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对匈奴的防御战,为何李牧重挫匈奴,李广却只得了个虚名

闵宛壮 2020-06-13 10:38:37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北部,曾经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对中原一直都是个巨大的威胁。尤其是汉朝,积攒了七十年的国力,还被打得国库空虚。早在西周时期,《诗经》里面就记载了周王室对匈奴的作战。而在战国时期,赵国是北方的一个诸侯国,而赵国的北部,正对着匈奴的领地(燕国北面是东胡)。

李牧在赵国边境的行动,一直都采用“缩头乌龟”式的战略,甚至连赵王都看不下去了,觉得有失我大赵的国威。要知道,赵国在历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国力日渐上升,其骑兵甚至为七国之首,也是中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组建骑兵。赵王的一再催促,李牧都视而不见,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王也实在觉得憋屈,就把李牧换回来了。其实不仅赵王,就连李牧手下的将士,都认为李牧是个胆小如鼠之人。

李牧被撤以后,新上任的守将不负赵王的使命,一改李牧以往的作风,主动出击,只要匈奴人敢来,赵军就一定怼回去。每次交战,赵军都损失惨遭,一年下来,边境之地都无法正常地耕作和放牧。赵王觉得实在不是办法,就把李牧请了回去。而李牧重新上任之后,保持他的一贯风格,继续做“缩头乌龟”。其实这是李牧麻痹敌军的一种策略,将士每日无用武之地,都愿意与匈奴一战,另一方面匈奴也看不起李牧。终于有一天,李牧出击匈奴,又佯败引诱匈奴大军,而自己在附近设置伏兵,匈奴大军一到,被埋伏的赵军杀得哭爹喊娘,损失了十万游骑。

现在我们画风转向一百多年以后,在文景时期,汉朝对匈奴也和赵国一样处于防御战的状态,而我们所熟知的飞将军李广,其一生也主要活跃在文景时期。那么问题来了,李广在对匈奴的防御战中,为何只得了虚名,而没有实际战功?原来,年轻气盛的李广,在面对匈奴的入侵,他没有向李牧一样做到“ 忍”,而是和李牧的同僚一样,只要匈奴人来李广就一定怼回去。李广虽然“皆以力战闻”,却有了威望,没了军功。并且,文景时匈奴的强大,也不是远远不是战国时能比的。

简而言之,就是在防御战中效果最大化的诱敌深入,李广沉不住气,他相信自己的匹夫之勇,而李广的冒进,就连汉景帝都担心他有朝一日马失前蹄,连忙把他调走。而李广一生的年华都在防御战中度过,等武帝主动出击需要他这种精神时,他又老了,不得不说还是挺可悲的。

0 阅读:6

闵宛壮

简介:再寂寞也不要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