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上海知青偷生一女,女儿凭幼时记忆寻母,42年后舅舅揭开真相

青春诗与远方 2025-02-09 13:44:40

她亲眼看到过因为未婚生育不得不放弃孩子的母亲,也见过因为思念孩子发狂的母亲。

在8岁之前,她都以为自己跟这种事情无关。

可邻居的一句话,让她也成为了故事里的人。

她是知青不要的孩子,是独自背负着过往的孩子。

她想知道亲生母亲有没有爱过自己,可她还是想知道亲生母亲带着怎样的思虑放弃了自己。

于是她走过母亲走过的小路,抚摸过母亲工作过的座椅,想着母亲当年的样子,想从中找到被爱的痕迹。

长大后,她像是感受到了召唤一般,着魔一样的从小乡村来到了上海寻亲。

可望不到头的人潮中,始终没有那个让她挂念的身影。

几年后她再次因为思念出发,可接到寻亲信的人,却说出了一个让她痛不欲生的真相。

17岁的错误抉择

张淑凤自小生活在黑龙江省讷河县讷南镇的鲁民村,这里到处都是陪她长大的痕迹。

每走过一处,过往都像放电影般在脑海中重映。

也是在这里,发生过让张淑凤最后悔的一件事。

那是她17岁的一天,同村的一个长辈突然在路上将她叫停,问了她一句话。

“有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想见你,你要不要去?”

虽然这句话没头没尾,但张淑凤一下子就明白了长辈的意思,也了然他话中的那个人是指谁。

那是张淑凤这辈子最想见到的人,也是让她又爱又恨,不知道如何面对的人。

张淑凤对这个人的情感太复杂了,加上那时候年纪还小,又有很多顾虑,就想要拒绝那个人提出的见面邀请。

但她又怕那个人会对自己留有念想,会对未来抱有期许,更怕那个人的出现会让身边亲近的人感到负担。

所以她不止拒绝了,还让长辈帮她带了一句话。

“你告诉她,我恨她,不想跟她见面。”

张淑凤虽然说的极其狠绝,但她的心也在淌血。

其实她想见面的迫切不比那个人少,但此时此刻的她在权衡过后,只能作出这样一个决定。

可惜的是,17岁的张淑凤根本不会想到,这样的一句话,会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这次的风波过后,那个人再也没有露面。

张淑凤的生活就像从未发生这件事一样,一天天的过去。

后来张淑凤遇到了可以相伴一生的人,等小家庭的生活变得平稳后,张淑凤决定把自己的过去告诉丈夫。

张淑凤的回忆从她3岁时说起,那时的她刚刚能听懂大人的话。

有一天,她正在炕上玩耍,家里突然进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

这个女人从进门的那一刻就紧紧盯着张淑凤,她的眼神直勾勾的,仿佛对张淑凤有着极大的兴趣。

女人的眼神并没有让张淑凤感到害怕,她反而觉得这个女人有种很熟悉的感觉,让她想要靠近。

可这时她的父母走了进来。

父母在看到女人的一瞬间就露出了慌乱的神情,他们拉扯着女人不让她靠近张淑凤。

三个大人都怕吓到孩子,尽管神情很是焦急,但动作幅度并不算大。

女人没有跟张淑凤父母抗衡,而是趴到张淑凤母亲的耳边说了一句话。

张淑凤的母亲听完立马急了,她对着女人高声怒骂,手上的力气也变大了很多,一口气把人推出了家门。

这是张淑凤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这个女人见面。

从那以后,张淑凤只能从别人的口中断断续续的听到关于这个女人的消息。

按理来说,三岁时的记忆应该很快就会被遗忘。

张淑凤能记得这么清楚,还是要谢谢村里那些爱嚼舌根的人。

张淑凤八岁的时候,一个老太太突然指着她说:

“这就是那个上海知青的孩子吧,都长这么大了。”

