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丰古城“千姿多彩的构筑形式”初探

才良看看文化 2025-03-20 08:20:51

江西南丰历史悠久,年代久远。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吴、越、楚等国属地。秦时属九江郡,汉为豫章郡南城县属地。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始设县,隶属临川郡。

南丰,初名丰县,别号嘉禾。因旧时徐州有丰县,故县名冠“南”以区之。唐代,县令独孤汜尝月夜抱琴登城西马退山,后人琢石为琴,因名琴台,故又别名琴城。

南丰古城,城建始于唐开元八年(720年),清康熙《南丰县志》、明正德《建昌府志》等多部方志均记载,自唐宋元明以来,为县为州皆无城堞,至明正德七年(1512年),才始建土城;明正德七年(1512年),方筑砖石城墙。明嘉靖三十七年(1559年),县令叶凤仪开始扩建城池,自此南丰城池格局基本形成。

光绪《建昌府志》 城图

宋绍兴十九年,县令吴谦创建谯楼。元末红巾军起义,徐桂庭部攻入南丰州,烧毁州衙门。清顺治二年 (1645年),清军与驻丰明兵大战一昼夜,文明、通济二桥均遭焚毁。

清康熙十四年,耿精忠所部焚毁了谯楼、县衙等官署建筑;咸丰六年至同治三年,太平军与清军在南丰一带鏖战九年,先后四次攻下南丰县城,烧毁了上谕亭谯楼等官署建筑若干。

南丰县衙、谯楼等官署建筑时建时毁,到了清末所剩下的衙署已寥寥无几,如今,仅剩上谕亭(清末复建)一座官署建筑。

所幸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只打到府城南城(日军撤退时,基本上焚毁了南城府城),南丰城未被占领,古城基本格局及明清传统建筑才基本上保存了下来。

今古城范围图

如今,南丰古城有宋代神龛建筑遗存一座,宋代崖岩二座,约1600米长的明清古城墙,明清传统建筑二百余座,民国建筑若干;除以上建筑外,还有一、二栋欧式教堂,以及少数中西结合的建筑。

古城现存的明清传统建筑,大多数为民宅、祠堂、学堂,官署建筑仅剩一座,坛庙寺观无一遗存(千年古寺寿昌寺仅剩一道宝瓶门墙)。

南丰明清传统建筑布局形式,以多进式天井院及一字型民宅为主,二进一天井、三进二天井布局较为普遍,四进三天井及以上布局较为罕见。比较常见的多为三面阔建筑,五面阔则较少。稍微大型点的建筑群,往往在多进式天井院两侧增建横屋,或在前院增建辅助用房,如府官巷的翰林院、彭家紫金地。

火巷福音堂 歇山顶

屋顶造型多以硬山顶、悬山顶为主,歇山顶为辅;无庑殿顶建筑遗存。歇山顶以火巷福音堂、下水关义善堂建筑为代表。

脊兽

正脊鸱吻多以鱼龙、望兽、燕尾为主。南丰鱼龙脊兽的造型与北方相反,南丰主要是突出为龙尾,弱化鱼头。

鱼龙,又叫吻兽、螭吻,是鱼和龙的结合体。古代不管建筑等级的高低,百姓均喜欢将鱼龙安装在屋顶正脊尾端,用于镇宅辟邪、防水避火。

和吻兽张嘴内吞的造型不同,望兽的头以屋脊两端向外张望,故称为望兽。望兽,有镇邪消灾、保佑平安之寓意。

玄鸟是商族的图腾,玄鸟即如今的燕子;商朝遗民南渡带来了崇拜图腾玄鸟,并将玄鸟的尾巴安装在正脊尾部用镇宅祈福、防水避火等,由于其形状像燕子的尾巴,故后来人们将这叫着燕尾。

瓦猫 熊国康 摄

在太和镇牛岭发现在西南地区常见的“瓦猫”屋脊兽,放在大门上屋顶中央称“镇门虎”。

瓦猫,陶制品,形状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虽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之目的;古代,老虎是消灭鬼的神兽。

