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说:抽动症说白了就是肝病,别一直盯着症状,从根本改善

乖乖评养好的 2024-11-11 22:30:31

老中医说:抽动症说白了就是肝病,别一直盯着症状,一剂妙方从根本改善!

为什么说抽动症与肝病关系密切呢?因为中医上虽然没有抽动症的相关命名,却有相关症状的记载。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又如《证治准绳·幼科·目精动》所载“目者肝之窍也,肝胆属风木,二经兼为相火,肝藏血,血不足则风火内生,故目睛为之动。”

古代文献中将本病归属于“肝风”范畴,可见抽动症病位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

肝主疏泄,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的作用,可调畅人体气机,影响情志的变化与脾胃的运化,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

很多抽动症患儿都有肝旺或者肝郁的表现,实际上,不少抽动症是因肝郁气滞为本、痰热内扰为标,体内处于肝郁脾虚的状态。

主要是因外感、情志及饮食等因素影响了肝的疏泄功能,致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郁而化火,引动肝风。

所以中医调理抽动症不会仅仅局限于消除症状,而是从患儿的整体表现入手,抓住根本进行综合调理。

举个例子吧:

门诊上一个11岁男孩,频繁眨眼、耸肩、喉部发声,学习压力大,伴有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发脾气,食欲欠佳,腹胀,大便溏稀。舌质淡红,苔薄白。

辨证:肝郁脾虚

组方: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党参、山药、白扁豆、薏苡仁 、砂仁、钩藤、蝉蜕。

2周后,家长反馈眨眼、耸肩次数减少,喉部发声间隔时间延长。食欲稍有改善,腹胀减轻。

继续坚持调理2个月,抽动症状仅偶尔眨眼,耸肩和喉部发声基本消失。情绪较之前稳定,烦躁情况减少。

再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完全消失,情绪良好,饮食和二便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小儿肝常有余,加之孩子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导致情志不畅。患儿在学校学习竞争环境下,长期精神紧张,使得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则易烦躁、发脾气,同时 “风胜则动”,肝风内动则引发抽动症状。

肝开窍于目,所以眼部抽动明显;肝主筋,肩部等肌肉抽动也与肝风扰动筋脉有关。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节(如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等)或思虑过度(学习压力导致)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食欲差、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肝失所养,又会加重肝郁,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抽动症状。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使肝脾调和。

党参、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健脾渗湿、和胃止泻,改善脾虚诸症。

钩藤、蝉蜕息风止痉,针对抽动的肝风内动之象。

诸药合用,疏肝健脾、息风止痉,通过改善体质,恢复肝的舒泄功能,脾胃运化正常,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抽动症反反复复。

当然,对于严重的抽动症患儿,这并不是说就不用服用或者立即停掉西药了,西药与中药并无冲突,根据情况联合用药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待症状稳定后,可以梯次递减西药直至停药。

大多数抽动症孩子会有情绪急躁易怒、心思敏感、饮食不节、睡眠不好、胆怯易惊,舌质红,苔黄,脉弦等表现。

这表明是肝郁化火。肝郁化火,扰动心神,肝失疏泄。脉弦,主肝气郁结,脉数、舌红苔黄主内热。

肝郁脾虚的患儿,运化失常,生痰生热。肝郁化火,耗伤津液,所以筋脉失养,发生抽动。

所以在调理小儿抽动症,我常以疏肝健脾为本。

0 阅读:27

乖乖评养好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