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严重低估的秦相穰侯魏冉

老畅 2025-01-08 11:15:57

公元前271年,当时的秦相国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一个来自魏国,名叫张禄的人趁机谒见秦王,说:“臣在山东时,只知道齐有相国田单,不曾听说过有齐王;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泾阳君、华阳君,而不晓得有秦王。能手握国政、独断专谋、操生杀大权的,方称得上国君。如今宣太后专行无忌,穰侯遣使臣不上报,泾阳、华阳只按自己心意判决事务。国家有这四个显贵操纵朝政,不出危险,是不可能的。文武诸臣都屈从于这四人,心中哪里还有大王!如此下去,大权旁落,政令又怎能出自大王之手?臣听说善于治国的君主,一方面在国内加强权威,一方面亲自执掌外交政策。穰侯派出的使者操纵王权,任意和诸侯结盟或断交,擅自对外用兵,征伐敌国,朝野上下,莫敢不从。于是,打了胜仗,战果全归穰侯他们所有,以致国家困弱,受制于诸侯;一旦失利,则令百姓怨声载道,祸害由国家承受。《诗经》上说:‘果子多会压损枝条,树枝折了会伤及根本;扩大封君城邑会危及到国家安全,过分尊宠大臣会削弱君王权威。’淖齿控制齐政,到头来将闵王吊在庙堂大梁上面,使闵王一夜之间横遭惨死。李兑执掌赵国,围困赵武灵王,只一百天功夫,便将他活活饿死。当今秦国,太后、穰侯呼风唤雨,高陵、泾阳推波助澜,没有臣民知道上有大王。这些都是淖齿、李兑一类的人。臣可幸今日尚能看见大王孤立于朝堂,真担心将来秦国主持国政的君王,不再是大王的子孙!”听了这番话,秦昭王不寒而栗,便废太后,逐穰侯,将高陵、泾阳赶出函谷关。他对范睢说:“当年齐桓公得到管仲,把他称为‘仲父’,寡人今日得到先生,先生也是寡人的‘叔父’啊!”

图片来自于网络

张禄真实姓名叫范雎。他担任宰相以后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为秦的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他所指责的穰侯魏冉在他之前却是秦国柱石一般的存在。可以说正是有了穰侯魏冉稳定了秦国的局势,选拔了人才,不断地东征西讨才为他的“远交近攻”提供了可能。没有魏冉打下的基础,“远交近攻”只是一个笑话。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后,宣太后一度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并得到樗里疾的支持。但是赵武灵王非要迎立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为秦王。秦国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对立他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作为武王同父异母的他,继承秦王之位。秦昭王嬴稷即位之后,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秦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时秦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一生四任秦相,拔擢白起于行伍之间,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然而他“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以广其陶邑”,等等行为,必然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他的垮台是必然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公元前266年,魏冉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司马光评价说:“秦益强大者,魏冉之功也!”

0 阅读:24
老畅

老畅

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