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故宫博物院清点宫藏文物期间,在懋勤殿发现一个被封印的小木箱。箱内除了有康熙朝的上谕、圣旨之外,最引人瞩目的是康熙亲笔书写的17封私人信件。那么康熙私下跟人聊些什么呢?
这十七封信件写于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初八至四月二十九日(康熙第三次亲征葛尔丹时期)。让人意外的是这十七封信的收信人是个不入流的阉人,敬事房太监顾问行。
写第一封信时康熙离京不远,刚到怀来。他向顾问行吐槽天气糟糕,“看天气与京中大不相同,甚觉寒冷”。让顾太监抓紧重做一些皮袄给他送去,并询问德妃(离京时她正患病)的身体状况。
此时康熙心情颇佳,还跟顾问行开玩笑说自己的马“甚肥可爱”。
康熙的第二到第四封信,很像我们外出旅游时发朋友圈。除了表示自己身体很好,让顾太监向后宫报平安之外,康熙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行程、沿途所见、体验的新鲜事物(如在黄河乘船打鱼)等等。
从康熙的信件里可以明显看出这位皇帝的“地域倾向”,他更偏好南方的雅致秀美。如他嘲讽陕西的窑洞,“作洞居住,岭不成岭,道不成道,可笑之极矣”。总结山西、陕西的风土人情,“总不如南方之秀气,人民之丰富也”。
到第五封信时,康熙率军抵达战区(宁夏)。虽然皇帝将精力转移到征剿战事上,但他给顾问行的信件里还是在反复书写沿途所见的风景人情,并向宫中介绍自己的打猎收获(第一天射了311只兔子)、寄回的土特产。
康熙要求顾太监代他将这些特产恭进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及分赐嫔妃。并嘱咐顾太监一定要告诉众嫔妃,“物虽微而心实远也,不可为笑”。礼轻情义重,不要笑话他这个皇帝“小气”。
康熙摆出一副旅游做派,除了人之常有的显摆、卖弄,主要还是不想让后宫担忧。不过他在字里行间,还是透露一些战事信息。
由于担心葛尔丹的细作、侦骑截获或伪造回信,他强调回信一定要按照他事先规定的方式密封。同时康熙也暗示自己兵强马壮只待决战,“今马驼皆肥,凡有走处即刻行走”。
古时行军打仗,为避免动摇军心以及加强军纪,很忌讳携带女眷。但康熙三月初七发出的第七封信里,却透露了不一样的信息,这次出征他是公开带妃子同行的。
由于即将去鄂尔多斯与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康熙怕随行的妃子们衣冠不够华丽,落了大清和他这个皇帝的面子,要求顾太监抓紧派人为每一位妃子各送棉衣和棉纱衣一套。另外还得给徐常在和二位答应加送,“衬衣、夹袄、夹中衣、纺丝布衫、纺丝中衣、锻靴袜”。
虽然康熙没有书明随行嫔妃的数量,但以信件所述至少也是三位。不知康熙有没有考虑他每日与众妃闲乐休憩时,其他将士们是何感想。
闰三月十八,康熙在第十封信里告诉顾问行,此次亲征大获全胜,蒙古厄鲁特部已跪伏于他的脚下。不过除了告知亲征结果,康熙更想让顾太监明白并宣扬他的“英明神武”。
康熙在信中说,他此次出征并不是为了征剿葛尔丹残部,本就是奔着厄鲁特部来的。只是之前为防消息走漏,没有明言。所以不能忘了他这个皇帝的功劳,“有德而感动天地默佑,一卒不发,收十万之众”。
是不是,一股子喝酒吹牛邀功的既视感油然而生?其实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人,也有表现欲。只是这种表现欲他不好意思、也不能直接展现在朝廷和臣工们面前,于是就转而向私属和后宫找感觉了。
随着战事的胜利告终,康熙在返程中又恢复到“游山玩水”的状态。
闰三月二十三日的第十一封信里,嘴毒的康熙再次吐槽陕西的地理,“将山陕二处的秀气、黄沙、怕人高崖别了,深为可喜”。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位皇帝就是不怎么喜欢西北的环境。
闰三月二十六日的第十二封信很特殊,康熙除了让顾太监送些萝卜和茄子之外,还要借顾太监之手处理一个宦官。
朕已到白塔地方,特使刘猴儿请皇太后安去,并无别事。此人怪而胆大,岂可近使?甚是可恶,不必打发他回来,在敬事房锁了等,别叫他家去,特谕。
宦官刘猴儿不知干了什么惹怒了康熙,但皇帝没有选择直接处罚他,而是以向皇太后请安(代皇帝)的名义让其返京,然后命顾太监将其监禁等他回来处置。九五之尊处罚一个卑贱的私奴,为何这么大费周章?
