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底盘如何让自动驾驶加速奔跑?

创金说商业 2024-12-13 17:16:42

线控底盘技术是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电子信号取代传统的机械传动,实现车辆动力、转向、制动、悬架及换挡等功能的精准控制。它不仅是实现L3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关键,也是推动智能化汽车快速发展的技术基石。

引言

在汽车行业迈向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的过程中,线控底盘的应用变得愈发重要。线控底盘通过电子信号取代传统机械装置,在车辆动力、转向、制动等方面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控制,是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执行单元。从人机解耦到智能驾驶,从模块化设计到跨域协同,线控底盘的技术发展既是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也是未来汽车开发模式转型的关键抓手。

线控底盘的技术构成

线控底盘技术可划分为五大模块,包括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线控驱动、线控悬架和线控换挡。这些模块各自承担不同的控制任务,共同支撑车辆的稳定运行和自动驾驶系统的高效执行。

线控底盘组成

2.1线控制动技术的核心价值与发展路径

线控制动(Brake-by-Wire)是线控底盘最具技术挑战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核心在于以电信号取代传统液压传动,实现对制动过程的精准控制。传统的液压制动系统在能量传递过程中存在响应滞后及效率损耗,而线控制动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增强制动的可控性和灵敏度。

当前市场上的线控制动技术主要分为两类:EHB(电子液压制动)和EMB(电子机械制动)。EHB属于过渡型技术,虽然仍保留液压回路,但通过电信号实现对液压压力的控制,响应速度和精准度得以提升。相比之下,EMB则彻底去除了液压系统,通过电机直接驱动制动卡钳,不仅减少了机械结构的复杂性,还大幅提高了制动系统的集成化水平。然而,EMB也面临高温衰减、冗余设计和高成本等挑战,当前多用于高端车型或特定场景。未来,随着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和成本下降,EMB有望成为线控制动的主流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线控制动系统还需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协同工作,以满足电动车辆对能量利用效率的更高要求。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电动化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替代正逐步加速。据预测,到2026年,EMB系统有望实现量产,成为高级自动驾驶车辆的标配。

2.2线控转向的技术原理与发展现状

线控转向(Steer-by-Wire)通过电子信号完全取代传统机械或液压连接,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的信号能够直接传递给转向执行单元。线控转向的最大技术特点在于实现了完全的人机解耦,为L4及以上自动驾驶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线控转向技术路径

线控转向技术目前仍处于市场导入期,EPS(电子助力转向)作为其过渡形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中。EPS虽具备电控化的优势,但仍保留了机械连接,未能实现真正的线控特性。而完全线控转向系统(SBW)通过完全电子化的信号传递,不仅能提升车辆转向的精确度,还可实现更多智能化功能,例如多模式驾驶和自动回正。

SBW的技术实现并非易事。完全取消机械连接要求系统具备高度的冗余能力,以应对信号失效或执行单元故障带来的安全风险,此外其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渗透率较低。尽管如此,随着法规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支持以及行业内企业的积极探索,线控转向技术的市场化步伐正逐渐加快。

2.3线控驱动的技术特点与市场应用

作为线控底盘中最成熟的模块之一,线控驱动(Throttle-by-Wire)技术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实现对车辆动力输出的精准管理。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中,线控驱动已广泛应用,且具有快速响应、可编程性强等显著优点。

线控驱动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车辆加速和能量管理。通过优化动力输出,线控驱动不仅能提升车辆的经济性,还可为智能驾驶系统提供精准的纵向控制能力。例如,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线控驱动系统能够与自动巡航功能无缝衔接,实现平稳驾驶。

在技术发展方向上,未来的线控驱动系统将进一步与整车电控系统融合,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协同。结合车路协同(V2X)技术,线控驱动还将为车辆在复杂工况中的自动驾驶提供有力支持。

2.4线控悬架的智能化升级与技术难点

线控悬架(Suspension-by-Wire)通过动态调整悬架系统的阻尼和刚度,为车辆行驶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稳定性。当前主流的线控悬架技术包括CDC(连续可调阻尼悬架)和空气悬架,它们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路面情况,并动态调节悬架特性。

线控悬架分类

在商用车和高端乘用车中,线控悬架的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越野场景和长途驾驶中,线控悬架能够显著提升驾乘体验。然而,国内企业在核心部件如电磁阀和悬架控制器上仍依赖外资供应商,国产化替代亟需加速。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预计未来5至10年内,中国企业将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5线控换挡的应用与技术升级

线控换挡(Shift-by-Wire)技术通过电子信号控制变速器的档位切换,具有操作便捷、结构紧凑的优点。目前,线控换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型中,因其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市场渗透率较高。

