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战俘回忆:苏联女护士拉我们腿上的皮,根据肉的厚薄分级!

独钓一江秋 2025-04-22 16:32:18

日本关东军被打败后,那些被抓的士兵,最担心的竟然是那些女护士。这些俘虏里,不管是凶神恶煞的老兵,还是年轻气盛的新兵,一提到女护士,脸上都会露出惊恐的神情。原来,这些女护士不只是负责照顾伤员,她们还负责审讯和记录。那些俘虏被带到她们面前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己被问出什么不该说的话。女护士们虽然看起来温柔,但审讯起来可不含糊。她们会盯着俘虏的眼睛,问一些尖锐的问题,而且一问到底,不得到答案誓不罢休。那些俘虏被看得心里发毛,有的甚至会直接崩溃,把心里的秘密都倒了出来。所以,这些关东军俘虏最怕的,不是严刑拷打,而是那些看似温柔实则锐利的女护士。在她们面前,再硬的汉子也得低头。

苏联女护士为啥个子高挑、模样俊俏,却成了日本战俘的噩梦呢?这背后有啥故事?那些苏联女护士,身材修长,面容清秀,按说应该让人感觉很亲切才对。但为啥在日本战俘眼里,她们却成了让人害怕的噩梦呢?这事儿说来话长。原来啊,这些苏联女护士在照顾日本战俘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挺温柔的,但实际上她们对待战俘的态度可一点都不含糊。她们严格按照规定来,对战俘的伤病进行治疗,但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视。这些日本战俘啊,在战场上威风凛凛的,但一到了苏联女护士面前,就变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了。因为她们不仅医术高超,而且手段也厉害,哪个战俘敢不听话,她们就毫不留情地给予惩罚。所以啊,这些苏联女护士就成了日本战俘心中的噩梦。他们就算病得再重,再难受,也得忍着,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惹恼了这些“白衣天使”,那可就更遭殃了。这事儿就是这么个情况。

1945年8月9号一开篇,苏联那边就放出话来,说他们加入了《波茨坦公告》。这一说出口,就等于苏联直接跟日本开打了。

大家都知道,《波茨坦公告》说白了就是要日本赶紧无条件投降,而且同盟国也放了话,要是日本军队还硬撑着不投降,那他们就要动手进行最后的打击,一直打到日本彻底认输,不再反抗为止。

本来,日本人琢磨着,那六十多万关东军,人数上占优势,怎么着也不至于轻易输掉,可实际情况却相当无情。

那时候,全球形势已经有了大变样。一方面来说,德国在1945年5月就已经举手投降了,没有任何条件,这样一来,日本在欧洲那边就没了帮手,被晾在了一边。

另外,苏联宣战后,日本就得同时对付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强大国家的联手打击了。

珍珠港被袭击后,日本跟全力开火的美国对上,就一路被打得往后退,慢慢地就只剩下收缩防线这一招了。

面对一个美国就已经够呛了,没想到苏联又掺和进来,这仗到底该怎么打才好啊?

自己心里最清楚冷暖,那六七十万的关东军,可以说是最早一批没了底气的人。

就算日本军国主义再怎么给他们打气鼓劲,可一碰到真枪实弹的苏联大军,他们心里头那是一点底都没有。

战局崩溃得那叫一个快,真的一点不含糊。那几十万的关东军,短短几周里就一败涂地了,根本没啥像样的抵抗能拿出来。

8月9号那天,苏联对关东军发起了全面攻击。没想到,才过了两周,到8月23号,仗就打完了。看着那些投降的关东军士兵,苏联很快出台了接收日军俘虏的相关办法。

按照这份新决定,六十多万日本俘虏得被分到二百六十七个战俘营地,而这些营地呢,全都在苏联的西伯利亚那片地方。

聊到西伯利亚,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一到冬天,它就不断释放出一阵阵冷空气,让咱们国家的冬季冷得要命。

西伯利亚那边吹来的冷风,一路往南跑,就让我们国家的冬天,跟同样纬度的地方比起来,冷得多了。

你琢磨琢磨,要是真到了西伯利亚那地界儿,那儿的自然环境得有多狠呐?说实话,西伯利亚的冬天,温度降到零下五六十度,那可是家常便饭。

西伯利亚那会儿压根儿就没现成的关人的地方。你想啊,从开打到日本认输,也就一个礼拜的光景,苏联人哪儿来得及建起一堆堆战俘营啊。

为了把那些日本士兵关起来,那时候的拘留环境真是差到了极点。很多房子漏风漏气,根本不够用来装这么多人。

比如说有些战俘营吧,本来是想安排一千多人的,可等战俘们真的被送过来时,结果也就一两百人能有地方住。

苏联人急着想快点把房子建好,所以就没太在意房子盖得结不结实了。

房子密封不好,暖气和照明设备都不齐全,连厕所都还没来得及建起来。

日本在8月15号认输后,西伯利亚那边已经是深秋了,天气冷得都能看见露水。

九月份一到,战俘们就被送到了西伯利亚,那时候好多地方都已经冻得邦硬,雪花也开始飘了。所以,战俘们得赶紧想办法解决头一个大问题——咋保暖啊。

打了很久的仗之后,前苏联的经济情况变得很差劲。

二战结束后那段时间,苏联的情况真的很糟糕。别说要养活那么多战俘,就连普通老百姓,都还在为吃饭发愁,房子也住不上好的。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真是挺难的。

