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文始道文化告诉我们,修真德道顺序的普遍性规律是“大、命、性、情、道”❗
老子在《道德经》“明德”范畴的“孔德之容”篇中得出的论点,“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讲的就是修真德道这个普遍性规律的顺序。
世人皆以社会伦理道德的视角,看待这一章节的文字内容,真可谓是谬之千里啊❗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于物,唯茫,唯沕。沕呵!茫呵!中有象也;茫呵!沕呵!中有物也;孧呵!鸣呵!中有情也。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
这是文始版本《道德经》“明德”主题内的第二十一章节文字,文中提出了“道之于物,唯茫,唯沕。”这种抽象的观点,随后就是佐证的一段文字,讲在恍惚杳冥中出现的内视景观,从而得出了“………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的论点。
这是老子道法实修中的体感体悟❗揭示的是道法“修身”过程的普遍性规律。并不是“文字工作者”解读的“以小博大”的什么社会文化❗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就不断有修真德道者在认证着这种普遍性规律的顺序❗
修行道法的德道者吕洞宾,在修行诗词中写出的“举世谩求铅汞伏,何时得来龙虎降”,其意思就是不遵循修真德道的规律,什么时候才能擒得住龙虎啊❗
☞
阳里因金质不刚,独修一物转羸尪。
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
举世谩求铅汞伏,何时得来龙虎降。
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
——吕洞宾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提到“修行”,必是盘坐静修的模式,正如吕洞宾诗词中写到的“举世谩求铅汞伏”一样。“铅汞伏”是一种不动静的状态,修行的人们都在乞求以这种盘坐静修的铅汞伏方式,达到修真德道的结果❗可能吗❓“何时得来龙虎降”吕洞宾明确地给出了答案。
“大、命、性、情、道”修真上普遍性的顺序,情是只有在动态中才能显露,在此状态中修真如果能够降伏住情,从而就能够德道;盘坐静修,铅汞却是在不动静的训伏状态中,以此修行也就是个“求其清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