线控换挡不仅提升了驾驶体验,还能与智能驾驶系统深度集成,支持多场景切换。例如,在自动泊车或复杂交通场景中,线控换挡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系统指令,实现精准的档位调节。未来,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线控换挡将在更多车型中实现标配。

市场格局与应用场景

3.1市场规模与行业分布

线控底盘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预测,2025年中国线控底盘市场规模将达到282亿元,到2030年预计进一步增长至12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显著。从行业分布来看,乘用车市场占据了线控底盘市场的主要份额,占比接近90%。这与乘用车领域对智能驾驶功能的需求快速上升密切相关,特别是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逐步商业化,进一步推动了线控底盘的渗透率提升。

在商用车市场,线控底盘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大,主要集中于中重型货车和客车领域,这些车型在运输效率、安全性能以及运营成本优化方面对线控底盘的需求尤为强烈。此外,低速无人车市场也显示出巨大潜力。无人配送车、无人环卫车等低速无人装备逐渐实现商业化示范应用,为线控底盘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线控底盘5大应用领域

3.2典型应用场景

线控底盘的应用场景可以划分为低速与高速两类:低速场景下的示范应用为其技术验证提供了宝贵经验,高速场景的复杂需求则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成熟与迭代。

低速场景:

低速无人装备是线控底盘技术率先规模化应用的领域之一。在港口、矿山、末端配送等场景中,低速无人车通过线控底盘技术实现自主导航和精准控制。例如,在港口物流中,配备线控底盘的无人驾驶拖车可在复杂环境中高效运行,同时提升安全性和运输效率。在矿山场景中,重型无人矿车通过线控制动、转向等技术实现了高负载环境下的自主作业,进一步推动了矿业运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高速场景:

在高速开放道路上,线控底盘的主要应用集中于L3及以上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车辆中。这些场景对线控底盘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对转向精度、制动冗余以及动力响应的精准控制。例如,Robotaxi服务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配备线控底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能够在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中实现无缝运行,不仅提升了出行效率,也为未来智慧交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3.3行业格局与企业布局

当前,线控底盘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分为零部件供应商、底盘集成商和整车厂商三类。国际Tier 1供应商如博世、大陆、采埃孚等在核心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尤其是在线控制动和转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国内汽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国产供应商逐步崛起。以伯特利、长城精工、拓普集团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通过自主研发与产业链整合,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整车厂商方面,许多国内主流车企也开始在线控底盘领域加大投入。例如,吉利的远程GXA超感架构基于线控底盘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商用车,而比亚迪、长城等品牌则在乘用车领域实现了线控系统的批量化应用。这种“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也为线控底盘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技术挑战与瓶颈

尽管线控底盘技术的潜力巨大,其在实际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技术的成熟度,也限制了线控底盘的大规模普及。

4.1系统安全性与冗余设计

线控底盘通过电子信号取代机械连接,显著简化了车辆的底盘结构。然而,这种完全电子化的控制方式对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系统发生故障,车辆可能失去转向、制动或动力控制,从而引发严重事故。因此,如何在底盘系统中引入多层次的冗余设计,确保系统在单点故障情况下仍能维持基本功能,是当前技术开发中的重要方向。

以线控制动为例,为保证其安全性,通常需要配备多冗余电机、传感器和控制单元。此外,在高温或极端环境下,线控制动系统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验证。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更先进的硬件支持,也依赖于底盘域控制器等核心软件算法的优化。

4.2技术标准与法规限制

线控底盘作为涉及车辆核心安全的关键技术,其发展受到严格的法规约束。尽管我国已出台了如《低速线控底盘通用技术要求》等若干与线控底盘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但在国际范围内的技术规则仍需进一步统一和完善。此外,现阶段仍存在部分技术规范制定速度相对滞后的问题,难以匹配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种法规与技术发展的不对称性,对企业的技术布局和产品导入造成了一定制约。

线控底盘标准进度

4.3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

线控底盘的技术复杂性较高,开发周期较长,同时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也较为昂贵。以完全线控制动(EMB)为例,目前其成本远高于传统制动系统,这对整车厂商控制车型成本造成一定压力。线控转向(SBW)虽然在高级自动驾驶车辆中具有应用潜力,但由于其开发难度大、渗透率低,目前尚未成为市场主流。这些技术瓶颈需要通过规模效应和国产化替代来逐步克服。