笔者猜测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刘猴儿没有直接触犯军令、律法(可能言行上让康熙感觉被冒犯等等)。康熙此时正率大军,为了维护赏罚分明的形象,不便也没有必要在军中直接处罚他。
第二,康熙是个不怎么自我约束的皇帝(或者说他没什么皇帝样子),习惯于依自己性情处事(例如他跟马齐在廷议时吵架)。他可能只是想把刘猴儿赶回去,眼不见为净,最多回宫后以他为榜样教育宫中的宦官们。
第三,康熙可能没想严惩刘猴儿(不然他可以要求顾太监将刘猴儿直接杖毙),只是单纯的想吓唬吓唬他。
四月初一,皇帝写信给顾太监告知他即将还京,并嘱咐顾太监除了后宫不得外传他将返回的消息。这既是皇帝常规的安全预防,也能体现出康熙很信任顾问行。接着康熙又两次致信顾太监,介绍自己如何与蒙古王公们欢庆胜利,以及沿途的趣闻乐事,总结下来就是自己非常高兴。
信中康熙不仅忘记自己第一封里喊冷,还特意强调自己不怕冷,“只恨不冷,难以行走”。原因是之前的回信里有后宫妃子、近侍笑话他怕冷的话语,“尔等在家反为朕怕冷,实为可笑”。既是一种爱面子嘴硬的既视感,也说明康熙日常在后宫架子端得并不大。
四月十七日,康熙写了第十六封信,满纸都在吹嘘自己。如“不毛不水之地,黄沙无人之境,可谓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今蒙天地宗庙默佑成功,朕之一生可谓乐矣,可谓致矣,可谓尽矣”……
其实康熙主要不是吹给顾问行听,而是暗示他如何在嫔妃面前吹嘘自己的主子。这其实也是康熙的尬尴,他不是拉不下脸面,而是无法如普通丈夫那般直接向妻妾们吹牛,因为他是皇帝。
如果康熙直接给他的某位妃子写信,其她妃子会怎么看(此时康熙无在世皇后),皇太后又会怎么看?写信给皇太后,辈分和礼制的约束,他自然不能吹牛。即便是不要脸吹了,皇太后也不会帮他宣扬。
而顾太监向后宫汇报皇帝情况时,附带为主子吹吹牛,就显得自然很多了。这也是康熙频繁给顾太监写信的原因,很多话他是让顾太监转达给后宫的。
四月二十九日的最后一封,康熙提到因天气原因自己要迟几天返京(之前信件里说夏至前后还京),让顾问行转告后宫不要担心并表示自己会以“心广体胖”的状态回家。
综上可以看出皇帝也是个普通人,各种阴忍毒辣、睿智厚黑、不动如山、威武霸气的人设不过是皇帝本人以及后人为了各种需求强加上去的罢了。
附录康熙信件原文(都是白话写的,有兴趣可以看看)
谕顾太监:初七日过八达岭岔道,驻跸。初八日到怀来县驻跸。看天气与京中大不相同,甚觉寒冷。前者库上做狼皮筒子皮袄一件,沙狐皮筒子皮袄一件,未曾有面。尔将此二件,袖用雨缎,身用零宁紬,做完时报上带来。做时不可太紧了,先报上带来的因做得太紧了,甚是不堪,须要小心。朕来时,德妃有些恙,如今全好了么?阿哥们出疹的,相比都好了。宫中自然清吉。这一次的驼马甚肥可爱,走路亦好。自出门,即重重喜报来也。朕体大安。特谕。(二月初八日)
谕顾太监:朕自出门以来,卅日之间,历尽三云。南望则蔚州、应州、燕门、宁武;北望则偏关、杀虎口;驻跸则怀仁、马邑、朔州。观其形势,乃古战场之域,今则太平鼓腹之民也。黄童白叟,挟老扶幼,叩首马前,如南巡无异。民情朴实,风俗淳厚。因去岁收成甚好,朕心甚快,身体安和。天气比大同暖些,河也有开处,也有不开处。随来的人都好,尔等将此传知里边。特谕。(二月二十二日)
