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大帝刺激哈米德一世发动第六次俄土战争使其心力交瘁

史海撷英 2024-09-24 11:44:40

177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斯塔法三世去世,随后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继位,由此开启了奥斯曼帝国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苏丹统治时期的改革,而这也是奥斯曼帝国在进入它衰落期之后的“自救”之一……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

1768年,奥斯曼苏丹穆斯塔法三世向俄罗斯帝国宣战,开启了旷日持久的第五次俄土战争。但穆斯塔法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远大抱负的破灭及其悲惨的后果,在战争结束前的半年,这位苏丹便去世了。

据说苏丹穆斯塔法三世相信星象中所描绘的命运,坚信自己将成为“吉汉吉尔”(Cihangir,即“世界征服者”,他在写诗的时候也用这个称号作为笔名)。所以他决定在1773年亲自前往多瑙河前线,从将领手中接过指挥权。

但等到1773年底,他的健康情况就急剧恶化,最终等到1774年初,穆斯塔法苏丹便在几个星期的病痛折磨之后去世了。他虽然一心要为奥斯曼帝国注入新的活力,抵抗俄罗斯的入侵,但却缺乏政治上的判断力,性格也不沉稳,才导致了第五次俄土战争的灾难性结果。

如今穆斯塔法已死,奥斯曼人只得将他弟弟从“牢笼”里释放出来,继承了苏丹大位,这就是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Abdul Hamid I)。哈米德一世生于1725年3月20日,在被关押43年后,这位皇子终于熬成了苏丹。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

即位伊始,哈米德一世就发现帝国国库空空如也,甚至没有办法按照惯例在登基之时给近卫军颁发赏金。更不用说灾难性的俄土战争此时尚未结束,帝国内外一片片烂摊子等着让他去处理。

据说哈米德一世彬彬有礼,甚至还有些软弱,所以他要重振帝国的美好愿望总是受制于自身的诸多缺陷。这也是他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这位苏丹唯一值得称道的一点便是他精力旺盛,一共生了22个孩子,虽然其中大多数都夭折了。据传说,哈米德一世的一个孩子甚至还有法国血统,他的母亲是其父后宫中的宠妃艾梅・迪比克・德里弗丽(Aimée du Bucq de Rivery),她也是后来的约瑟芬皇后(Empress Josephine)的远亲。

当然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也是最早在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推行改革的苏丹之一,他试图建立一支使用现代武器的新式军队以拯救帝国,但所有改革的努力都因日益腐化的近卫军和西帕希骑兵的反对而流产。

至于哈米德一世本人,也只在位15年,并且在他死前,还被卷入了一场与俄国和奥地利的灾难性的战争中去。1789年,心力憔悴的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最终去世,但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仍旧在继续......

战争危机

在哈米德一世统治的前13年时间里,帝国主要由大臣们主宰,所以在第五次俄土战争结束后,帝国度过了一段相对和平的岁月。但表面上的平安无事却酝酿着背地里的危机四伏......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

当时俄罗斯帝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在第五次俄土战争的短暂歇息后,又回过头来继续她侵略性十足的“宏伟计划”——肢解奥斯曼帝国!正如女皇的盟友、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约瑟夫所留意到的那样:“这个女人有着非凡的意志,谁也无法阻挡”。

1778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第二个孙子出生。这个孩子受洗时取了一个帝王的名字——康斯坦丁。叶卡捷琳娜女皇宫廷里的一个英国人伊顿先生(Mr. Eton)披露说:“这个孩子的保姆都是希腊女人,他吃奶的时候听到的都是希腊语,后来又请来饱学的希腊教师精进他的希腊语;简而言之,他所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是为了让他登上‘君士坦丁堡’的宝座而准备的,没有任何人质疑女皇的计划。”

按照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打算,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为独立于圣彼得堡的沙皇之外的君主,与奥地利皇帝结盟,统治拜占庭帝国在欧洲的领土。他的帝国版图将囊括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希腊古老的雅典共和国与斯巴达!

为此叶卡捷琳娜女皇加紧了在希腊的宣传工作,敦促希腊的基督徒投身她的事业当中,拿起武器反抗奥斯曼异教徒。在她的鼓动下,伊庇鲁斯的山地部落揭竿而起。等到年轻的康斯坦丁皇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一个希腊人的代表团来到圣彼得堡向女皇请愿。他们声称,作为“一个英才辈出的民族,我们从未向您索求过任何财宝,现在也不会提出这种要求;我们要的是我们无法购买的火药和铅弹,然后拿着它们去投入战斗”。女皇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接着,他们又要求让她的孙子做他们的君主。女皇准许他们去康斯坦丁的私人房间,以侍奉“巴赛勒斯”之礼侍奉他。而在代表团宣誓效忠之后,年轻的康斯坦丁用希腊语回答说:“去吧,愿你们如愿以偿。”至此,俄罗斯帝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野心昭然若揭。

为此叶卡捷琳娜开始忙于操纵克里米亚的事务。根据此前第五次俄土战争签订的《库楚克开纳吉和约》,克里米亚如今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鞑靼人从他们的王室家族中选出了一位杰夫列特・格莱(Devlet Ghirai)出任他们的可汗。但俄国人认为杰夫列特・格莱不够“恭顺”,于是他们先煽动对这位可汗的不满情绪,接着又以恢复秩序为名出兵克里米亚,推翻了这位可汗,挑选了自己认可的人选取而代之。

