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棠用兵神速,率军一周连破三城,斩获无数,人送绰号西域飞将

娇洋看过去 2025-04-05 19:48:33

古牧地战役历时不过十天,却接连获胜,迭克要地、重镇,灭敌过万,雄辩地证明了左宗棠“缓进急战”方针是英明正确的。清军收复迪化(今乌鲁木齐 )后,北疆除玛纳斯南城外,盘踞其他各城的阿古伯匪军皆闻风仓惶溃逃。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玛纳斯南城也最终被清军攻破。平定天山以北的广袤地区后,秉持“缓进急战” 的策略,左宗棠命刘锦棠、金顺等率部肃清残敌,休养士卒,并加紧囤积粮草以及各类作战物资, 为第二阶段的作战积蓄能量。

左宗棠将金顺麾下的四十营满蒙汉八旗大军整编为二十营,命其驻防北疆 ,并从关内调集二十余营生力军,补充到刘锦棠的老湘军中,以增强刘军的力量,接防哈密、巴里坤等重镇,替出原留守哈、巴的张曜豫军、徐占彪川军,以备南征。

刘锦棠

当左宗棠西征大军收复北疆,正秣马厉兵、紧锣密鼓准备攻伐南疆之时,英国公使威妥玛赴天津拜访李鸿章,带话说“毕条勒特汗” 阿古柏愿意臣服清廷,作为大清的藩属国,并要求清军立刻停止向天山以南之进兵。李鸿章立即表示赞同 ,并将英国公使的意思转告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又迅速函告左宗棠。左宗棠在回复中揭露英国人和阿古柏的险恶用心,并表示在今后攻伐南疆的战事中,有把握取得最终胜利。清廷最终还是选择支持左宗棠。事实上,阿古柏委托英使威妥玛向清廷示好,不过是缓兵之计。他仍在达坂城、吐鲁番、托克逊一线构筑防御工事,调兵增援,以阻抗清军南下。

阿古柏

阿古柏虽然铁心负隅顽抗,阻挡清军攻伐南疆的步伐,但其“伪哲德沙尔汗国”高层之间矛盾重重,且他在南疆的统治残酷暴虐, 杀人如麻,南疆各族民众早已对这个外来入侵者的残暴统治恨之入骨,日夜盼望清军早日开至,许多被强征的维吾尔、柯尔克孜族人更是日思倒戈相向。(铁马读史头条号)譬如吐鲁番就不断有人冒死投奔清军,迫切希望摆脱阿古柏的血腥统治,左宗棠在写给友人刘典的信中说:

“(逃人) 每言欲仍归天朝,盖经外国征敛之苦,愈知复载之恩也。闻南(疆)八城回情亦不服安集延(乌兹别克州名,这里指阿古柏),盖畏其诈力驱迫,而仍思宽大旧恩之故 ”。

据此,左宗棠反复告诫即将率师南征诸将曰:

“此次大军所至,非申明纪律,严戒杀掠不可。如能以王土王民为念,则南八城易复,而亦可守矣”。《左文忠公全集·书牍》

左宗棠、张曜

左宗棠还是很善于统战工作的。他这样做,就在政治上把阿古柏等外来入侵者,与南疆被其胁迫的各族人民严格区分开来。至于军事作战方面,左宗棠和干将刘锦棠等人商议后认为必须兵分两路,一路进攻达坂城,一路进攻吐鲁番,使敌军不能相互呼应、救援。

光绪三年(1877)三月三日,刘锦棠率老湘军(左氏楚军)由迪化(乌鲁木齐)南进至柴窝铺,侦知阿古柏军对清军的行动并不知情,疏于防备,便连夜急行军进围达坂城。次日天刚破晓,阿古柏军守兵惊觉城池已被清军团团包围,慌忙据城抵抗,与老湘军展开激战,阿古柏闻讯也两次派兵来援,但均被击退。

刘锦棠督军日夜围攻,用枪炮猛射猛轰,城头上的阿古柏守军则拼死抗拒,也用枪炮俯射老湘军攻兵,给清军造成一定伤亡。这样双方鏖战至第四天,老湘军一举攻破了阿古柏重兵设防的达坂城,击毙数百敌兵,缴获了不少枪炮、战马,生擒阿古柏亲信、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等官员和1200多阿军兵丁。这样,阿古柏派驻达坂城的守军或被歼灭或被俘虏,无一漏网。

攻破达坂后,刘锦棠分兵一部驰援正攻打吐鲁番的张曜军,他自率主力往攻托克逊,此前,阿古柏授意其次子海古拉将清军释放遣返的千余名维吾尔、回、蒙古族民众杀害,仅有少数回民再次逃回到被清军控制的达坂城等地。刘锦棠大军兵逼近托克逊时,已成惊弓之鸟的阿古柏军,在城内大肆抢劫一番,准备弃城南逃,托克逊城内的维吾尔群众冒险报信,请求火速进军。刘锦棠挥师疾进,途中两次与阿古柏军遭遇,两次大败阿军,俘斩缴获甚为可观。

阿古柏军

4月24日,刘锦棠率军趁夜南下,于次日晚间驰至托克逊城下,旋即发起猛攻,海古拉、艾木克汗等敌军头目和正在该城的陕回头目白彦虎等人已经携带辎重仓惶西窜,经一阵短促而激烈的战斗,楚军很快便拿下托克逊城。

与此同时,张曜率嵩武军、徐占彪率川军也分别从巴里坤、哈密西进,二军会合后攻城拔寨,连克要隘,于13日兵临吐鲁番城下。彼时,刘锦棠所派援军也已赶至,三军合力攻城,将士奋死猛击,守军除少数突围而出外,大部弃械投降,吐鲁番遂告克复。

刘锦棠仅用一周时间连克阿古柏重兵设防的三座重镇、坚城,其攻势之猛,速度之快,打击之重,影响之大,被左宗堂称为”西域用兵未有之事” 。西征军破敌之奇效、进展之神速、民众归附的数量,都印证了左宗棠”缓进速战“、”三道并进“策略的正确性。刘锦棠也因此获得”飞将军“之雅号。

【】插图源自网络

0 阅读:1
娇洋看过去

娇洋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