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是傍晚时分乘飞机到达衡阳前线的,这个老鬼子也是没有办法,进入1944年7月以后,“中美联合航空队”的作战飞机,自桂林柳州等地的机场起飞,已经基本掌握了衡阳战场的制空权,如果这头中将敢白天飞来,非得被“野马式”揍下来不可,横山勇心知肚明,颇感憋屈。
(横山勇)
更憋屈的是,由于衡阳久攻不下,来自东京军部的催魂电雪片般飞来,此前的7月18日,东条内阁已经垮台,毕竟在太平洋战场上,数十万鬼子不仅败仗连连,而且其中的相当数量快饿死了。
朝野压力巨大,东条英机只好识趣地提出辞职,此时唯一能安抚日本国内情绪的,也只有中国战场的“胜利”消息了,结果又碰见衡阳这颗钉子,派遣军总司令部、第六方面军和第11军压力特别大。
因此横山勇来前线督战,纯属无奈之举,尽管116师团和68师团等部,在付出巨大伤亡后,经过三次总攻,基本攻占了衡阳外围的制高点,但是对城垣的攻击和巷战推进,仍然进展缓慢。
面对第十军的死战不降,为了争取时间,横山勇必须想点别的什么办法了,否则衡阳战事再拖下去,不仅进军广西的作战遥遥无期,他这个军司令官能不能保住位置,都快两说着了。
思虑再三,1944年8月8日凌晨,在衡阳的炮火还没有响起来时,横山勇派出军司令部情报参谋竹内实孝中佐,作为“军使”打着白旗进入了衡阳市区,代表他跟第十军军长方先觉进行谈判。
日军要求第十军残余部队“体面地”停战,以免继续增加双方的伤亡,在横山勇看来,坚持了47天的第十军弹尽粮绝,也看不到任何援军的到来,只要承诺一些条件,方先觉是有可能同意“停战”的。
竹内实孝在中国士兵的押送下,穿过已成废墟的市区,到达衡阳“中央银行”所在楼房,由于此楼很是坚固,恐怕已是衡阳市内寥寥无几尚存的建筑了,而方先觉的军部,就设在这座楼房的地下室里。
一、方先觉最后一刻的动摇
少顷,竹内实孝见到了第十军中将军长方先觉本人,日军中佐敬礼后,代表军司令官提出了“停战”的建议,方先觉第一时间予以拒绝,表示第十军绝无投降之意,一个半月都打了下来,不妨打到最后一兵一卒。
竹内出发之前,曾得横山勇面授机宜,对于如何威逼利诱方先觉,肚里的腹稿早就打好了。竹内首先表达了对第十军顽强作战的“钦佩”,表示这是第11军遇到的最坚韧的中国部队,这叫“先戴高帽”。
随后话锋一转,指出第十军伤亡惨重,已无多少可战之兵,同时弹尽粮绝援军无望,再打下去就是单方面的屠杀,横山司令官尊重方将军的为人,愿意答应一定的条件,实现衡阳的“停战”。
此前日军昼夜轰击城垣,中央银行地下室通往各师、各团的电话线,已经完全被炮火炸断,方先觉跟四个师长(第3师、第190师、预备第10师、暂编第54师)的联系也全部中断。
对于全军还剩多少战斗部队,弹药还剩多少,方先觉确实心中无数,在竹内的不断劝说下,陷入犹豫之中,有一点方先觉倒是很清楚,目前伤员确实太多了。
考虑一会,逐渐有些动摇的方先觉,提出了第十军可以“停战”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保证生存官兵的人身安全,并让他们休息;第二,收容和医治伤兵,同时郑重安葬第十军战死官兵。
对于这两个条件,竹内实孝当场满口答应,并表示他受权完全可以代表横山司令官,方先觉于是同意停火,随即命令通讯兵查线,恢复了跟各师长的联络,根据预备第10师师长葛先才的回忆,在8月8月清晨曾接到了方军长的电话:
“敌人已经接受了停战条件,但敌人也提出了条件,要求我军解除武装,我已经答允,协定自中午12时起,双方同时停止战斗行动,停战缴械的命令军部已经下达”。
第十军军长对预10师师长补充道:“你安排妥当后来军部,我们军、师长齐聚一地,任凭其处置”!
(日军使用毒气)
葛先才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是深感震惊,不过他掌握预10师的境况,加之又是方先觉的老部下(方任师长时,葛是团长),遂答应执行命令,将军长的命令传达给各团后,赶往银行大楼。
到中午时分,日军先头部队已经冲进衡阳城内并实施警戒,第68师团作战参谋大阳军胜少佐,奉命带着卫兵来到银行地下室,与方先觉进行接洽。
此时不仅是葛先才,第3师少将师长周庆祥、第190师少将师长容有略、暂54师少将师长饶少伟,也已赶到军部集中,每个人都有些迷茫和惴惴不安。
在大阳少佐的陪同下,第十军和所属各师的将领,前往衡阳城南五桂岭的“中正堂”,面见日军第68师团长堤三树男中将,不料刚刚进入中正堂,日本人的口风就变了,方先觉闻听大惊失色!
