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小强——中山国

老畅 2025-01-06 11:45:11

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有险可守的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中人城城中有山,故曰“中山”,这便是初期的中山国,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

图片来自于网络

《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春天,晋国拒绝蔡侯伐楚的要求,准备专心对付中山。公元前505年、504年,晋国两次进攻鲜虞中山,报“获观虎”之仇(指的是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大败晋军,俘虏晋国勇士观虎)。

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内讧后,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开始介入列国纷争。

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这次进攻对鲜虞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以至此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

公元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中人,“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建立了新都。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

公元前407年魏文侯派遣乐羊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占领了中山国,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公元前380年前后,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积蓄力量,重新复兴了中山国,定都灵寿

公元前377年、376年赵国曾两次进攻中山国,均遭到中山的抵抗,没有成功。

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山国生于患难之中,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不断被大国所欺而变强,不断为强国占领又复生,其不屈不挠、顽强自立的精神世所少见。

中山国的屡次复兴表明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一个生于忧患的小国,面临周边强大敌国虎视眈眈、随时入侵的危机,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强烈忧患意识。他们懂得韬光养晦,吸取教训。从桓公开始,中山两代君主“身勤社稷”、“忧劳邦家”,自强自立,富国强兵。当时,列国以战车数量衡量国力,中山国被称为仅次于战国七强的“千乘之国”。 他们懂得学习、吸收中原地区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而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注重发展陆路、水运,商贸极为发达,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山国灭亡原因很多,但绝不是因为他小。一个小国,承受着燕赵等国强大政治军事压力,边境战争不断,军费开支巨大,但在短短几十年之中,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国力强盛,屡挫强敌。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小国,只要坚韧自立,励精图治,是能够富国强兵、由弱变强的。

中山国的灭亡除了统一大势所趋以外,还有着其他原因:如不顾自身实际力量,狂妄参与大国之间纷争,在治国、治军、外交等方面多次失误;图虚名而招实祸,失去了齐国这个比较可靠的支持者,使自己陷入孤立。后期不能居安思危,却醉心于孔墨学说。真正的治国之才不能引进,本国的智能之士被排挤出去,以致国内人才匮乏。列国都在奖励耕战,中山国却推行“贵儒学贱壮士”政策,致使“战士怠于行阵”、“农夫惰于田”,很快出现“兵弱于敌,国贫于内”的局面。更何况中山王不思进取,淫靡奢侈,追求享乐。这种状况,国能不亡吗?

0 阅读:2
老畅

老畅

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