克里米亚汗国形势图

这位俄国人的可汗曾经在圣彼得堡做人质,鞑靼人和土耳其人都认为他就是一个屈服于俄国意志的软弱傀儡。但由于土耳其人并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因此只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屈服。

1779年,在法国人的鼓动下,奥斯曼土耳其与俄罗斯在《库楚克开纳吉和约》的基础上重新签订了一份协定,默许了新任可汗的当选,并且按照穆斯林的惯例承认了他的地位。

在鞑靼人看来,这位新可汗粗鲁无礼,恣意挥霍,是俄国人的走狗。于是鞑靼人掀起叛乱反对他的统治。新可汗就派了一支代表团到圣彼得堡去,乞求女皇的保护。俄军便又一次开进克里米亚,并无情地镇压了叛军,叛军或死或逃。

女皇和她的部队总指挥、顾问和重要情人波将金大公(Prince Potemkin)一致认为:直接吞并克里米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威逼利诱之下,新可汗不得不把他的冠冕交给了女皇。

1783年,叶卡捷琳娜女皇宣布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库班及周边地区。那位可汗也遭到了无情的抛弃,他在条件简陋的囚禁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后,被送到了奥斯曼帝国,而他一到奥斯曼帝国就立即遭到斩首。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

西方世界却相信,俄罗斯人在克里米亚的所作所为是解放者的壮举,认为他们将夹在俄土两国之间的鞑靼人从内部纷争的苦海和外国入侵的威胁中解救了出来。叶卡捷琳娜更是宣称:“俄罗斯人之所以来到克里米亚,是因为他们热爱良好的秩序和安宁的生活。”

另一方面,一些坚强不屈的鞑靼人宁愿为了国家的独立拼死作战。于是波将金大公的堂兄弟——保罗・波将金将军就把这些鞑靼人全部处死。据说,他总共屠杀了3万名鞑靼人!还有数以万计的鞑靼人和大量的亚美尼亚基督徒被迫流亡,在蜂拥穿越亚速海以东的草原时饱受冻饿之苦,死者甚众。而作为奖赏,保罗・波将金将军则被任命为黑海舰队的总司令,还兼任了新设立的俄罗斯帝国陶里斯(Tauris)省的总督,辖区涵盖了克里米亚及其周边地区。

而波将金大公本人则获得了更高的荣誉,被授予了“陶里利安”的称号。几年之后叶卡捷琳娜女皇在战胜功臣波将金和一支壮观的随行队伍的陪伴下,巡访了克里米亚这片新征服的南方土地。

在这里,俄罗斯人的开发和殖民工作已经展开。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在第聂伯河上的新要塞赫尔松(Kherson)与他们会合。这座新的要塞里还有一座凯旋门,上面刻着“通向拜占庭之路”的字样......

约瑟夫皇帝在此恭敬地迎接了女皇。女皇则向他展示了新落成的塞瓦斯托波尔(Sebastopol)港口和里面停泊的俄罗斯战舰。接着,他们又一同穿过草原,一边商讨肢解奥斯曼帝国的详细方案,一边又拿“土耳其可怜鬼”开着玩笑。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

这次狂妄的出行被宣传得举世皆知。与此同时俄国人还在奥斯曼帝国的其他地区煽动着叛乱。俄国人的行为目的是激怒土耳其人,让他们主动挑起战争,以入侵者的形象出现在西欧的知识阶层眼中。而俄罗斯则可以继续维持它在西欧知识阶层中的威望,一些西欧人甚至将叶卡捷琳娜看作开明君主的楷模和文明开化的希望。比如在伏尔泰看来,叶卡捷琳娜与穆斯塔法三世之间的战争就是理性与狂热、文明与落后之间的战争。当时法国哲学家沃尔内伯爵(Comte de Volney)也认为,土耳其人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野蛮人”,“俄罗斯对这个无知而堕落的国家的入侵,将为波斯大地带来新生”。毫无疑问俄国人在这场宣传战争中又胜了奥斯曼人一次。

1787年,奥斯曼帝国忍受不住挑衅而向俄罗斯宣战。第二年奥地利的约瑟夫皇帝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以此来支持俄罗斯女皇。于是就像以前一样,土耳其人又陷入了两线作战。

第六次俄土战争

1787年,时日不多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苏丹正式向俄罗斯宣战,开启了灾难性的第六次俄土战争。这一次虽然跟上一次俄土战争形势差不多,但奥斯曼人的战果却远不如上一次。

1789年,也就是宣战两年后,虽然这场俄土战争刚刚进行了一半,但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苏丹却已经于4月7日驾崩。就跟十几年前一样,为了应对正在进行的战争,奥斯曼人选择了哈米德一世的侄子——塞利姆三世为新任苏丹。

苏丹塞利姆三世是一个富有活力和远见的年轻人,同样也决心改革并拯救他的国家。于是他上台后便立刻下令,号召所有年龄在16岁和60岁之间的穆斯林入伍,以投入到第六次俄土战争中去。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

就这样,这场战争又打了两年。等到1791年,双方终于才议和。1796年,就在叶卡捷琳娜女皇又一次准备实现她“伟大计划”前不久,她突发中风而死。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再一次给了奥斯曼帝国一次喘息之机。

但与此同时,整个世界历史的格局已经改变,西方和东方都将受到一场新的大冲击,而这一巨变的源头,就是著名的法国大革命......

3 阅读:302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