谕顾太监:前者书去之后,又走宁武关北大水口地方,又走岢岚州、河曲,绕到三岔铺。二十六日到李家沟。此处无水,只有一井,地方官伺候三百缸水。朕正走在途间,见李家沟的来民纷纷说话,岢岚州来的干河,名叫宵尊河,这三日前发大水至李家沟南七里,地方官恐泥泞御道,用堤打住。又有人说,此三岔干河,今日有了水,竟到韩家楼,地方民又堵着。朕实不信,到了看起来,果然是真。就此开了堤,到申末,河水到李家沟御营,深有二尺处。三百缸水也不曾用。二十七日到碾坞村。五十六里皆高山大岭,连亘不断。朕从未走过这样不好山。若不是地方民一闻朕来,争先收拾,万万走不得。头一日下雪,风括的在道旁一堆一堆堆起来,推车的,走道的,甚得便宜。营前一里之地,又得一小河,水清味佳。此二日,凡随侍官员、军民,无不睹其事。朕说不过偶尔如此,不足为奇。二十八日,到保德州,黄河边上,朕乘小船打鱼,河内全是石花鱼,其味鲜美,书不能尽。吃食皆有,惟白面最好。此皆细事,书报不曾写得,惟叫里边知道。特谕。(二月二十八日)
谕顾太监:朕自渡河以来,历府谷县、神木县等处,将近榆林。凡陕西地方,山川形势又是一种别样景致,也有好处,亦有不堪处。所以好处者,风俗淳厚,人心似古,水土好,人无杂病,食物亦多,山上有松树柏树,远看可以看得;若说不堪处,凡城堡都在破崕边,作洞居住,岭不成岭,道不成道,可笑之极矣。朕南方走过直隶、山东、江南、浙江以及绍兴,四千里;北至可鲁伦,二千余里;东北关东乌拉,二千余里;西巡今到山西、陕西,二千余里。江湖山川、沙漠瀚海不毛不水之地都走过,总不如南方之秀气,人民之丰富也。初四日,驻跸神木县,申时,噶尔但(噶尔丹)贼子到了大营,满汉文武军民人等,无不踊跃欢喜,可见“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之语,岂偶然哉?朕在客路,迢递关山,心实除贼,意不虚发。况暮春之初,冰凌未尽,清明在迩,寒风犹存,不知今岁京中亦是如此否?朕体甚安,一路饮食甚裕,白面更好。问宫里都好么?噶尔但的事只在早晚间了,但不能略定日期耳。朕在神木,得土物、点心二种,送到延禧宫、翊神宫去,看看笑笑,恭进神木白面一匣。请安。(三月初四日)
谕顾太监:朕在宁夏等噶尔丹来人,到时才定用兵。今马驼皆肥,凡有走处即刻行走。宁夏地方好,诸物最贱,但无花草耳。这一次报来时,封也开了,匣也开了,所以外边用封封了,再报来时,照此封样封了来。特谕。(三月初五日)
哈密回回送噶尔但贼子所带来的土物,惟晒干甜瓜其味甚美。今随报带去,又恐不知用法,故特书之于左:先用凉水或用热水洗净,后用热水泡片时,不句冷热,皆可食得。其味相鲜瓜,水似桃干蜜水。有空处,都用葡桃(葡萄)添了。尔等传知妃们,物虽微而心实远也,不可为笑。(三月初七日)
谕顾太监:朕走鄂尔多斯地方,蒙古富金(福晋)们来的甚多。尔将妃嫔们的绵衣,每位一套,棉纱衣,每位一套,报上,带来。又徐常在、二位答应,衬衣、夹袄、夹中衣、纺丝布衫、纺丝中衣、锻靴袜都不足用。传于延禧宫妃,着量做,完时报上,带来。(三月初七日)