未来发展趋势

5.1智能化与模块化驱动创新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发展,线控底盘的功能将逐步从单一模块化控制向多域集成化控制演进。底盘域控制器(CDCU)作为核心部件,能够将制动、转向、驱动等控制功能统一协调,实现车辆纵向、横向及垂向的一体化控制。此外,模块化设计将进一步增强线控底盘的灵活性,使其适应不同车型和场景需求。

5.2国产化替代与成本优化

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优势为线控底盘的国产替代提供了良好条件。通过自主研发与技术协同,本土企业在驱动、制动、悬架等关键领域逐步实现突破。未来,随着国产替代率的提升,线控底盘的生产成本将显著下降,为其在中低端市场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撑。

5.3滑板底盘与新型开发模式

滑板底盘作为线控底盘技术与电动化的深度结合,是未来汽车开发模式的重要方向。滑板底盘通过高度集成的线控系统与车身模块,实现了上下解耦和多场景灵活适配。以Rivian、悠跑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滑板底盘产品,不仅在轻型商用车中展示了潜力,也为未来智能汽车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5.4域集中化与跨域协同

未来,线控底盘将逐步从独立系统的模块化控制转向多系统融合的域集中化控制模式。底盘域控制器(CDCU)作为关键技术,通过整合底盘的转向、制动、驱动及悬架系统,实现了横向、纵向及垂向控制的一体化,从而提升车辆在复杂工况下的动态稳定性与驾驶性能。同时,CDCU可通过软件升级(OTA)不断优化控制算法,以应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进一步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

此外,跨域协同成为推动线控底盘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与智能驾驶域(ADC)及座舱域的深度融合,底盘系统不仅能够根据路况数据实时调整悬架刚度、转向角度等关键参数,还能与自动驾驶系统无缝对接,优化路径规划与动态响应。例如,在L4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中,底盘与智能驾驶域的协同可显著提升决策速度与执行精度,从而实现更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

5.5低速无人装备与规模化落地

低速无人装备是线控底盘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领域。在末端配送、港口转运、环卫作业等场景中,线控底盘通过其快速响应、高精度控制及模块化特性,成功适配了各种低速无人装备需求。例如,济驭科技开发的魔毯M线控底盘,通过底盘域控制器(CDCU)、线控制动(EHB)及线控转向系统的深度集成,实现了无人配送车在狭窄巷道及复杂环境中的高效运行。

低速无人装备的规模化落地不仅验证了线控底盘技术的可行性,也为其在更复杂场景的推广积累了经验。未来,随着无人装备在港口、矿山等场景中渗透率的提升,低速线控底盘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并逐步推动相关技术在高速车辆中的应用。

5.6滑板底盘与车体解耦

滑板底盘作为线控底盘与电动化的高度集成形态,是未来车辆开发的重要趋势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底盘与车身的完全解耦,从而使整车制造商能够基于同一滑板底盘平台快速开发不同车型。这种开发模式不仅大幅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也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

以Rivian和悠跑科技为代表的滑板底盘企业,已推出涵盖轻型卡车、物流车及中型乘用车的多款产品。例如,悠跑科技开发的UP超级底盘采用线控驱动、转向及制动技术,并整合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智能域控制器,为整车开发提供了高度模块化的底盘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滑板底盘的技术成熟度进一步提升,其在非承载式车身(如皮卡、轻卡等)中的应用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

5.7政策支持与国际化发展

线控底盘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强力支持。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线控底盘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以2023年12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为例,该文件明确鼓励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线控转向系统及线控制动系统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此外,工信部等部门也提出要加速线控底盘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定,这将为国内企业提供更有利的研发和市场环境。

在国际化方面,国内企业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法规接轨,以提升技术的全球适用性。例如,联合国UN/WP.29等国际组织已逐步制定线控底盘相关技术标准,这为国内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规范依据。同时,通过参与国际技术法规的修订,中国企业不仅能提升自身技术话语权,也能加快产品的国际化进程。

结论

线控底盘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重要基础,正在从单一模块化技术向多域协同化方向快速发展。其技术构成涵盖了制动、转向、驱动、悬架及换挡五大核心模块,均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精准控制提供了关键支持。在市场层面,线控底盘已从低速场景的示范应用逐步向高速复杂场景扩展,并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展现了巨大潜力。

尽管技术的普及仍面临成本高、法规不完善及技术壁垒较高等诸多挑战,但国产替代的加速及政策支持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未来,随着线控底盘实现域集中化控制与跨域协同,其在车辆智能化升级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在滑板底盘模式的推动下,线控底盘有望重塑汽车开发模式,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线控底盘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将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电动化方向迈进。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掌握线控底盘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具备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并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0 阅读:0

创金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