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就指出,本身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同时服用一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这些药物通过产生心肌毒性、产生负性肌力、升高血压、或者相互作用限制心衰治疗药物的作用来加重或诱发心衰。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临床上长期服用后导致心力衰竭的五类药物。
一、非甾体抗炎药物
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引起水钠潴留,进而增加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且有研究表明,此风险和药物的剂量呈现正相关。因此,心力衰竭的患者不建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果不得不服用的话,建议按照最低剂量和最短疗程进行使用。
二、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CCB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中大多数都有负性肌力的作用,进而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失代偿,应当避免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可选用氨氯地平或者非洛地平。
三、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是把“双刃剑”,在发挥抗肿瘤治疗的同时,也会引起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力衰竭。传统的化疗药物,如以阿霉素、柔红霉素为代表的蒽环类药物,会进行性诱导心室重构,导致短期的心功能障碍。此外,以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使用过程中也会导致心功能不全。
四、降糖药物
以罗格列酮为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会引起水钠潴留和血容量扩张,进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五、抗真菌药物
以伊曲康唑为代表的抗真菌药物,在其说明书中明确提到服用伊曲康唑时会出现心力衰竭的可能。尤其是在与CCB类药物同时服用时,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