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间,人们差点将这种动物吃没了,如今却仍在餐桌上

谈八卦沸羊羊 2025-01-20 13:52:08

《宋朝年间,人们差点将这种动物吃没了,如今却仍在餐桌上》

世人都说宋朝是最富庶的朝代,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朝代,却因为太过富足而闹出了一桩千古奇闻。话说北宋年间,皇室贵胄们有个特别的饮食偏好,以至于让一种动物差点在中原大地上绝迹。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种动物不是什么珍稀异兽,而是我们现在餐桌上常见的美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种寻常的动物在宋朝如此珍贵?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它在几乎灭绝的边缘又重现生机?

一、皇室引领的饮食风尚

世人都说,宋太宗赵光义是个爱美食的皇帝。有一年冬日,太宗在御花园里散步,忽闻一阵诱人的香气飘来。原来是御膳房正在烹制一道特别的羊肉。

太宗闻香而去,尝过之后,连连称赞。这道羊肉的做法很是讲究,先将羊肉切成薄片,用葱姜酒腌制,再以文火慢炖,加入当时新引进的胡椒和茱萸,使得羊肉既去腥气,又保留了鲜美。

这一日的偶遇,让太宗对羊肉情有独钟。从此,御膳房的大厨们可忙坏了,各种羊肉菜品层出不穷。有清炖的、红烧的,还有用当时最新的烹饪方法爆炒的。

一传十,十传百,朝中大臣们都知道了皇上的这个喜好。于是,但凡朝廷设宴,羊肉菜品必不可少。那些想要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大臣们,也纷纷效仿,将羊肉菜品引入自家餐桌。

当时有个叫王安石的大臣,年轻时很是清贫,对这种风气颇为不屑。可当他当上宰相后,也不得不入乡随俗。有一次,他设宴招待同僚,席间就上了一道"玉盘羊肉"。这道菜的讲究之处,在于选用羊的最嫩处位置,切成薄如蝉翼的肉片,摆盘如玉,配上特制的酱料。

这股风气很快从朝廷蔓延到民间。开封府的酒楼里,羊肉菜品的价格节节攀升。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开封城内最有名的"张家羊肉铺",每天天还没亮,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不仅是在京城开封,这股风气还传到了其他地方。杭州、洛阳等地的达官贵人们,也都以能吃到精美的羊肉为荣。一位叫苏辙的文人就曾写道:"今岁羊价贵比金",可见当时羊肉的价格之高。

到了宋徽宗时期,这种风气达到了顶峰。徽宗本就以奢靡著称,他不但喜欢吃羊肉,还特别钟情于"全羊宴"。这种宴席要用一整只羊,从头到尾,每个部位都要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做成十几道菜品。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文人们还专门编写了品尝羊肉的诀窍。比如说春天的羊肉要配茱萸,夏天要配薄荷,秋天要配花椒,冬天则要配葱姜。这些讲究,都被记录在了当时的饮食书籍中。

二、羊肉价格飞涨之谜

话说宋朝的羊肉价格为何会如此之贵?这还得从一位叫范仲淹的大臣说起。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臣,在一次上朝时就曾向皇帝提到了一件怪事。

那一年,范仲淹刚从边境任上回京,路过汴京城外的集市,发现一斤上等羊肉的价格,居然抵得上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口粮钱。他在奏折中写道:"今岁羊价,十倍于往年,贫民难以果腹。"

这究竟是为何?原来宋朝建立之初,就面临着一个特殊的困境。北面的辽国占据了大片草原,西面的西夏控制着河套地区,这些都是最适合放牧的地方。

有个叫王得臣的商人就在他的《麈史》中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年,他去边境榷场做生意,看到辽国商人牵着大群膘肥体壮的羊过来贸易,不禁感慨道:"我朝养羊,十亩之地难养三只,北人草场何其广哉!"

