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仔细看过汉朝的开国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对汉朝开国功劳最大的那些人,绝大多数其实都不是沛县人。
当然,这些非沛县出身的功臣,后来很多都封了王。而封王的结果,就是他们基本上难以善终,全都被刘邦干掉了。
至于说汉朝开国时期,贡献最大的十个功臣,到底都是谁?这个问题,肯定存在很大争议。尤其是在排名方面,更是很难得出结论。
但有些特别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入选,肯定是毫无疑问的。
首先,能够排在前三名的,绝对是著名的“汉初三杰”,也就是萧何、张良和韩信。
先说萧何。
萧何加入刘邦集团的时间最早,而且在刘邦起兵之前,还曾经是刘邦的上级。在刘邦刚刚起义的时候,萧何差点就成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
而刘邦集团攻取天下的过程当中,萧何的主要贡献,大概有三个。一是长时间负责后勤工作,正是因为萧何出色的后勤能力,这才让刘邦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前线打仗,不用顾忌后方的稳定问题。
二是在起义军进入咸阳的时候,萧何第一时间接管了秦朝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拿走了秦朝中央大部分的文书和户籍资料。这个选择,在后来的楚汉战争当中,至关重要。正是因为萧何拿走了这些资料,后来刘邦奇袭关中之后,能够迅速恢复统治,拥有了一个稳定的基本盘。
至于第三个贡献,大概就是举荐人才了。萧何举荐的最有名的人才,自然就是韩信。但除了韩信之外,萧何其实还带飞过其他很多人才。而这些人才,后来则是成了汉朝‘文治’的开端。
如果没有萧何,刘邦想要在前线和项羽对峙,恐怕就完全不现实了。
然后则是韩信。
韩信的贡献,后世肯定是有目共睹的。在整个楚汉战争当中,韩信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困死了项羽。
整个楚汉战争中期的大基调,其实就是刘邦正面拖住项羽的主力。然后趁着这个机会,韩信横扫北方,搞定了北方所有诸侯国,让刘邦在实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才拥有了最后和项羽决战的机会。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想要统一天下,无疑是痴人说梦。单凭刘邦自己的本事,估计最多也就只能割据关中和四川,占领当年秦国的基本盘。想要彻底灭了项羽,那就很困难了。
最后,则是张良。
历史上真实的张良,最初其实也是一支起义军的领袖。而且,他是在刘邦战败的时候,带着自己麾下全部的军队,投奔了刘邦,并且将军队全部交给了刘邦指挥。
所以,张良虽然是中途加入,但人家相当于是带资进组。
而接下来,在加入刘邦阵营之后,张良又给刘邦出了一大堆的主意,成了刘邦的大脑。尤其是彭城之战以后,张良帮助刘邦,制定了著名的‘下邑之谋’。而此后整个楚汉战争,刘邦就是按照张良的这个谋划来进行的。
如果没有张良,刘邦很难完成那些奇妙的谋划,而且也很难制定下邑之谋。没有这个谋划,韩信根本不会去单独进攻北方,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那些事情了。
正是因为这三个人的功劳太大,所以后来,汉朝开国之后,刘邦才会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至此,汉初三杰的地位,无可动摇。
在整个西汉开国的功臣排名当中,汉初三杰之间,谁的贡献更大,谁能排第一,这恐怕很难说清楚。但显然,他们三个人,稳稳占据了前三名的位置,这是无可争议的。
而接下来,排在汉初三杰之后,紧随其后的两大功臣,应该是彭越和英布。
这两个人,稳稳占据了第四和第五这两个位置。
英布原本是项羽这边的大将之一,还曾经跟着项羽,直接负责了‘坑杀秦军降卒’的行动。而在楚汉战争初期,他其实也是项羽阵营这边的人。
但是后来,在下邑之谋被提出后,刘邦开始派人全力招揽英布。再加上项羽对英布确实也有亏欠,搞得英布非常不满。所以最后,英布直接选择了背叛项羽,转投刘邦阵营。
而英布投靠刘邦之后,直接吸引了项羽集团很大一部分兵力。虽然很快就被击败,但后来,英布在刘邦的支持之下,又夺回了九江地区。正是因为英布的存在,导致项羽很难全力进攻刘邦,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防备自己的后方。
如果没有英布的拖延,项羽大概率能集中更多的力量,直接进攻刘邦。一旦这个局面出现,那么接下来,刘邦还能否在前线和项羽对峙,可能就说不好了。
和英布作用类似的,还有彭越。
