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楼?对大脑健康,降低“老年痴呆”风险有帮助么?该怎么爬

罗夕夕记录日常 2025-04-07 16:18:34

罗夕夕之前在直播说过,我个人喜好的运动方式是爬楼,很多人对这种运动方式感到好奇,还问爬楼对大脑健康和阿尔茨海默病有没有帮助?在电梯普及的年代,爬楼似乎成了“被遗忘的锻炼方式”,但你可能不知道,这项简单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能为大脑健康加分。

我会结合研究证据和生活实例,详细解析爬楼与大脑健康的关系,顺便聊聊如何爬、什么时候爬、正确姿势、老人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错误,让大家既科学又安全地享受爬楼的好处。

注意:本篇仅适用于有下行电梯的读者,没有下行电梯,上下都爬楼并不建议。

一、爬楼为什么跟健康有关?

爬楼本质上是一种有氧运动,结合了心肺耐力和下肢力量训练。它的强度适中,既不像跑步那么剧烈,也不像散步那样轻松,非常适合日常锻炼。而大脑健康,尤其是为了降低痴呆症风险的话,日常体能运动很重要。

二、爬楼与大脑健康:机制

1. 提升心肺功能

爬楼能加快心跳、促进血液循环,让更多氧气和营养送到大脑。大脑是个“耗氧大户”,占身体20%的氧气消耗。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这是一种支持神经元生长和修复的蛋白,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直接相关。2022年《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老年人,BDNF水平显著升高,认知测试得分改善。爬楼正好符合这个强度。

2. 改善血管健康

爬楼能降低血压、改善胆固醇水平,保护脑血管。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痴呆类型,而“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其主要推手。爬楼通过增强心血管功能,间接减少脑血管病变风险。

3. 锻炼协调与平衡

爬楼需要腿部力量、平衡感和空间感知,这会激活大脑的小脑(负责协调)和前额叶(负责决策)。这种“身脑联动”类似认知训练,能增强神经连接,延缓大脑老化。

生活例子:我有个学生,教她爷爷爬楼时数台阶,老人家说:“一边爬一边数,感觉脑子在转。”这其实是无形的脑力锻炼。

4. 缓解压力

运动能刺激内啡肽和多巴胺分泌,改善情绪,降低压力激素(皮质醇)。长期压力会导致神经炎症,而炎症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帮凶”。爬楼作为一种简单运动,能让人放松心情,罗夕夕一边爬楼一边听小说,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放松时光。

三、爬楼的其他健康益处

强健骨骼:负重运动能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控制体重:每分钟爬楼消耗约810千卡,适合减脂。

增强肌力:尤其是腿部和臀部肌肉,老年人摔倒风险降低。

四、如何爬楼?爬楼虽简单,但方法不对可能伤身

1. 什么时候爬?

早晨或傍晚:空气清新,适合心肺锻炼。避免饭后立即爬,以免胃部不适。

频率:每周3-5次,每次10-30分钟(30层大楼,罗夕夕大概10分钟一趟),根据体力调整。

2. 正确姿势

抬头挺胸:避免低头驼背,保护颈椎和腰椎。

迈步自然:一步一阶,别跨太大,膝盖压力会增加。

手扶栏杆:新手上楼时可轻扶,保持平衡。

呼吸节奏:两步吸气,两步呼气,别憋气。

下楼用电梯:减少对膝关节的冲击

五、老人爬楼:特别注意事项

有心脏病、严重关节炎或骨质疏松的,先咨询医生。别追求速度,中间累了就休息。下楼对膝盖冲击大,建议坐电梯下楼。

六、常见错误:别踩这些坑

速度过快:容易喘不上气,心脏负担加重。

跨步太大:膝关节受力不均,易受伤。

不热身:直接爬楼可能拉伤肌肉,建议先走几步热身。

忽视身体信号:头晕、胸闷时还硬撑,很危险。

七、爬楼与阿尔茨海默病:能指望多少?

爬楼能通过提升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健康和锻炼大脑,降低痴呆风险,尤其是血管性痴呆。但对阿尔茨海默病,它只是“辅助选手”,无法直接清除淀粉样蛋白或阻止病理进程。想护脑,还得搭配均衡饮食(心智饮食)、认知训练和定期体检。

总的来说,爬楼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运动,对大脑健康和全身益处多多。它可能通过供氧、抗压和强身间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但不是“特效药”。每天爬几层楼,既锻炼身体又放松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运动类型还很多,爬楼只是其中一种,如果您住在4-5层的住宅楼,爬楼并不适合。下期见,祝大家身体健康、脑力充沛!有问题欢迎留言哦!

0 阅读:77
罗夕夕记录日常

罗夕夕记录日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