谕顾太监:前者报去之后,朕领三边绿族兵打围,兔鸡多的非常。二十二日到兴武营,满围都是兔子,朕射三百十一只。二十三日到清水堡,兔子如前,朕不能射了,只射一百有零。二十四日到横城,黄河边上驻跸。二十五日过河,驻跸河边上。二十六日到宁夏。此处风景虽不如南方,比朕一路走过的地方,有霄壤之别。诸物皆有,吃食亦贱。西近贺兰山,东临黄河,城周都是稻田。自古为九边,朕已到七边。所过之边地,惟此宁夏可以说得。朕今抵宁,所得土物数件,恭进皇太后,又赐妃嫔们数件,尔按字送去,特谕。二十六日抵宁,二十七日即差潘良栋捧土物恭进去了。凡有字者,照字送去,无字的,潘良栋口传。(三月二十八日)
谕顾太监:朕在宁夏住了十九天,自闰三月十五日,起身往黄河湾白塔地方去,离宁夏四百多里,是俄尔多斯(鄂尔多斯)都稜公哈伦所居之处。朕到白塔,自有相机调度。自此以后,离京渐远了。特谕。(闰三月十五日)
谕顾太监:朕此一举,虽为残贼噶尔但,亦欲西边外。厄鲁特种类甚多,必收之后方为万年之计。出门时纵未明言,自离京后即使人各处宣布。朕意先已前后归诚者,报过之外,今西海内外所居厄鲁特全部落归顺,已经起身往行在来了。朕举手加额,喜之不尽。有德而感动天地默佑,一卒不发,收十万之众,实出望外。满营中闻者,无不相庆,以为无疆之喜。因此发报,所以写去,特谕。(闰三月十八日)
谕顾太监:朕在宁夏,甚是闷倦,自出口以来,方为清爽。将山陕二处的秀气、黄沙、怕人高崖别了,深为可喜。近日,顺流而乘舟,而行者亦多。黄河中鱼少,两岸怪柳、席芨草、芦苇中有野猪、马、鹿等物。特谕。(闰三月二十三日)
谕顾太监:前者进来的王瓜(黄瓜)甚好,以后每报必须带来。萝葡(萝卜)、茄子也带来。朕已到白塔地方,特使刘猴儿请皇太后安去,并无别事。此人怪而胆大,岂可近使?甚是可恶,不必打发他回来,在敬事房锁了等,别叫他家去,特谕。(闰三月二十六日)
谕顾太监:四月初一日,朕亲看兵马过去。讫此数日内,理运粮事毕,即日回銮,大略夏至前后到京。此话不必叫多人知道,妃嫔们知道罢了。特谕。(四月初一日)
谕顾太监:朕在黄河边上,与蒙古诸部落日日顽笑,心神爽健。朕出外最多,未似这一次心宽意足。尔传与里边,不必挂念。自黄河边上,走张家口至京九百余里,若走沙河口,大通至京,一千二百余里。朕使人到宁夏,寻得食物米面等物,面比上用面还强,葡萄甚好。此处与边墙相近,所以诸物都有,只恨不冷,难以行走。尔等在家反为朕怕冷,实为可笑。初二日报,到上流五十里地,名席尔哈,结冰成桥二道,约一里有余,上下全无结冰处等。朕使人去看,果是如此,也是一件奇事。(未标注日期)
谕顾太监:朕事已毕。分陆路水路回去,大概夏至前后可以到京。特谕。(四月初七日)
谕顾太监:前日朕有言“心实除贼,意不虚发”之句。今噶尔但已死,其下人等俱来归顺。朕之大事毕矣。朕两岁之间,三出沙漠,栉风沐雨,并日而飧。不毛不水之地,黄沙无人之境,可谓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千辛万苦之中,立此大功,若非噶尔但,有一日朕再不言也。今蒙天地宗庙嘿佑成功,朕之一生可谓乐矣,可谓致矣,可谓尽矣。朕不日到宫,另为口传,今笔墨难尽,书其大概而已。特谕。(四月十七日)
谕顾太监:朕二十九日过杀虎口,自口外走张家口进京,大约五月十五日前后到。去先,有上谕“夏至前后到京”之语,因黄河风浪所误,所以迟了。口外凉爽,不甚热,至今早间有穿布褂者。一路水草,与西边大不相同。朕体安泰,随侍人等俱好,可谓“心广体胖”而回家去矣。特谕。(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