宋朝地处中原,大部分土地都用来种植粮食。在河北、山西等地虽然也有一些牧场,但规模远远不及北方游牧民族。一位叫李格非的官员在《洛阳记》中就提到:"国中羊只,十不存一,价值连城。"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叫做"牧羊掮客"。这些人专门在各地收购羊只,再高价卖给京城的达官贵人。据《清明上河图》的记载,当时开封城内就有专门的羊肉交易市场。

宋朝的羊肉价格之所以飞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羊除了用来食用,羊毛还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北宋年间,开封的羊毛织物作坊林立,光是御用的羊毛织物工坊就有十几家。

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顶峰。据《宣和遗事》记载,当时京城一家名为"聚宝坊"的酒楼,一道名叫"玉脂羊羹"的菜品,价格之高堪比一匹上等战马。

事情发展到后来,甚至连一些地方官员也看不下去了。有位叫陈规的知州就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今羊价之贵,实为民害。市井之徒,竞相哄抬,以至寻常百姓,终岁难得一尝。"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投机商人看准时机,开始在城外圈地养羊。这本是好事,可他们为了追求利润,常常在羊肉中掺杂其他肉类充数。为此,开封府还专门设立了"羊肉监管司",负责检查市面上羊肉的真伪。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宋朝的羊肉价格飞涨,正是这个道理的最好印证。可即便如此,那些达官贵人们对羊肉的追捧热情依旧不减,反而愈演愈烈。

三、奇特的民间应对之策

面对羊肉价格的飞涨,民间可不甘坐以待毙,纷纷想出了各种奇妙的应对之策。其中最有趣的,要数一位叫张守中的富商的办法。

这位张守中原本是开封城里一个不起眼的商人,可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在城郊租下了一大片荒地,开始尝试养殖羊只。别人都说他是异想天开,因为城郊地势平坦,根本不适合放牧。

可张守中却别出心裁,他把羊圈分成若干小块,每块地里种上不同的牧草。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空间,还能让羊儿吃到不同种类的草料。这种方法在当时可谓是闻所未闻,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寺庙也开始参与到养羊大业中来。根据《武林旧事》的记载,杭州灵隐寺的后山上就圈养了不少羊。和尚们说这是为了救助流浪的羊只,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羊大多会出现在达官贵人的餐桌上。

有个叫苏辙的文人就写过一首诗:"山寺羊群散更收,僧房飘出饭炊烟。"描写的正是这种奇特的景象。寺庙养羊不仅解决了羊肉供应的问题,还让一些寺庙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商人,专门在边境做起了走私羊只的勾当。他们白天在官方设立的榷场做正经生意,晚上则偷偷从小路把羊群赶进宋境。

这种情况在《宋会要辑稿》中就有记载:"边境奸商,昼夜偷牧,官府难以尽查。"为了打击这种行为,朝廷还专门在边境增设了巡检司,可收效却不大。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聪明的商人还想出了"合伙养羊"的法子。他们把一只羊分成几份卖给不同的人,等羊长大后再一起分享羊肉。这种做法在《东京梦华录》中被称为"分羊会"。

甚至连一些文人士大夫也开始在自家庭院里养起了羊。著名诗人黄庭坚就在自己的园子里养了几只羊,他在诗中写道:"庭前羊儿肥,不用市上求。"这种自给自足的方式,倒也解决了吃羊肉难的问题。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有人专门开办起了"教养羊学堂"。据《梦粱录》记载,开封城里就有这样一家学堂,专门教授人们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养好羊。这些新兴职业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养羊业的兴盛。

这些民间的应对之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羊肉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却让许多人找到了新的谋生之道。正所谓"民智无穷",在利益的驱使下,宋朝人民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四、朝廷的应急之策

面对羊肉价格节节攀升的局面,朝廷也不得不出手了。话说宋神宗年间,一位叫吕大防的大臣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建议在京畿之地设立官方牧场。

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采纳。宋神宗下令在开封城外的黄河故道上辟出一片土地,专门用来养羊。这片牧场由朝廷直接管理,所产羊只优先供应宫廷和官府。

这个举措颇有成效。据《宋史》记载,仅仅一年时间,官方牧场就养活了上万只羊。有趣的是,朝廷还在牧场里设立了专门的"羊医署",负责防治羊只疾病。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畜牧veterinary机构。

