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他从军事院长调军区政委,有讲究的?曾要求任军区司令?

吧唧吧唧聊 2024-05-30 11:54:52

1959年,随着沈阳军区军政主官换将,陈锡联、赖传珠接替,炮兵司令部、北京军区以及后来的南京军事学院领导也进行相应调整。

陈锡联原本是炮兵司令,赖传珠原是北京军区政委,他们俩人一调动,所在单位职务空缺,就需要有人接替,分别由邱创成、廖汉生接替。邱创成是炮兵副司令员,被提拔起来的,而廖汉生是南京军区院长被调任大军区政委,是有讲究的?

自1955年,新中国将6大军区改为13大军区,军区司令员、政委的人选也在发生变化。一开始是哪支解放哪个地区,就有哪个部队担任军政主官,如北京军区原是华北军区,是华北军区解放的,军政主官也由这支部队将领担任,如司令杨成武,政委朱良才。沈阳军区司令邓华、政委周桓;南京军区许世友、政委唐亮。

可在后来大军区军政主官发生变化,像新一任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是二野,政委赖传珠是四野;新调整的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是二野,廖汉生是一野出身。军政主官不再是来自同一支部队的将领,而是“混搭”。

当然这不是所有的军区都这样,像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兰州军区等军政主官没动,这只能说是一个人事任免机制逐渐在被调整。

廖汉生从院长转为大军区政委还有其他因素,我们知道解放军是由三大主力红军发展而来,也就是所谓“山头”,抗战时期也有“山头”,解放战争时期也有“山头”。俗话说,要照顾山头,消灭山头。

13个大军区司令员、政委怎么配置,并不是像一般人想的那样,只要职务合适、资历可以就可以担任,要考虑“平衡”。言外之意,每个“山头”都要有代表担任大军区司令或者政委。在五十年代,大军区司令、政委一般来自一方面军(四野),四方面军(二野)居多,二方面军(一野)少。因此需要加强二方面军(一野)干部的使用,将廖汉生调担任大军区政委。

1957年,廖汉生从军事学院毕业,曾希望到新疆军区担任司令,没有被同意,而是留下担任院长了。3年后,形势需要被调大军区担任政委。

这样的安排,在五十年代甚至是六十年代初,都是有迹可循的。如1954年,任命9位副总长,如陈赓、邓华、许世友、彭绍辉、韩先楚、杨成武、王震、张爱萍等,他们代表解放战争时期“山头”,有一野的,有二野的,有三野的,也有四野,还有华北军区的。

再如,总干部部选择副部长,罗荣桓调一野的徐立清,四野的赖传珠,二野的宋仁穷,华北军区的甘渭汉;还有1954年任命的国防部副部长,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萧克、李达、廖汉生也都是代表“山头”。

这样的任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各个时期的“山头”打到平衡。“山头”的存在是客观存在,要尊重,也要消灭。消灭的办法就是,采取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则。

到六十年代中后期,干部的使用就不再有明显的“山头”,在经历特殊时期的年代后,军队真正统一起来,山头的概念也逐渐消失,因为老将们都逐渐退下来,年轻一代被提拔起来,职务也在不断调动,也就没有所谓的“山头”了。

1 阅读:214
吧唧吧唧聊

吧唧吧唧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