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831楼顶小园
宋善岭
施肥浇水欲何求,芍药牡丹栽上头。
料得阶梯应笑我,一思春色便登楼。
“阶梯应笑我”意外联想,是为反常,“料得”登楼必经阶梯,瞒它不过,是为合道。充满灵性的联想,往往破空未来,趣味横生。(归樵)
1832对梅
徐艺宁
萧疏一树雪中栽,入世缘何未染埃。
我见花开应见性,不须西去问如来。
诗眼在转句中一“性”字,即佛性,“入世”“不染埃,”即无碍也。古人写梅除常见意象外,禅意者有之,佛性者少见,此诗可算别开一面。(归樵)
1833雪中行
王开炎
一夜铺天盖地倾,晨明失路且徐行。
安知粉饰川原里,多少平中藏不平。
因“粉饰”故有“平中藏不平。”“粉饰”意在言外,留有容人思致的余地和耐人咀嚼的余味。(归樵)
1834吴江闲居
杨逸明
情结平生系太湖,苏州湾畔有吾庐。
烟波笔底真能蘸,星月窗前似可扶。
满壁书藏五千册,整天茶沏两三壶。
小城风气无邪味,绝胜魔都与帝都。
首联交代闲居地点,尾联加倍赞赏闲居之地。中二联浓墨重彩描绘闲居情致。烟波能蘸,星月可扶,一“蘸”一“扶”赋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色彩,且赋景物予灵魂,加之书藏五千册之精神富有,茶沏两三壶之清心寡欲,可见诗人之自由灵魂与闲适境界。(归樵)
1835王家坡远眺
崔德煌
夕阳日复送黄昏,石隙缠云任吐吞。
时序更新新岁月,江山不老老乾坤。
山高钟响高山寺,树远鸡鸣远树村。
小道通幽芳草绿,行人可是旧王孙?
二句“石隙缠云任吞吐,”有“缠”方见“吞吐”不绝也,可谓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中二联皆采用连绵对法,对仗之巧,出于自然,前后融贯,非有意凑泊。尾联妙用王维诗典,与“眺望”契合,令读者一见了然,且曲近人情之极致也。(归樵)
1836咏映山红
廖国华
本性生来与草同,也随兰竹谢春风。
尽知繁艳排云锦,敢信铅华夺化工。
泣露冤禽声忍听,怀乡帝魄恨无穷。
谁怜大恸椎心女,泪血抛来一样红。
前三联极尽敷衍,尾联即事,落到实处,回应前三联映山红之“红”,思议情超,得避实击虚之法者也,不袭故常,寥老“诗匪”称号实至名归。(归樵)
1837小 溪
闵华山
通身见明澈,欢畅在山沟。
一别原生地,清浑随大流。
“明澈”“欢场”“清浑”外意见其像,“一别”“随大流”内意见其理。(归樵)
1838假山盆景
范东学
移来大山石,矗起小峰峦。
常自端详里,感知天地宽。
大山石矗小峰峦,一“大”一“小”形成张力,旨在为转收二句之“端详”“感知”服务,质朴自然。(归樵)
1839网
方书兰
经天纬地却无痕,物理人情系命门。
试问红尘名利客,有谁不在此中存。
物理人情,名利之客,谁能逃脱红尘无形之网,精警。(归樵)
1840倒春寒
王十二
小雨扶犁布谷催,东风急退北风回。
寒潮岂与人商议,不冻秧苗只冻梅。
古人春寒诗,大都托意深微,此诗亦然,转结“寒潮岂与人商议,不冻秧苗只冻梅”主观寄慨,见出无奈,妙无痕迹。(归樵)
个人小传:
少年曾牧牛于柳溪之畔,采薪于桃林之野;老来欲固守于幽怀心斋,回归于天然纯粹,便有归樵别名。喜读诗词,偶有一得;好乱涂鸦,聊补性情。
评者/归 樵 编辑/章雪芳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