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犹如天地精华缩影,五脏则是其精华中的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心、肝、脾、肺、肾,这五大器官各司其职,共护人身阴阳协调,保气血通顺无碍。今天,木子来简单讲讲它们最喜欢你做的哪些动作,和揉按之穴。

肝:伸懒腰,唤醒太冲穴,解郁舒肝当感压力之重如山大时,不妨来个“懒腰大法”。双臂高举,若拥苍穹之姿,此动作不仅舒脊背之筋,更能促肝经气行,使肝气畅若春日之和风,扫去胸闷、胁痛和情绪的阴霾。

《针灸甲乙经》:“太冲者,故刺致血出,则肝木和而怒止矣”。每天睡前或初醒,用拇指揉按其约5分钟,犹如为肝开启一扇窗,让郁滞之气自然逸出,复其疏泄天性。常行之,不仅解郁舒肝,更能纾因肝气郁滞所致的头痛、眩晕及月事失序。

心:甩手臂,激活神门穴,安神育心在你感到心绪烦扰、夜不能寐时,或可试以甩臂的小动作。站定,双臂稍往上抬,而后往后甩,反复数次。此简易之举,实能助血气之流转,尤善舒心悸胸闷之扰,使心脏得血而润泽。

轻揉神门穴之时,犹如为心脏披一袭温煦的纱衣,使其感来自外界的关爱与呵护。特别是边睡边揉神门穴,不仅能迅速入睡、减梦、增强记忆,更能强心健体,提高生活品质。

脾:揉腹部,温煦足三里,健脾和胃脾胃失和,则滋生百病。欲脾胃康健,揉腹实为上策。每日餐后半小时,循脐而旋,顺时轻摩腹部,助力消解食物,加强肠胃运作,除虚寒之忧,温煦脾土。

足三里,自古以来,素被誉为“长寿穴”。《针灸大成》:“消心腹胀满之疾,疗胃之寒恙”。每常揉按足三里,犹得为脾胃添其健旺之力,令其益发强盛无疆。频繁按揉足三里,不仅能振食欲不振、益脾胃虚衰、纾腹胀泻之苦,更能增御疾之能。

肺:拍打背部,以疏太渊,畅肺气及机理其状态良好与否,直接关乎呼吸功能与生命质量。拍背之举,虽看似粗犷,实则效用非凡,可畅肺气运行。拍打背部,犹予肺以清爽洗礼,尤以对肺俞拍打,更显通达肺腑之功,纾解肺气闭阻所引之咳逆、气喘、胸臆不畅。

《灵枢·本输》:“肺出于太渊“。拍打太渊穴时,可使肺气自然流转无滞。频拍此穴,不仅纾解呼吸之疾,并能固肺部防卫力。

肾:踮脚,涵养太溪穴,充盈肾精肾若康健,则衰老之忧自可化解。轻踮脚尖,虽举动细微,却可锻肾经之力,固肾气之基。踮起脚尖,犹如为肾灌注新生之源,令其更为刚健有力。常行此动,不仅能纾肾气匮乏致腰膝无力、头目昏眩、耳听不清之苦,亦能提升身体和谐与均衡之力。

《素问·刺法论》:“肾源出于太溪”。常按太溪穴,非徒补肾益精,更能解肾虚所致之疾。睡前将拇指按揉太溪,约五分钟,致肾气犹清泉之润,遍泽全体,焕发蓬勃朝气。

凭此一系列周密设计的肢体动作与穴位按揉,我们得以切实养育且强化心、肝、脾、肺、肾五行要脏根本。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希望你能坚持,让生命之树更加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