,置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情报机构,其情报甚至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八,明王朝的历代帝王,大多短寿,太祖朱元璋,居然是最高寿者。一朝天子一朝巨,这为党争提供了极大的生存空间。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