二、日军方面的背信弃义
堤三中将冷冰冰地宣布:“第十军属于无条件投降,而非有条件的停战”,而且这头鬼子师团长还说,经过漫长的衡阳作战,日军的药品也很短缺,不可能再给第十军的伤兵提供医治。
这等于全盘推翻了,竹内中佐代表横山勇所做出的承诺,绝对属于背信弃义,日本人反正也经常这么干。根据葛师长的回忆,对日军的出尔反尔,“方先觉当场进行了抗辩”,可惜已经毫无意义。
因为第十军各部基本放下了武器,而日军也已控制全城要点,方先觉和他的官兵们,处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状态,此时想反悔继续抵抗下去,没有任何可能了,只能听天由命。
五桂岭是什么地方?在这里,第十军曾让日军横尸遍野,自身也创下了一天之内,火线晋升五名营长,而五名营长又全部战死的记录,堪称鬼子的集体埋尸地和伤心所在。
是故日本人把方先觉等人带到此地见面,用意昭然若揭,由于日军在衡阳长时间苦战,损失数万人马,一些军官称衡阳攻山头简直是”昭和的二零三“。
方先觉眼见日本人变卦,只好退而求其次,强烈要求日军不得报复,不得杀害缴械官兵,同时允许安葬阵亡官兵,还需保留第十军的建制,不能将残部带离衡阳,堤三仍然不肯马上答应。
恰在此时,第11军作战参谋竹内从城北赶来,代表横山勇同意了上述请求,日军参谋权力很大,堤三也只能闭嘴。稍后,方先觉和主要将领们,被武装押送到衡阳城南欧家町的一座教堂,而分散在各阵地的缴械官兵,也被日军集中起来看押。
根据各种历史资料和当事者的回忆表明,确实没有出现日军大规模杀俘的情况,但是有不少伤员,因为缺医少药而丧命,事实上,日本人说缺药也不是假话,因为在酷热的衡阳,日军的伤兵也是以万计算的。
而且第11军从长沙到衡阳的交通线,不断遭到中美联合航空队的轰炸,鬼子在衡阳前线的各类物资都不宽裕,既然“鬼子也没有余粮”,想让它们挤出药品救治第十军的伤病,无异于痴人说梦,方先觉和等人在教堂里闻听消息后,也只能长吁短叹了。
接下来的消息更让方先觉感到崩溃,根据战后统计结果,第十军放下武器时仍有13000余人,其中轻重伤员6000余人,换句话说,如果方先觉没有下令停火,第十军剩下的人马仍然接近7000人。
即便去除军部和各师部的非战斗人员,能够投入战斗的也不会少于6000人,这是方先觉动摇时完全没有料到的。弹药方面,按第十军的战前储备量计算,各类炮弹虽然打光,但步机枪子弹仍存30%左右,手榴弹亦有20%左右。
以6000战斗人员加上这些弹药,在巷战中跟日本人再周旋数日,肯定不是问题,而外围援军,当天正纷纷接近衡阳:李玉堂兵团的第62军和王耀武兵团的第100军,8月8日晚些时候,已经进至至三塘。
而加强坦克部队的第46军,更是突至距离衡阳只有8公里的二塘!如果第十军再坚持两到三天,恐怕衡阳会战的结果,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方先觉悔之晚矣!
三、不是尾声的尾声
其实日本人也是大呼侥幸,在酷热的天气和惨重的伤亡下,日军攻城和阻援部队的意志,也已经到了极限,在错综复杂的衡阳战场上,就看哪一方能“坚持最后五分钟了”。
遗憾的是,首先崩溃和动摇的是方先觉,对此,日寇第11军作战主任参谋导贯武治大佐,战后曾在日记中心有余悸地写道:
“上午八时攻克衡阳,虽说时机已经成熟,却是一场竭尽余力的战斗,只晚了一天,敌机械化兵团就出现了,我方部队面对前来解围的敌军,多少有些动 摇,战争的胜负诚然在最后的五分 钟,如固守衡阳之敌誓死决一死战,或将出现英帕尔的结局"。
岛贯所提及岛机械化兵团,正是加强了坦克的桂系第46军,8月初紧急从张发奎的第四战区调来,自广西方向投入增援作战。
尽管李玉堂兵团的第62军和第79军战力大损,然而齐装满员的第46军无疑是“生力军”,很有可能成为压垮阻援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说什么都晚了,凄绝的衡阳保卫战,就这样功亏一篑地落幕,随着第十军停止抵抗,各路援军只好撤出战场,毕竟日军可以腾出两个多师团的兵力,转而用于打援。
而对于第十军“投降”这个结论,方先觉坚决予以否认,战后的70年代,他在接受日本《产经新闻》记者古屋回叙采访时,强调当时第十军跟日军的交涉是“停战”。
衡阳保卫战踞今快80周年了,当年重庆军委会高级将领、第十军各主官,对8月8日的事件皆有相关回忆,可谓是众说纷纭,究竟谁的说法更接近真相,显然是个困难的历史谜题。
三个月以后,方先觉寻机逃回重庆,并未被追责,不过他1943年12月实授陆军少将,此后铨叙军衔一直未得晋升,直到1968年以陆军中将衔转为备役,1983年3月13日病逝于台北,年78。
一个月以后,抗战大片《援军明日到达》即将公映,衡阳攻防战究竟有多残酷,方先觉到底是“投降”还是天真地同意“停战”,已经引发海量争议,稍安勿躁,不妨看看影片是如何诠释的。
很多时候,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而是充满迷雾的灰色,读懂衡阳1944年8月8日的历史细节,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结论和答案!
(方先觉后任青年军师长)
参考资料:《抗日战争的细节》、《葛先才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