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一处军用机场,最近被西方的间谍卫星给盯上了。
停机坪上的一架大飞机让专家们直挠头,机身背着个大圆盘,像极了中国空警-2000预警机。
要知道,联合国这些年可没少卡朝鲜脖子,他们是从哪里搞来这么高级的装备?
是邻国悄悄递了技术手册?还是自己研制的?
就在全世界猜测是不是俄罗斯帮忙时,朝鲜军工这次露的手艺,彻底刷新了大家对这个国家的认知。
美国《战区》杂志当时曝出卫星照片,朝鲜顺安机场停了架改装中的伊尔-76运输机,机背上支棱着个铁架子。
当时军事圈都在猜,朝鲜可能要山寨俄罗斯的老款A-50预警机。
毕竟预警机可不是将雷达装飞机上这么简单,供电、操控、电子设备这些难关,朝鲜以前压根没碰过。
没想到今年开春新照片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
那个大圆盘完全定型,表面布满整齐的菱形格子,这分明是中国空警-2000的招牌设计。
和需要转圈扫描的美俄预警机不同,这种三个雷达面朝不同方向的布局,坐着不动就能看遍四面八方,发现敌情能快上好几秒。
这下问题大了。
空警-2000的雷达技术可是中国的看家本领,连铁哥们巴基斯坦都没拿到。
朝鲜这些年导弹搞得风生水起,但精密电子设备向来是短板。
这次突然掏出这么个"大杀器",要说没人帮忙实在说不过去。
英国智库原本赌五毛钱,朝鲜肯定抄俄罗斯作业。
毕竟A-50预警机用的也是伊尔-76平台,技术上更简单。
可现实啪啪打脸,朝鲜人放着现成的旋转雷达不用,偏要挑战高难度的固定三面阵。
这种跨越式发展,要说没高人指点谁信啊?
细看这架"朝版预警机",雷达罩比中国的还大一圈。
行家分析可能是被元器件拖了后腿。
用民用级别的雷达模块,单个性能不够,只能靠数量来凑。
就像用十部老年机拼成智能机,虽然笨重了点,好歹能打电话。
不过飞机背上这么个大锅盖,飞起来怕是晃得厉害。
不过朝鲜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半岛南北就四百来公里,预警机不用看太远,重点是要盯死低空钻山沟的美韩战机。
特别是美军新到货的AGM-158隐身导弹,能贴着山脊飞,地面雷达根本抓不住。
有了这架空中千里眼,至少能提前拉响警报。
要说背后没俄罗斯帮忙我是不信的。
这两年俄朝走得近,从炮弹换粮食到导弹技术交流,合作越来越深。
虽然老毛子没直接给预警机图纸,但修伊尔-76的经验、机载设备怎么装,这些基础功夫估计没少教。
就像学做菜先教你怎么开煤气灶,剩下的自己琢磨。
韩国专家倒是嘴硬,说这预警机也就是个"半成品"。
雷达抗干扰差,多目标处理慢,跟中美正经预警机差着档次。
但话说回来,就算是个"近视眼",总比睁眼瞎强。
配合朝鲜新部署的防空导弹,至少能将拦截效率往上提两成。
最让人担心的是技术外流。
朝鲜要是将这套系统玩熟了,往后卖导弹都能打包卖"导航服务"。
日本已经急吼吼升级自家预警机,韩国也在满世界找更先进的型号。
东亚这片天,眼看着要变成预警机展览会。
说到底,朝鲜这次算是走了条野路子。
拆东墙补西墙,用民用零件攒军用装备,硬是在封锁网上撕开个口子。
虽然这架预警机可能就个位数产量,但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别小看穿中山装的技术宅,给他们个支点,真能撬动军备竞赛的天平。
别看就眨个眼的功夫,超音速战机都能窜出两公里。
朝鲜这个设计能实时盯着所有方向,相当于给防空网装了24小时监控探头。
不过改装飞机可比装雷达难多了。
背上多出几吨重的大圆盘,飞机重心全乱了,得重新调教操控系统。
雷达要的电量顶得上半个发电站,老运输机的电路得大改。
更头疼的是雷达波别将自家导航仪搞失灵了。
这些暗地里的技术坑,可比焊个铁架子复杂十倍。有了这玩意,朝鲜防空算是鸟枪换炮。
以前地面雷达隔着山头就抓瞎,现在预警机往天上一蹲,能将韩国釜山港的舰船动向看得清清楚楚。
配上他们新搞的防空导弹,美韩战机再想玩低空突防就得掂量掂量。
但独苗预警机也脆得很。
飞不了几小时就得落地加油,碰上电子干扰可能变瞎子。
专家估计朝鲜起码得有三四架才能形成战斗力,以他们的家底,估计还得再憋几年大招。
眼下这架更多是撑门面的"样板工程",不过在国际军火黑市上,这广告效应可比真刀真枪还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