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己。
袭人这个人,不像晴雯“使力不使心”,她一举一动,都是经过思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除了宝玉挨打后冒失地告诉宝钗“茗烟的话”,当着妹妹说哥哥坏话。但这也是宝钗袭人惺惺相惜、互相信任,才会这样不设防。

袭人出身低,相貌不是特别漂亮,口才、针线都不出色,又是“外面的”,在贾府之中没有“老子娘”可倚仗。但她又有“争荣夸耀之心”,所以行为做事特别小心,很注重群众基础,轻易不会授人于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让宝玉撵李嬷嬷,也是为了自己。

宝玉要撵李嬷嬷,原因很多:阻拦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酒,和黛玉口角,扔下宝玉自己回家去,还有不经同意吃了宝玉的枫露茶。当然,这些罪名可大可小,按照贾府“敬老”的风俗,也不至于为这些事把奶母撵出去。说要撵奶母,是宝玉的醉话。

醉话么,等睡醒一觉,就不免“将昨日的事付诸意外”。只要拦过今晚,也就没事了。
但如果没拦住,真的让宝玉“立刻”回了贾母“撵他乳母”,以贾母的睿智和贾府敬老的传统,再溺爱宝玉,也不可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答应他撵人。而一问起来,就不免牵出许多是非。

黛玉来贾府的第一晚,就介绍“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大床上”,可见袭人在宝玉屋里的地位,是李嬷嬷之外第一人。那么,宝玉身边出了差错,都不免会追究到袭人身上。哪怕是宝玉自己有问题,也可能迁怒到袭人身上。就像二十九回宝玉砸玉,贾母王夫人“问起来又没为什么事,便将这祸移到袭人、紫鹃两个人身上,说:‘为什么你们不小心服侍,这会子闹起来都不管了!’因此将他二人连骂带说教训了一顿。”

也许有的读者会说:二十九回迁怒,是袭人紫鹃都在场;宝玉要撵李嬷嬷,袭人并不在场,怎么会迁怒于她?
说得好!但是问题来了:袭人为什么不在场?

宝玉要走,薛姨妈看李嬷嬷不在,就劝:“跟你们的妈妈都还没来呢,且略等等不迟。”宝玉回答:“我们倒去等他们,有丫头们跟着也够了。”从这个“倒”字可以看出,李嬷嬷是应该跟着宝玉的,让宝玉等她是不合理的。
宝玉回来,贾母见了,“忽想起跟宝玉的人来,遂问众人:‘李奶子怎么不见?’众人不敢直说家去了,只说:‘才进来的,想是有事才去了。’”从众人的回答可以看出,李嬷嬷跟着宝玉回来才是对的,“家去”是不合理的。

李嬷嬷如此,袭人呢?
第五十四回贾母问:“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去拿小女孩子们出来。”正常情况,袭人也应该跟着宝玉。
当然,李嬷嬷和袭人,分别是仆妇与丫鬟中的第一人,她们没必要都跟着宝玉出门,去一个就可以了。问题是,一个跟着去,另一个呢?就放假了吗?

还是五十四回,王熙凤解释袭人不来的理由:“这一散后,宝兄弟回去睡觉,各色都是齐全的。若他再来了,众人又不经心,散了回去,铺盖也是冷的,茶水也不齐备,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他不用来,只看屋子。”不跟着宝玉,就有义务“看屋子”,给宝玉准备铺盖茶水。

李嬷嬷惹怒宝玉的原因,也有茶水一项。如果袭人准备好了茶水,也就不用有砸茶钟、撵奶母之事了。袭人准备茶水了吗?她为什么没准备?
因为“袭人和衣睡在那里”,“故意装睡,引宝玉来怄他玩耍”。“玩耍”是玩什么,其中含意咱们且不说,只说少爷醉酒晚归,女奴却“睡在那里”,合格吗?负责吗?与袭人“竭力尽忠”、“克尽职任”的人设吻合吗?

当然,即使查到袭人早睡或者装睡,贾母也不至于一怒之下,把她撵出去。但总是与她名声不好。所以,袭人要拦下宝玉,不让他趁醉去撵李嬷嬷。
袭人作为丫鬟中的第一人,和婆子第一人、奶妈李嬷嬷,存在着竞争关系。李嬷嬷又喜欢“排场”丫鬟们,对袭人更是刻薄。袭人当然希望李嬷嬷退休,不管是被撵还是“告老解事”。不过,李老妪自有取死之道,用不着袭人推波助澜。

不仅不去推波助澜,袭人还要完全置身事外,让李嬷嬷在跟她无关的情况下离开宝玉。这才是高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