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大学生组团“骑袭”开封:美食经济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雨泽专注 2024-11-06 04:07:50

一句“青春没有售价 夜骑开封拿下”

“八朝古都”开封火了

近日不少大学生

爱上了夜骑单车4小时

从郑州到开封游玩

“单车到开封”也因此火爆全网

最近每周五晚上郑州一亿辆共享单车都会“神秘消失”

面对这样的“盛况”

有的网友说

大学生800米体测生死难料

几十公里疯狂夜骑

说到就到

“想吃开封灌汤包”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这波“夜骑开封潮”源于6月18日,4位女生想吃开封的灌汤包,当事人说“当时我们上完课没课了,想吃那个灌汤包,想挑战下骑共享单车到开封。青春就这么一次,肯定要和自己的大学好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行动。”

如今,夜骑大军能绵延数十公里。

为何是开封?

北宋年间,统治者允许在开封开设夜市。开封,可以说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不夜城。而这里也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之地,当年,《东京梦华录》中的繁盛景象,虽然已经长埋于历史长河之中,但开封人对于夜市和小吃的热爱,却历经千年磨难而历久弥新。饮食文化的蓬勃发展带火了一众美食,其中就包括开封灌汤包。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生于北宋皇城的开封灌汤包,历经千年传承,藏着地道的河南味儿。开封灌汤包先后被评为“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中国十大包子”等荣誉称号,更是代表开封入选河南的“十三道美食”。2007年2月6日,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制作技艺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近年来,随着品牌化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开封灌汤包也逐渐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一些知名的灌汤包品牌通过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地方特色美食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美食节、评选名优小吃等活动提升开封灌汤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位居中原腹地,开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还孕育出诸多“土特产”,仅农业农村部登记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就有10个,涵盖了开封西瓜、开封菊花、杞县大蒜、开封县花生、兰考蜜瓜、兰考红薯、兰考花生、通许小麦、尉氏桃、尉氏小麦。

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余万亩,产量90余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大蒜系列产品远销印尼、美国、马来西亚、韩国以及南美和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杞县大蒜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达56.12亿元。

开封县花生,2019年被评为河南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河南“中原好礼”。开封祥符区是全国花生生产重点(县)区,近年来下大力气培育花生产业,成立了花生联盟,组建花生专班,筹建花生协会,打造了一大批特色品牌,逐步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在开封,花生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文化,开封花生糕是当地特色小吃,其中最有名气的必定是百年白记。白记从1912年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秉承宋代做糕手工艺,传承四代人坚持做好每一口花生糕,被授予“河南省老字号”的荣誉。

对于这波泼天流量,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迅速反应,开封铁塔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等多个景区对“夜骑特种兵”全部免票,并且凌晨开园。沿途设置了多个骑行驿站,有热水、休息服务,针对大学生免费送灌汤小笼包、花生糕等活动。

缘起于灌汤包的大学生骑行之旅,效应正逐渐放大,11月3日,开封微信指数已超5亿,11月4日也超3.5亿,微博话题热度近千万。

这届年轻人,带火“美食经济”

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扛起了文旅市场火爆的大旗。

从去年「大学生特种兵」开始,00后大学生带火了一个又一个旅游现象。从淄博烧烤,到“city walk”,再到“天水麻辣烫”,以及山东临沂“跟着团长打县城”的爆火,到处可见大学生活跃的身影。

“淄博烧烤”爆火的原因——(来自济南的)大学生感恩!

(三评淄博烧烤(一):小饼卷串儿的产业拉动效应

三评淄博烧烤(二):没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就没有淄博烧烤

三评淄博烧烤(三):产业振兴是淄博烧烤的终极目标)

“尔滨”爆火的原因——大学生(“南方小土豆”大部分是大学生)大规模北上!

(哈尔滨火了,文旅要如何火出特色?)

“天水麻辣烫”第一批粉丝——大学生(尤其是西安和兰州的大学生)!

(10亿流量的甘肃麻辣烫,会是下一个兰州拉面吗?)

就连火爆全球的贵州“村超”的第一批受众,也是大学生(和年轻人)们疯狂的打卡和转发!

(“村BA”“村超”带火土特产!农业品牌要懂得蓄势、借势)

在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看来,乡村振兴已进入深水区,以淄博烧烤、开封灌汤包为代表的地标美食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大有可为。要以三产为突破口,围绕年轻化,与一产二产进行深度融合是地标美食的发展方向。

校果统计数据显示,在大学生旅游消费中,“美食”(87%)排第一,随后是硬性成本住宿和交通。

以前的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什么不知道。随着消费的理性化及多元化,“游以食为先”逐渐成为主流。目的地的美食诱惑力高低决定了出行的质量。

如爆火的“村超”“村BA”,同时吸引游客的是贵州的丰富美食,贵州台江县围绕“做精一袋米、养好一条鱼、做香一锅酸汤、建强一个加工园、打响一个'村BA'直播带货品牌”为目标,打造了“鲤吻香米”“台江稻花鲈”“鱼翔黔谷”“苗家酸汤鱼”等生态农业品牌。

铁丁老师在第五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中对旅游消费进行拆解,提到吃喝玩游娱购,吃是排名第一的。任何一个平台、任何一个空间,它所产生动力的源泉一定是从老百姓的基础消费“吃”开始的。由此来看,农食品牌建设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值得地方政府通过“搭平台、做标准、推榜样”等举措来将其打造成一面旗帜。

以淄博烧烤为例,淄博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及服务细节,举办烧烤节、成立烧烤协会、发布烧烤地图,一系列举措为地方政府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参考样板。

文化与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提升旅游餐饮品质,推动旅游餐饮与文化结合,发展美食旅游”。可见,美食资源与产品开发必将成为特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美食如何成为农业产业文旅新质生产力?

城市内生的旅游景区、度假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商圈等“三区一圈”,以及都市群内嵌的乡村旅游点一直是重要的休闲场景和消费空间。文旅中国数据显示,86.4%的游客会因为美食选择去某个城市,或者因为美食而体验特色的城市空间。西安、成都、贵阳、长沙、福州等以美食吸引游客到访,并成为游客认同的美食旅游城市第一方阵。

如何持续依托美食激发城市活力?带动农业产业文旅的发展?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提出:

一是增加美食厚度。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从川菜的麻辣到粤菜的清淡,从鲁菜的醇厚到淮扬菜的细腻,每一种美食都是地方文化的生动诠释。消费者消费的不是文化,但感兴趣的是文化,要通过“食材+美食”双品牌战略来多方位展示美食的历史人文世界,让农业产业文旅的融合更加生动有趣。如单县羊肉汤,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无论是皇家赞誉、历史人物结缘还是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发展,都为其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加之以“单县青山羊+单县羊肉汤”的双品牌加持,一碗单县羊肉汤已经熬成了百亿大产业。

二是增加美食宽度。随着年轻人逐渐引领、占领消费市场,地方特色美食有必要与时俱进,通过跨界合作、IP联名等创新举措来焕发新生,用年轻人接受的、喜欢的语言、形态进行展示。如柳州螺蛳粉品牌“好欢螺”,联名绿箭推出限定礼盒,配以“一箭倾心,臭味相投”的文案,利用绿箭的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再如天津煎饼果子味牛奶、济南把子肉酸奶等,吸引年轻人猎奇消费的同时,也把城市名片在年轻人的话题社交中快速进行了传播。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听说每周五晚上,郑州的共享单车会“神秘消失”……

0 阅读:0
雨泽专注

雨泽专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