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开始上涨之后,牛市这个词被市场参与者多次提及,大家都在憧憬着未来。可是10月8日冲高后快速回落,反弹后11月8日又一次从3500点回落。特别是11月22日的百点长阴,让很多人对牛市的信心开始失去。不少人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纳斯达克就能不断创新高,而A股很多年就一直呆在3000点呢?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虽然指数3000点,平均估值也不高,但是股价实际上还是很贵。其实这么说很多人是不服气的,他们会列举很多数据,例如平均市盈率、国家政策导向、资金流向等等。我这么说的理由其实很简单,从2014年开始跟随沪深交易所开始到上市公司走访,一直延续到去年。十年时间内大约走访了100+各种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实地探访的结果和诸多研究机构调研的结果完全不同。研究报告中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前景光明未来发展极好的,而实际上公司也许发展还不错,但是市值和公司价值相比并不存在大面积低估反而高估的更多。因此每一次市场出现大涨,都会因为了解真实价值的机构和大股东趁机高位卖出而夭折。
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数的编制方式决定了指数上涨会受到压制。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可以找到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空间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ST、*ST证券除外。上证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总市值/除数 ×100 其中,总市值= ∑(证券价格×发行股本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以100点为基点。
也就是说,以1990年12月19日那一天收盘的总市值作为基准,然后以现在的上海市场总市值除以基日的总市值,得到的数字再乘以100就是现在发布的上证指数了。同时指数是需要实时修正的,修正的原因是有部分股票需要剔除和加入。剔除的股票主要是因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者退市,因为ST、*ST类的股票根据规则是不被计入上证指数的,退市的公司因为已经不在上交所上市,当然也不能计入指数。加入指数的有两种可能,一是公司从ST状态解除或者是退市公司恢复上市,二是新股上市。恰恰就是这两类公司的变化造成上证指数多年横盘不动。
先说ST和退市公司,一般来说公司戴帽股价都会出现较大的下跌。例如2024年4月30日爱康科技披露了年报,然后被ST,股价连续跌停直到退市。根据指数编制规则,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公司是5月初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是6月11日。4月30日到6月7日公司市值损失了约57亿元,积少成多,大量戴帽公司出现这种市值损失会部分拖累指数上涨。
而有摘帽预期公司往往又容易出现大涨,真正摘帽后反而大跌。例如广东榕泰公司股票自2024年6月14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指数编制规则约定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因此公司是2024年7月15日才开始重新计入指数。因为有摘帽预期,在ST状态下股价从2元多涨到5元附近,等重新计入指数的时候股价3元左右,摘帽后股价反而下跌到2元附近,还是拖累了指数。
除了ST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股。A股历来有新股不败的神话,大量新股上市之后就是长期以来的顶峰价格,上市后会经历较长时间的价值回归过程,这也会造成市值的损失。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中国石油,根据规则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10位的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 其他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中国石油上市于2007年11月5日,因此2008年2月5日后计入指数,当时股价20.40元,由于总股本高达1830亿股,光这一个股票就造成总市值损失2万亿元。
其他数目繁多的中小市值股票也同样如此,例如珠海冠宇上市于2021年10月15日,上市后大幅度冲高随后回落,1年后计入指数股价大约是20多元。而股价仍然还是太高,毕竟发行价只有14元多,后期继续滑落到现在还有16元多,这一个股票也同样给市场造成了50亿元左右的总市值损失。
造成上证指数多年不涨的原因非常多,指数编制和构成方式是保持国际通行的编制原则,无法进行改变。能够改变的只有两个,一是避免上市新股被疯狂炒作,毕竟炒到越高未来下跌空间越大,对指数的损失也就越大。二是盛行多年的炒垃圾股模式,很容易造成每一次下跌都会拖累指数,上涨的时候又不在指数的编制样本内。当然,损失最大的莫过于公司的退市,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市值灰飞烟灭。
没办法,这些综合因素造成了指数多年30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