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下令给太子申生在曲沃建造城墙。大臣士蒍听说后,立刻明白了晋献公的意思。他对太子申生说:“太子您不能再做继承者。把先君的都城分给您,而封给您卿的地位,预先把您推到群臣的最高地位,哪里能够继位呢?与其得到罪过,不如逃走,不要让罪过到来。效仿吴太伯的作法,不是很好吗?这样还能博得谦让的美名。而且俗话说:'心里如果没有毛病,何必担心没有家?'上天如果保佑您,您就不要留在晋国!”但太子申生没有听从士蒍的劝告,最终遭到晋献公宠妃骊姬的陷害,自缢而死。
图片来自网络
士蒍是晋献公最信任的大臣,他曾帮助晋献公稳定了晋国形势。晋献公初继位,他曾祖父曲沃桓叔、祖父曲沃庄伯的子孙,也就是他同族子弟的家族势力强盛,严重威胁到了晋献公的君权,晋献公为此烦忧不已。士蒍对晋献公说:“原来桓叔、庄伯的公子们人数很多,不诛杀他们,将会发生祸乱。如果先除掉富子,那么公子们就好对付。”晋献公说:“你试着办这件事。”
士蒍接受了晋献公安排的秘密任务以后,开始制造机会和恒、庄子弟接触。在恒、庄子弟面前极力进言富氏子弟对他们笼络权力的威胁和阻碍。而富氏子弟们又常常在各方面和恒、庄之族争夺权力,于是经过士蒍的挑拨离间,恒、庄之族和富氏子弟之间的矛盾更甚,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恒、庄之族无法容忍富氏子弟和他们作对,联合士蒍离间富氏子弟和其他的公族子弟的关系,意图孤立富氏。
第二年的时候,晋朝中的游氏二子被杀,凶手即是恒、庄的公子。士蒍认为大局已经布好,不出两年便可收网,于是告诉晋献公:国君,两年后晋国那些和您作对的恒、庄之族就可以被消灭了。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三年,士蒍挑唆公子杀尽游氏一族。晋献公假装派士蒍去修建都城,将都城中的很大一部分划分出来,用以给恒、庄之族居住,就当作是献公重视恒、庄之族,给予他们的奖赏。恒、庄之族不疑有假,欣然住在了新都城。晋献公派人围攻都城中的恒、庄之族,把公子们全部杀光。
公元前668年春天,晋献公任命士蒍担任大司空。同年夏天,士蒍主管加高并加大绛都城垣工程,同时加高宫墙。起初晋献公诛杀公子们时,其中有些公子曾逃亡到虢国。同年秋天和冬天,虢国因此而两次进攻晋国。
公元前667年,晋献公准备进攻虢国。士蒍认为时机不到,他劝晋献公说:“不行。虢公骄傲,如果突然和我国交战而得胜,就必定会丢弃他的百姓。他失去群众然后我们再去进攻,即使要抗拒,有谁会跟他呢?礼、乐、慈、爱,这是作战所应当事先具备的。百姓谦让、和谐、对亲属爱护,对丧事哀痛,这才可以使用。现在虢国不具备这些,多次对外作战,百姓必会气馁。”晋献公听从了他的意见。
其后不久,晋献公又命令士蒍给公子重耳和夷吾筑造封城。对此士蒍很是敷衍,在施工过程中将木柴、稻草掉进城墙之中也不管。晋献公听说后问他为何这样做?士蒍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直接说晋国很强大,就算是边境也很安全,根本不用人去镇守,所以他才这样做。事实上士蒍看出了献公宠爱骊姬将废除太子,预料到晋国未来政局动荡不安。士蒍退出去赋诗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狐皮袍子蓬蓬松松,一个国家有三个主人翁,究竟是谁我该一心跟从?)”
关于士蒍的记载在这次事件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应该是为保全家族而急流勇退,以他的智慧应对后续晋国内乱绰绰有余。
图片来自网络 刘邦
他的后代中有一人名气很大,那人叫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