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楚汉争霸的序幕刚刚拉开。刘邦,这位从沛县起义的布衣英雄,在鸿门宴上侥幸逃脱后,被项羽封为汉王,领地是偏远的汉中。面对项羽的强势和封地的贫瘠,刘邦并未气馁,而是暗中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为刘邦的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就是韩信。

韩信,这位军事天才,在刘邦麾下并未立即得到重用。然而,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战略眼光,很快便为刘邦策划了一场关乎生死的战役——智取三秦。韩信的计划是,趁项羽北攻田荣之际,刘邦迅速出击,夺取关中,以图东进。然而,计划实施之初便遭遇了重大阻碍。
汉军行至陈仓时,发现雍王章邯已在此布下重兵,严阵以待。面对如此局面,刘邦一时陷入困境,甚至产生了撤退的念头。然而,就在这时,须昌侯赵衍挺身而出,为刘邦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赵衍曾随刘邦起事于汉中,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他建议刘邦放弃陈仓,改道而行,通过一条隐蔽的小路绕过雍军防线,直击关中腹地。

刘邦采纳了赵衍的建议,率军秘密行军,终于成功绕过了雍军的防线。这一行动不仅打破了章邯的封锁,更为汉军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先机。
在成功绕过雍军防线后,汉军迅速向关中腹地推进。此时,项羽正忙于北攻田荣,无暇顾及关中。而章邯虽然得知汉军来袭,但由于兵力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抵抗。在好畴地区,汉军与章邯的主力部队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斗中,韩信充分发挥了汉军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将章邯的部队分割包围。章邯虽然勇猛,但在韩信的精心布局下,逐渐陷入了被动。经过一番激战,章邯的部队被击溃,他本人也只得率残部败退至废丘。

章邯败退至废丘后,依托坚固的城防和充足的粮草,试图坚守待援。然而,此时的关中已经落入汉军之手,项羽的援军也迟迟未到。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对废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围攻。
在围攻过程中,韩信采取了多种战术手段,包括挖掘地道、架设云梯、发射火箭等,对废丘城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同时,他还利用心理战术,散布谣言,动摇章邯的军心。在韩信的精心策划下,废丘城的防御逐渐崩溃,章邯的部队也损失惨重。
最终,在汉军的强大攻势下,章邯独木难支,被迫向刘邦投降。然而,由于他曾经的背叛行为(曾杀害秦王子婴并投降项羽),刘邦并未完全信任他,而是将他囚禁起来。不久之后,章邯在囚禁中去世,结束了他传奇而又复杂的一生。

在成功击败章邯并占领废丘后,刘邦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大,三秦之地(关中)除废丘外全部归汉。这一胜利不仅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战略纵深和物资补给;更为他日后的东进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刘邦继续派遣将领攻取陇西、北地、上郡等地。这些地区的占领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刘邦在关中的统治地,还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兵源和物资支持。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和实力的不断增强,刘邦逐渐成为了项羽在争霸道路上的最大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