彭越早年出身盗匪,靠着打家劫舍过日子。因为出身比较低,所以在秦末起义军杀入关中的时候,他还只是一股小势力,并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也没能跟着项羽一起杀入关中。
但是等到项羽分封诸侯之后,彭越却靠着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麾下的军队,逐渐占领了一块地方。而且,因为彭越比较能打,所以后来,他的影响力反倒是越来越大了。
而等到楚汉战争开始之后,彭越的存在,也成了张良提出的下邑之谋当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彭越所在的区域,恰好就在项羽的侧后方,地理位置十分关键。
所以后来,刘邦同样花费巨大的代价,拉拢了彭越。
而彭越倒向刘邦之后,则是同样发挥出了自己的长处。此后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彭越长时间袭扰项羽的粮道,搞得项羽不胜其烦。
因为彭越的袭扰,项羽不得不多次率兵回师,前去进攻彭越。但每次项羽带兵过来之后,彭越都会及时撤退。
正是因为彭越的骚扰,在楚汉战争期间,项羽的前线军队,经常会面临补给不足的困境,无法全力进攻刘邦。
所以,英布和彭越的存在,极大的牵制了项羽,让项羽无法全力进攻。如果没有他们的牵扯,一旦项羽集中全部主力,猛攻刘邦。
以刘邦当时的战斗力,能否在成皋一线挡住项羽,恐怕都是一个未知数。而一旦刘邦战败,接下来刘邦就只能退往函谷关一带。虽然依旧可以守住关中,但却彻底将韩信的侧翼暴露出来。此后韩信再想横扫北方,就没更加困难了。
也正是因为英布和彭越的贡献比较大,所以汉朝开国之后,他俩就和韩信一起,并称为‘汉初三大将’。凭着牵制项羽的主力的这份功劳,这两个人排在第四第五这两个位置,绝对没什么问题。
而再往后,排在第六的,恐怕就得是曹参了。
西汉开国之后,刘邦评点开国功臣时候,没算那些封王的功臣。比如说韩信、英布、彭越,那时候基本都封了王,所以他们当时其实是不算在功臣榜上的。
而在所有除了封王之外的功臣当中,萧何毫无争议的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并不是张良,而是曹参。
当然,这不是说张良功劳不够大,而是当时张良主动申请,把自己的地位尽量往后排。
不过就算张良愿意去争夺排名,曹参在功臣榜单中的位置,恐怕也仅仅只在萧何张良二人之后,绝对可以稳居第三。
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曹参大概有两个重要功劳。首先,他是沛县出身的功臣当中,唯一的一个帅才!除了曹参之外,剩下的樊哙、周勃等人,基本上都是将才。带头冲锋没问题,但指挥千军万马独挡一面,那就远远不够看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质,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刘邦就开始让曹参独自带兵。而在楚汉战争期间,曹参则是跟着韩信一起北上,打出了‘攻取两国一百二十二县’的传奇战绩。
其次,除了战功之外,曹参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劳,那就是监督韩信。
因为当时曹参是和韩信一起北上,而且手握重兵。所以他的存在,从很大程度上对韩信形成了威慑。这直接导致,后来韩信做大之后,不敢直接独立,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因为一旦韩信真的敢自立为王,曹参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进攻他。
这两个贡献,足以让曹参稳居第六的位置。尤其是对韩信的威慑,更是直接决定了那段历史的走向。
以上这六大功臣,基本上是毫无争议的稳居前六。或许,他们彼此之前的排名,存在一些争议。但这六个人对于汉朝开国的贡献,绝对是远超过其他人的。
不过,再往后,其他人的排名,就存在很大的争议了。
从第七到第十,这四个名额最有力的四个竞争者,应该分别是:郦商、张耳、吕泽以及陈平。
在这四人当中,郦商在秦末起义的时候,曾经统领过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后来刘邦崛起之后,他果断投靠了刘邦。所以他和张良一样,都属于是带资进组。
而在楚汉战争期间,郦商也参与了绝大多数的战争,并且长期和项羽的大将军钟离昧抗衡。
单论战功,郦商或许比曹参稍微逊色一些,但和其他武将相比,依然是远远超过其他人的。
而除了战功之外,郦商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劳,那就是攻占汉中。
在刘邦率先攻入关中之后,刘邦麾下的军队,其实是分兵两路。一路跟着刘邦,杀向了咸阳。另一路则是由郦商带领,直接攻取了汉中。也正是因为郦商攻取了汉中,导致刘邦有了一个稳定的后方。所以后来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多出了很大一块筹码,直接导致项羽不敢轻易杀他。