这些战俘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勉强够活着。苏联人对他们可没半点客气,绝不会多给一点好处。

据说,有资料记载,日本人到西伯利亚后,每天能分到的吃的很少。

大多数人每天能分到的东西很少,就是黑面包啊、小豆啊、高粱啊或者土豆这些,而且这些东西数量也很少。想吃饱那是不可能的,就连一天三顿饭都凑不齐。

在战俘营的日子里,大多数人成天饿着肚子,很多人刚被关进来没多久,就因吃得不好得了营养不良。

除了吃的东西不够,保暖的衣服更是少得可怜,几乎没有。

到了1945年冬天,西伯利亚冷得要命,气温直接掉到零下几十度。可那些日本战俘,他们身上穿的还是夏天被俘时那薄薄的单衣。

为了暖和点,战俘们只好去捡些木柴,再把桦树皮剥下来烧火御寒。

尽管如此,那种极其恶劣的环境还是让很多人挺不过来,战俘营里死伤无数。

当有人死去后,战俘们就开始拿走死者留下的东西,像是吃的、穿的。一旦看到有人撑不住了,边上的战俘第一个念头不是去帮忙,而是赶紧抢那点东西来自己用。

另外,这些俘虏可不是白吃这些不多的食物的。

说白了,就是没啥免费的好处可拿。那么多战俘,就算每个人花的钱再少,加在一起也是个大数目。所以,苏联会让战俘们去干活,用劳动来换吃的。

很明显,那些干活麻利的人,得到的粮食就多,反之就少一些。慢慢地,战俘营里开始按照工作完成情况给战俘们分等级了。

就拿战俘来说吧,一级的能拿到更扎实的面包,而三级的只能拿到一半那么点。还有的人呢,连最基础的任务都完不成,那他们的食物就更少了,少得可怜。

那时候,战俘营里为了多找点吃的,大家就开始搞起了食物比赛,说白了,就是为了能填饱肚子。

由于食物不够吃,战俘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许多矛盾和冲突,动手打架、互相斗殴的事情经常发生。

但那些都不是最让人害怕的,最让人心惊胆战的是分发面包的那一刻。

大伙儿都紧盯着分面包的那个人,生怕自己到手的面包少了那么一块儿。分面包的时候,全场都静悄悄的,连大气都不敢喘。要是谁不小心多切了一小块边儿,或者面包渣掉得多了些,立马就能惹起一场争斗。

根据战俘们的回忆,除了吃东西时能看出人的本性,衣服也成了个大问题,根本不够用。

西伯利亚的冬天冷得要命,要是衣服不够暖和,取暖的燃料也不够,那就只能扒拉那些快不行的战俘的衣服来穿。

很多时候,有些人还没断气呢,就被旁边那些凶猛得像狼和虎一样的战俘,把身上的衣服全都给扒拉下来了。

这种场面看得多了,大家也就不再有啥感觉了。

说实在的,要是在这种超级恶劣的环境里没了命,对这些战俘来说,或许还算是种轻松。但他们最害怕的是,自己的身体还能有救。

那些受了伤的战俘,苏联方面还是会把他们送到医院去治疗,只不过治疗的环境嘛,真的是不好说。

说到底,那时候的苏联日子真的不好过,能给大伙儿提供最最简单的医疗服务,那都已经算是很有人情味了。

但对于那些受了伤却还没法死去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无尽的煎熬。

比如说,战俘要是病了,护士就会拿起平时给牛马用的注射器,给他们打预防疫苗。还有啊,有的士兵因为严寒冻伤了,为了不让冻伤影响到其他身体部位,医生就直接给他们做了截肢手术。

很多时候,麻药不够用,手术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不打麻药。好多战俘啊,不是病死饿死的,而是硬生生被手术疼死的。

尽管这些苏联女护士长得如花似玉,但日本战俘对她们却一点也不来电,一瞅见她们的身影,就吓得直打哆嗦。

另外,这些女护士不光负责治病,她们还有权进行健康检查。

她们会隔段时间就瞅瞅战俘的身子骨,要是战俘身上肌肉多,那就说明他们干活有劲儿。虽然这样能多分点吃的,但干的活儿可就得翻倍了。

说白了,女护士就那么轻轻在腿上拍一下,扯扯皮,就能决定咱们第二天是得忙活一整天还是轻松点。

这些被抓来的人觉得,他们多得的那一丁点儿食物,根本比不上他们所吃的苦头。

因此,这些女性护理人员变成了战俘们心中的恐怖阴影。

但好景不长,到了1946年12月,关东军的战俘们就开始被陆陆续续送回家乡了。

虽然这些战俘在西伯利亚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但说实话,他们在咱们中国东北干的那些坏事,给咱们的老百姓带来的伤痛,比他们自己受的苦可多了去了。

这其实就是因果循环,要不是当初日本人搞军国主义那一套,哪里会有后来战俘营里那些人的苦日子呢?

0 阅读:18
独钓一江秋

独钓一江秋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独钓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