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过年回湖南老家,真实详细记录老家小县城各种生产生活生态特色,以及对比沿海地区的差异,帖子包含文字3142字,图片12张,创作耗时超10小时,还望友友们喜欢!——凡人微声
你我皆“凡人”
盛世发“微声”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中国人的过年情节总是浓得化不开,我们也是!短短几天,长途奔袭来回千几百公里,就为了回老家与亲朋戚友聚几天!不过这次回湖南小县城过年,发现几个令人震惊之处:
第一,没想到小县城文旅又有意境,又很硬气!
我老家县城位于湘中,虽然离省城长沙不远,但长期以来,论经济一直排名在全省也就“中不溜球”位置!即便如此,离县城约五六公里有一个文旅项目,却完全惊艳到了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2f629388818192f2d1d9285544df1f4.jpg)
这个项目叫洪山竹海,记得我读初中时,花五块钱买张门票进去玩过,那时印象深刻的是里面都是毛土路,牛粪随处可见!如今20年过去,风景区里各种设施非常气派,令我这个从沿海所谓发达地区过来的“游客”,都感到“大开眼界”!
比如半山腰的“天问书院”,用于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整片建筑古香古色,特别是整体带有深绿色的琉璃屋顶,感觉又别致又有气势。书院一二层有很多展示屈原生平和作品的图文及视频投影,三层还有远眺整个竹海的观景平台,令人或浮想翩翩,或心旷神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2b4e730498520e0001bc0feed6219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825433a361d634b74b0487a0a2d29a.jpg)
山顶还有一个类似广州“小蛮腰”的地标建筑——“竹笋”,不过,小蛮腰是两头粗、中间细,这个刚好相反,中间粗、两头细!因为这个“竹笋”是建在山顶,更显气势,特别是晚上灯光亮起来,几乎整个县城各个角落都能一抬头就望见,堪称名副其实的地标建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eedc5045b7570ddc4f7e30356d6236.jpg)
第二,没想到小县城并没啥产业,基础设施很现代化!
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大多数小县城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依靠“吃财政饭”(公务员经济,包括事业单位),我所在的小县城也是如此,前些年“靠山吃山”,发展了竹凉席产业,近几年凉席突然不流行了,这个产业似乎一夜之间就凭空消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786343d36c3e2f4d4720d060a1f06ca.jpg)
即便如此,小县城的经济条件,似乎远比我想象的好得多!一进入县城里面,发现大街小巷都由原来坑洼的水泥路,变成了更加平坦舒适的沥青路!后来去乡下走亲访友才发现,哪怕最偏的地方,甚至山冲里面一共才住一两户人家,都已经实现水泥底的路面硬化,而且还安装了路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b0d333f44dd18d171a2dbaa41ff7e9.jpg)
此外,得益于我们城市化率不断提升,我老家小县城已经处处都是高楼大厦,很多在城里的亲戚熟人都住进了现代化小区,而且楼距超宽,基本都是户户朝南的大平层板楼!农村里面也都是各种大楼房、大别墅,家家户户房子前面都停着至少一两辆各式小汽车!
这几年,网上充斥着经济很差、很烂的说法,各种悲观看空论调甚嚣尘上,搞得大家都担惊受怕,总以为外国的月亮比我们圆,但老实说,以我在老家小县城包括乡村里面的所见所闻所感而言,我觉得并没网上传的那么不堪!特别是从遍布城乡的各种基础设施来看,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真的很先进了,甚至可以说,“四个现代化”其实已经实现了!
第三,没想到小县城有些行业收入挺高,性价比突出!
有句话流传很广——“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装不下灵魂”,所以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一直以为老家小县城各个行业的收入水平,都远远低于沿海地区,也因此才会像我们这样,无数来自内地省份的人,选择背井离乡到沿海地区“打螺丝”!
但这次从一些亲友那里,听到一些情况,改变了我的片面认知。有个朋友,在乡下当老师,以前没问过她收入,这次装作不经意打听了一下,她说全部加起来,“大概一万出头”,真没想到在我们这样的内地普通小县城乡下,一个初中教师可以月入破万!而且,听另一个朋友说,如果加上各种补课收入,估计还要高的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01bfac84b4b95fa571505ad601497d.jpg)
昨天和一个退休教师聊天,我也好奇地问到了她的退休工资,她说“每个月五千三”,因为她退休早,算比较低的,现在退休的,都能拿到六七千!这个也令我震惊,因为我去沿海已经二十年,以前潜意识多少还有点优越感,听到这些忽然觉得,对比内地,现在或许沿海已经不怎么“香”了!