山墙造型

南丰明清传统建筑山墙造型比较活泼,形式构筑比较自由。以人字形、弓形(南丰本地称元宝形)、马头墙较为常见,亦有极少数梯形。

大门样式

建筑大门,多为红砂岩砌筑,多石雕、砖雕镶嵌其中。大门形式多以门斗、门罩为主,门廊为铺,门楼比较罕见。门斗,平面多呈内退式倒八字形,或为雁翅状呈“冖”形。

门的形状

门罩的平面造型较为普通,往往门洞之上安装个木瓦雨棚,或砖檐瓦顶;但其门洞形状却丰富多彩,有拱形、梯形、满月形、矩形、波浪形、宝瓶形等。南丰古城拱形门及波浪线门是最常见的;波浪线门,其上部形状如古铜钱串联似,其寓意为财富、财源滚滚;月亮门,则代表美满、圆满;宝瓶门,寓意平安。

如图三,门框套门框就比较罕见,其实这里面是有个兄弟分家故事的,为了强化入户大门的形象,就在门框内又安装了个门框装饰。

窗型

南丰传统建筑窗户形状极其丰富,砖雕、石雕窗的雕塑题材多样;并在清末又受到西欧建筑风格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采用了哥特式窗造型。

传统建筑的大门是比较有南丰地域特色的,一,采用红砂岩砌筑。二,樨头悬挑梁端头往往雕刻有各式花篮圆雕。三,在大门两侧照壁基石上一般雕刻有荷花、牡丹、梅花等四季花卉图案。四,门梁石上往往雕刻有太极八卦图,或鲜花、卷草纹。

兰花架

南丰人自古喜种兰花,一般会在多进式天井院的庭院或天井空间内安装石制兰花架,甚至在书舍、学堂里面也有设置。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精心培育兰花,芬香淡雅、幽香沁人的香气散满庭院角落,熏陶出了南丰士子文人的清雅脱俗之气质。

花架制作极为轻巧优美,尤其以西隅清代盐商豪宅“紫金地”的最为精美,以花岗岩与红砂岩雕琢而成,六柱五门式架构,中央门前位三边形的石制护栏,花架及护栏上面均浮雕有鲜花、卷草纹等祥瑞图案。

散落在古城百年古宅中的石制兰花架数量达数十座,兰花盛况之时,一缕缕的幽香,随风轻抚的飘入古城各个角落,淡雅清新的气质让古城人陶醉其中,故南丰有“芝兰之城”的美誉。

梁脐上悬挂佛珠

南丰人自古“信鬼神而好巫”,对鬼神之说非常崇信。在建房屋时,往往会在进式院落之明堂屋顶房梁梁脐上悬挂佛珠或八卦乾坤图、莲花等祥瑞物;同时还会再大门门梁石上雕刻太极图,或后寝墙壁上绘画八卦乾坤图;在后寝神龛上书写“天地君亲师”字样。

明堂房梁上悬挂佛珠、门梁雕刻八卦是南丰明清传统建筑的一项地域特色。民国《南丰县志》载,明汤来贺风俗议“吾乡信鬼而好巫”,佛珠、莲花是佛教信物,这也正契合了南丰“信鬼而好巫”的风俗。

大门门梁石八卦雕刻

正堂屋顶大梁中间挂有佛珠,神龛供奉有天地君亲师神位、大门石梁雕刻有太极图案,构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信仰;其中以西隅彭家大屋、朱家巷朱家大屋最具代表性;三教共同信仰、三教同在一屋檐下为南丰民间信仰特色。

南丰古建筑,室内装饰较为简洁,无过多的装饰;天花装饰比较少见,多为彻上露明造。整个室内一般将望板、轩廊以及天井隔扇、直棂窗、梁架等部位作为重点装饰;

朱家巷朱家大屋

轩廊顶喜采用弓棚形做造型,在弓棚的天花、月梁、梁垫等部位雕刻有精美的鲜花、蝙蝠等图案;天井隔扇、明窗上喜雕戏曲人物故事及花草鸟兽;木结构梁架本身相对简洁,梁身无任何雕刻,大部分梁架将装饰集中在雀替、插枋、丁头棋。

抬梁与穿斗式组合

南丰传统建筑多以穿斗式梁架为主,少数空间大的建筑以抬梁与穿斗式相组合使用,少数非重要建筑往往以山墙搁檀形式存在。

古城优秀建筑物有1.6余公里的明清古城墙、岩崖建筑地藏寺、祠堂建筑有秋雨名家及饶家祠堂、明代建筑有直钟巷黄家大屋、清代建筑有紫金地及府官巷张家翰林院、官署建筑有上谕亭、欧式建筑有刘家巷天主堂、中西结合建筑有火巷福音堂。

古城的这些古建筑颇具南丰地域特色,建筑形式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25.3.19初稿。

0 阅读:0
才良看看文化

才良看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