那时的张淑凤已经上了学,对老太太的话也有了清晰的认知。

原来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那个莫名感到亲密的女人才是她的亲生母亲。

可这个时候,那批下乡知青都已经离开,张淑凤想要见那个女人的想法成了不能实现的奢望。

张淑凤记得村里有个知青活动点,后面来的知青就在那里活动。

于是张淑凤没事的时候,就会去那里待着。

她看着知青们忙里忙外,想着亲生母亲当年或许也是这样生活的。

张淑凤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有意瞒着养父母,怕她们会因此感到伤心。

因为张淑凤从没想过离开养父母,她也觉得生恩不如养育她的恩情大。

可她对亲生母亲太过好奇,总会想亲生母亲经历过的一切。

一段时间后,张淑凤的叔叔家住进了一个怀孕的女人。

大人们说这个女人不想要肚子里的孩子,所以准备把孩子送给叔叔家。

作为交换,叔叔家要照顾女人生产。

张淑凤看着那个怀孕的女人,觉得她的身影跟记忆中的亲生母亲重合了。

于是从那天开始,张淑凤就经常跑到叔叔家,躲在一处偷看女人。

一段日子后,女人生了。

张淑凤躲在大人的身后仔细观察她,发现她并不看刚生下来的孩子,还一直背对着孩子。

女人坐完月子后就准备离开了,在她离开的那天,张淑凤去看了她最后一眼。

张淑凤看到那个女人站在孩子床边,对孩子说了一句:

“妈妈会回来找你的。”

这句话击中了张淑凤,她想,当年自己的妈妈有没有对自己说过这句话呢。

这么多年,妈妈为什么不回来找自己呢。

错误的选择

后来那个女人究竟有没有回来,张淑凤也不知道。

但她总会借着那个女人的身影,对亲生母亲进行勾画。

时候很快就到了张淑凤十七岁那年,前面的故事发生了。

在张淑凤决绝的话语中,她和亲生母亲从此再无交集。

再长大一点后,张淑凤跟养父母坦白了自己知道身份秘密的事情,这让养父母十分恐慌。

他们害怕张淑凤找到亲生母亲,更害怕张淑凤为了亲生父母离开他们。

张淑凤跟养父母保证,自己永远是他们的孩子。

即使找到亲生母亲,也不会离开这个养她长大的地方。

在张淑凤的劝导下,养父母放下了心结,不再阻拦张淑凤了解亲生母亲的过往。

之后在家人的帮助下,张淑凤找到了当年跟亲生母亲交好的村民。

这个人名叫王中美,当年跟张淑凤的亲生母亲在一个生产队工作,是关系很好的伙伴。

王中美说张淑凤的亲生母亲叫张菊芬,当年来到鲁民村的时候就带着身孕。

当时张菊芬说自己是主动申请下乡的,因为她未婚先孕,不想留在上海被人指指点点,也害怕父母知道自己做了出格的事。

张菊芬知道自己没办法带着孩子生活,就想让王中美领养这个孩子。

在领养前,张菊芬承诺会按时支付抚养费,也会在有能力之后把孩子接走。

王中美答应了她的请求,并让张菊芬在自己家待产。

张菊芬来到鲁民村7个月后就到了新年,大年初七的晚上,张菊芬有了生产的征兆。

可就在这个时候,王中美的婆婆突然反悔了。

她不想让张菊芬在自己家生产,更不想收养那个即将出生的孩子。

王中美无法反抗婆婆的决定,这让张继芬陷入了危机。

可张菊芬已经不能再等,于是她找到了村主任。

请他帮忙给自己安排一间房间生产,并拜托他给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找一户可靠的人家。

就这样,张淑凤刚出生就被送到了养父母家。

在王中美口中听完亲生母亲的故事后,张淑凤再也没有怨过她当年离开自己。

每到大年初七,张淑凤都会想到母亲,想她当年的绝望,想她会不会也在这一天思念自己。

她开始后悔在17岁那年说了那样的话,开始有了寻找亲生母亲的想法。

可她太穷了,她走不出黑龙江,也到不了上海。

直到她结了婚,也做了母亲,对亲生母亲的思念再也忍不住。

张淑凤告诉丈夫,自己想去上海找妈妈。

而张淑凤的丈夫很是支持她的决定,并表示愿意陪她一起。

于是在2004年,两个人来到了上海。

但张淑凤对亲生母亲的了解只有一个名字,而想凭一个名字找到人,相当于白日做梦。

两个人在上海徘徊了一段时间,只能带着遗憾回到了讷河县。

寻找张菊芬

2012年的时候,张淑凤看到了深圳卫视的一档寻亲栏目。

她带着最后的希望报名参加了节目,想通过节目找到亲生母亲。

张淑凤记得母亲下乡前就读于上海市和田中学,这是她寻找亲生母亲的唯一线索。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但和田中学的工作人员还是找到了张菊芬的同学。