除了设立官方牧场,朝廷还采取了另一个重要措施——与北方游牧民族开展互市贸易。在边境地区设立了多个贸易市场,专门用来交易牛羊。

这些互市之地被称为"榷场",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大名府的"马市"。虽然叫做马市,但实际上不光贸易马匹,羊只的交易量也相当可观。据《宋会要辑稿》记载,仅大名府一地,每年从北方输入的羊只就高达数万头。

朝廷还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们规定,凡是从北方贩运羊只入境的商人,可以免除一部分关税。这一政策立即激发了商人们的积极性,使得边境贸易更加繁荣。

一位名叫赵与时的官员在他的《宾退录》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说是有一次,一个辽国商人带着五百只羊来到榷场,本想讨价还价,可没想到被宋朝商人一次性全部买下。这位辽国商人惊讶地说:"宋国人真是富啊!"

为了确保羊只供应的稳定,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比如规定,民间所养的母羊在产仔期间不得宰杀,违者重罚。这一规定被记录在《庆元条法事类》中,可见朝廷对羊只繁育的重视。

更有意思的是,朝廷还专门设立了"牧羊学"。在太学里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养羊的技术。一些官员甚至被派往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取经",学习先进的养殖方法。

说来也巧,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羊肉供应紧张的局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到了宋哲宗年间,京城羊肉的价格比之前降了三成。不过即便如此,羊肉在当时仍然是一种相当昂贵的食材。

这些朝廷采取的应急之策,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也显示出了北宋政府的务实作风。毕竟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想出这么多办法来缓解羊肉供应不足的问题,已经实属不易。

五、后世的启示与影响

宋朝这场"羊肉风波",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到了南宋时期,有位叫吴自牧的文人在《梦粱录》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杭州城里的酒楼都把"宫廷羊肉"作为招牌菜,声称这些做法都是从北宋皇宫里传出来的。

这股风气一直延续到元朝。元朝统治者本是游牧民族,对羊肉的烹饪自有一套。当他们入主中原后,发现宋朝留下的羊肉烹饪技艺居然如此精湛,不禁感叹不已。据《元史》记载,忽必烈还特意将一些宋朝的御厨召入宫中,学习这些烹饪技巧。

更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时期发展起来的畜牧业管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朝初期就曾参考宋朝的榷场制度,在北方边境设立互市。朱元璋还下令在应天府(今南京)郊外设立官营牧场,这分明是对宋朝做法的借鉴。

宋朝还首创了一些养殖技术。比如说"圈养"和"轮牧"这两种方法,就是在宋朝时期逐渐成熟的。据《齐东野语》记载,当时有个叫李格非的官员,专门写了一本《牧养全书》,详细记录了这些养殖方法。

有趣的是,宋朝那些为了养羊而开发的牧草品种,有些至今还在使用。在河南省的一些地区,现在还能看到一种叫"宋草"的牧草,相传就是宋朝时期培育出来的。

说到烹饪文化,宋朝人对羊肉的讲究,更是影响深远。比如说"涮羊肉"这道菜,虽然一般认为是元朝发明的,但在宋人的著作中就有类似的记载。《东京梦华录》中就提到过一种"沸汤羊肉",做法与今天的涮羊肉颇为相似。

宋朝还留下了许多与羊肉有关的医学典籍。著名医学家寇宗奭在他的《本草衍义》中,专门讨论了羊肉的药用价值。这些记载为后世的食疗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文学方面,宋朝文人笔下的羊肉美食,也成为了后世文人模仿的对象。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在他的作品中,就多次提到宋朝的羊肉美食。明朝的《金瓶梅》中,也有不少描写羊肉筵席的精彩段落。

这场始于皇室的饮食风尚,虽然一度让羊只几近绝迹,但也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烹饪技术的进步,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时至今日,我们在享用一道美味的羊肉时,或许还能从中品味到那段特殊的历史风味。

到了清朝,宫廷里仍然保留着一些宋代的羊肉烹饪方法。《养吉斋丛录》中就记载,乾隆年间的御膳房里,还专门有一本记载宋朝羊肉烹饪方法的古籍。

0 阅读:2
谈八卦沸羊羊

谈八卦沸羊羊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