当然,小县城大多数行业可能收入是低于沿海的,总的感觉是老家小县城的收入差距更大,泥水匠、电工等技术工种,包括打副工等重体力活收入高,一天可以拿三四百,但超市收银员、环卫清洁工人等那些劳动强度不大的人员,一个月可能也就拿一两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4c702d4e46a26649bff4afabcc2894.jpg)
还有在机关事业单位,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之间差距大,比如,同样的职务职级,公检法可以拿到上万块,各个局机关可能就只有四五千,财政、税务等部门退休人员似乎也比其他退休人员高得多,这跟沿海同一个城市不同部门待遇差别不大感觉大相径庭!
从物价方面看,老家小县城房价四千多每平,而我所在的广州花都虽然是郊区,现在降了几轮,均价也还要一万五左右;老家小县城牛肉只要二三十元一斤,土猪排骨十几块一斤买得到,但我们在花都牛肉均价五到六十,土猪排骨四十几一斤,这样一比较,老家小县城的物价一般都低一半到七八成,所以,特别老家小县城是那些高收入行业,相比沿海地区无疑性价比要高得多!
第四,没想到小县城有些消费火爆,感觉食客如云!
我老家所在的小县城,大街小巷遍布各种“麻辣烫”,一根根竹签串起各种食物,放在各种调料(以麻辣为主)秘制的沸水里煮,素食一根一块或一块五,荤菜的一根三块,都一根一丁点,个人感觉既不太健康,也不太划算,但年轻人似乎趋之若鹜,经过很多麻辣烫店面,发现里面都围满了年轻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736a22e12ce14e7b51be282378aa392.jpg)
老家小县城的早餐店生意也很好,大街小巷遍布,而且与其他店面相比,恐怕除了麻辣烫,就数早餐店人气旺!我们这里的早餐主要卖米粉、面条、馄饨等,一般十块钱左右一碗,推测成本应该顶多就三四块,利润应该还是可以的,所以做的挺多,但去过的几家感觉生意都不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c8c5171723cdf267a49ec4f97a7c83.jpg)
此外,生意旺、利润高的还有一个是擂茶,既有专门的店铺,也有街头就地摆卖的摊子(有些还兼卖蒿子粑粑、南瓜粑粑之类),过年期间,我吃的街头擂茶一般五六块一杯,景区像前面说的洪山竹海里的贵一些,八块钱一杯,做擂茶的材料就是一些芝麻、花生、白糖之类,成本估计也就一两块不到,感觉这个生意利润很高!
第五,没想到小县城休闲如此惬意,娃儿都不愿离开!
小县城里东西好吃,亲朋戚友又都住附近,回家这几天,我们轮流在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家吃饭,大人、小孩都很放松,特别是小孩子,几乎去哪家都有玩伴,几下就混得溜熟,有农村的小伙伴们带着玩,上山掏鸟,下地砍菜,在家门口地坪里烧火烤鸡蛋,每一样都让住城里的娃儿们倍感新鲜,玩得是不亦乐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2ea919f4d2008cd5de2ca9935e24dd0.jpg)
哪怕是下雨天,似乎无处可去,也有很多好玩的方式,比如,我特意利用假期教会了两个娃儿玩麻将,我们湖南麻将有指定四个“王”,接到王就能任作需要的牌,还有七小对、将将胡、碰碰胡、清一色、天胡、天天胡、地胡、硬庄等各种打法规则,有一说一,打麻将,还是很训练思维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cc54447960e33500103e6f592d1a264.jpg)
还有是我们大人“出资”,让他们组团去看电影,今年春节档期的《哪咤》《封神》《唐人街探案1900》等电影,都适合娃们观看,这些活动丰富有趣,对娃们有吸引力,能让娃们减少假期对手机的依赖!
这次回家过年,我们一共在家可以呆十一天,但一说到哪天回广东,我家两娃都是一副“此地乐、不思蜀”的腔调,我的好几个同学朋友,一路风尘仆仆回湖南老家,更兼高速堵车堵个十多个小时,在家呆个四五天,就又要踏上返程之路,我看到他们也在群里吐槽,小孩哥们都很不情愿离开!
上述说了我湖南老家小县城五个方面的令人震惊之处,其他感慨大的,还有小县城圈子文化,去年过年期间,大V九边帖子里谈到的县城“婆罗门”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还有小县城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人情关系之复杂,平时吃个酒席普通邻居都得大几百,过年拜年包括娃儿压岁钱都三位数起步,家庭人情消费比沿海还高!
总而言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地,或许每个人都是,在哪个地方呆久了,就会习惯当地的各种特性,换到别的地方去,就会对不同的风土人情感慨甚至惊讶,或许也正是这些林林总总的差异,让我们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吧!
不知友友们对此怎么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