这位同学说前几年在同学聚会上见过张菊芬,但最近几年并没有联系。

这位同学后来也听到过张菊芬的消息,有些人说她已经去世,有些人说她还活得好好的。

所以这位同学也不能确定张菊芬的状况。

虽然没有联系电话,但这位同学知道张菊芬以前的住址。

可等寻亲人员按照地址找过去时,发现那里已经搬迁。

张菊芬究竟在哪里,寻亲人员陷入了迷茫。

这时,之前的那位同学打来了电话,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他联系到了张菊芬的前同事,前同事能联系到张菊芬。

可这个前同事有着很强的戒备心,只愿意帮忙带话,并不愿意直接提供张菊芬的信息。

等到正式录节目的那一天,张淑凤忐忑的望着嘉宾出来的通道。

希望下一秒,亲生母亲就会从那里出现。

可那里出现的却是一个男人,一个即将带来“凶信”的男人。

这个男人是张菊芬的弟弟,名叫张文斌。

他说张菊芬已经去世,自己是替她来的。

张文斌说姐姐在下乡前并没有交男朋友,家里人也没听她说过怀孕的事,所以他不相信张淑凤是姐姐的孩子。

但张淑凤跟张菊芬长得太像了,尤其是小时候的照片,跟张菊芬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而且张淑凤说出的关于亲生母亲的信息,又跟张文斌的姐姐全部吻合。

再加上张菊芬的同学证实,当年张菊芬就是怀着孕下乡的。

张文斌只能接受了张淑凤是姐姐的女儿。

张文斌说姐姐是很要强的人,以前家里的大人因为生计在外奔波,家里的事都要靠姐姐操持。

她之所以瞒着有女儿的事,应该也跟她的性格有关。

张淑凤说自己能理解母亲当年的决定,因为她的性格跟张菊芬一模一样。

张文斌说,姐姐当年在黑龙江结了婚,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后来跟着丈夫去了浙江生活。

在2004年,张菊芬患了子宫癌,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病去世了。

她患病时,家里的生活刚有起色,小儿子刚完成人生大事,正是享福的时候。

可她没有享到一点福,就得了癌症。

张菊芬去世后,被葬在了浙江。

在张文斌的记忆中,姐姐从来没提起过还有一个女儿的事。

不论是娘家还是夫家,都不知道张淑凤的存在。

但是在张菊芬患病前,曾提到过想去黑龙江探望老朋友。

那时张文斌还想着,跟姐姐一起下乡的朋友都回来了,她能去黑龙江找谁。

现在想来,张菊芬应该是想回去找女儿的。

听到张文斌这样讲,张淑凤一下子就哭了,原来母亲真的还在牵挂自己。

原来在2004年自己那么迫切的想要寻找母亲,真的是母女间的羁绊。

或许在弥留之际,母亲也在深深的思念着自己,所以自己才有了心灵感应。

张淑凤问舅舅,以后能不能再跟他联系,张文斌同意了。

张淑凤以为舅舅接受了自己,就提出想去给母亲扫墓。

但张文斌听到这句话马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他说姐夫一家并不知道姐姐之前生过孩子,所以不想姐姐死后还因为过往在夫家受到指责。

张淑凤理解他的顾虑,没有继续纠缠。

后来的张淑凤说能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她就很满足了,虽然没有不能再见到妈妈,但她知道母亲心中有自己,这样就可以了。

节目在张淑凤的眼泪中落幕,但张淑凤的故事不会因此结束。

她会带着两个母亲的爱意幸福的走下去。

0 阅读:12
青春诗与远方

青春诗与远方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