如果当时没有郦商的努力,说不定在鸿门宴的时候,刘邦就直接被项羽给干掉了。
而接下来的张耳,情况则是比较特殊。张耳早年和刘邦就是朋友,而在秦末混战当中,他本来也是一方枭雄。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的时候,还将其封为了常山王。
不过,张耳本人能力有限,直接被另一位枭雄陈余击败了。在这之后,张耳不得不率领自己麾下的残部,彻底投靠了刘邦。此后,靠着刘邦的支持,他这才和韩信一起,横扫北方。
当然,在横扫北方的过程当中,主要发挥作用的,还是韩信和曹参这批人。至于张耳,他最重要的功劳,应该就是凭着自己的威望,让汉军在北方迅速建立统治基础。
不过,张耳死的比较早。在垓下之战开打之前,他就已经去世了。但作为一个诸侯王,直接全盘投靠刘邦,这个贡献,还是足以让他排进前十的。
再往后,吕泽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就没听说过了。而在正史上,有关他的记载,其实也不算多。
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不重要,而是因为很多有关他的记载,后来被抹去了。
吕泽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是那位吕后的大哥。在刘邦刚刚起兵的时候,吕泽就代表吕家,直接带人投身刘邦麾下。此后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吕泽几乎就没闲着,绝大多数重要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而除了这些常规功劳之后,吕泽最重要的贡献,大概有两个。
一是在彭城之战结束以后,吕泽第一时间收拢残兵,退守下邑,这才给了刘邦和张良开会的时间。如果吕泽当时没有及时收拢残兵,刘邦恐怕要一直退回函谷关,才能再次稳住阵脚。
至于另一个贡献,则是比较隐晦。如果我们仔细扒一扒西汉开国武将的履历,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开国武将,都曾经是吕泽的下属,或者曾经在吕泽手下做过事。
所以,吕泽作为刘邦的大舅哥,不但仗没少打,而且还为刘邦收拢了很多人才,这个贡献,也是相当巨大的。
不过可惜的是,后来吕家因为谋反,直接被全部杀绝了。以至于后来绝大多数关于吕泽的记载,也全部被抹去。这就导致吕泽的贡献,后世知道的比较模糊。
但即便这样,光是在下邑稳住阵脚,以及帮刘邦培养人才,这两个贡献,也足以让吕泽排进前十了。
至于最后的陈平,大家反倒是比较熟悉。
作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毒士,陈平在楚汉战争期间,六出奇计,搞死了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如果没有陈平的奇谋妙计,刘邦想要彻底解决项羽,或许也有可能,但肯定要多费很多力气。
靠着那些奇谋妙计,陈平排进前十,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总之,郦商、张耳、吕泽、陈平这四个人,完全有资格排进功臣前十的榜单。不过,和前面六个人相比,他们的位置就没那么牢固了。
毕竟,除了他们四个之外,其他很多开国功臣,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樊哙、周勃、夏侯婴、灌婴等人,他们也都是丰沛集团的人,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刘邦根本不可能起家。而在楚汉战争期间,他们每个人的战功,也都不容小觑。他们也完全有资格,去争夺前十名的位置。
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有资格竞争西汉开国十大功臣的人选。排名靠前的,基本上没有任何争议。排名靠后的,或许有争议,但贡献肯定同样很大。
而从这个名单当中,其实我们也能看出一个问题:在这些功臣当中,大部分人其实都不是出身沛县。能够稳居前十的人里面,也就只有萧何和曹参,算是出身沛县。至于其他人,则都是后来加入的。
这个特殊的情况,其实也能说明一个问题。
为啥刘邦能得天下?
说到底,还是他会用人!会团结群众!
如果刘邦起兵之后,一直任人唯亲,只用沛县出身的功臣,他最后大概率是很难夺取天下的。但正是因为刘邦会用人,而且会拉拢盟友,所以在楚汉战争当中,刘邦才能一步步逆风翻盘,最终打垮了项羽。
或许,在十大功臣的排名方面,后世永远无法得出一个所有人都认可结论。但对于刘邦会用人这件事,后世恐怕就没什么争议了。
能够识人用人,并且善于发挥下属的长处,这或许才是刘邦能够夺取天下,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