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被赐死在荒郊野岭,一个恨字揭开她因愚蠢,被皇帝下旨勒死

一切回归史 2024-08-09 15:57:04

小说是古代文学体裁中形式最自由的一种文学,相比于唐朝时期兴盛的诗,它没有那么的押韵工整,相比于宋词,它的词藻并没有明显豪放或是婉约,但小说却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且一直延续发展,从未断绝,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小说自身的故事性和叙述性,通俗的语言总能循循善诱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也往往引人深省,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明清时期小说的集大成者,他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我们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形势。

全文以贾府的视角进行叙述,大观园之中的金陵女子随着故事的发展都不约而同走向了自己命运的悲剧,这也是整个故事的结局,贾元春作为十二钗之首,尽管是皇妃的身份,最终却被赐死在荒郊野岭,一个恨字揭开了她的愚蠢,被皇帝下旨勒死。

贾元春的性格与迫不得已

对于红楼梦这部小说,作者曹雪芹明确强调没有邦国地域限制,但经过分析后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小说的大背景是清朝,并且很有可能是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这就从侧面确定了故事发生在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封建社会时期。

这就说明当时的社会除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外还有严格的性别限制,无论是在皇宫之中还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低下,贾府之中的金陵十二钗虽是主角,但不影响她们和男性之间的地位落差。

首先贾府作为故事的主体,它的延续由诸多男子促成,当年的荣国公和宁国公都是家族的顶梁柱,传到如今,贾母是贾府之中的最高掌权者,但大小事务都是贾政和贾赦在操持,但贾府和朝廷的联系人这一重要角色,却是由王熙凤来进行扮演。

这个现象对于贾府来说多少有些迫不得已,毕竟是斡旋家族和朝廷之间的关系,让一个不得干政的后宫去进行参与多少都有些冒险,不过从当时的贾府来看,这个危险必须面对,因为这是挽救贾府衰颓的唯一方法。

原本这个任务是落在贾政和贾赦这两个儿子身上的,但他们之中的一个贪图美色不务正业难成大器,另一个虽然考中了功名,但官小位卑,偌大的朝廷之中没有丝毫话语权,所以贾政就将家族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人身上。

不曾想贾府的下一代就只能用凄惨来形容,原本还有一个长子贾珠,他在才华和武学方面都十分突出,如果正常发展,在将来接手贾政将贾家发扬光大并不是问题,只可惜天意不遂人愿,他在中途竟然患病去世了。

次子贾宝玉因为被贾母过分溺爱而造成了能力的丧失,不仅没有认真学习将来走入仕途,反而活成了贾府之中的纨绔子弟,贾政对此恨铁不成钢,但又完全无可奈何。

无奈之下只能把贾元春当成家族政治利益的核心,倾尽全力对其进行培养,好在她没有辜负家族的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了皇帝的重视,从一个普通的宫女一步步成为皇帝的贵妃娘娘、在朝廷中为贾府不断周旋,殊不知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外表与内心的反差

从众人省亲这一环节之中就可以看出贾元春贤德妃这一称号的重量,一家人为了这次省亲活动在外面等待了整整一天时间,从早到晚,足见对贾元春的重视,在别人眼里,她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娘娘,连掌管荣国府的王熙凤都十分羡慕。

但只有贾元春自己知道,身份高贵的她就像是这深宫之中的凤凰,虽然不是凡鸟,但内心之中却充满孤独和寂寞,首先就是自由的丧失,正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进入皇宫的王熙凤,首先失去的就是自由。

如果自己一直当一个大户人家中的大家闺秀,或许能够去往各处,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快乐一生,但皇宫则完全不同,身为贵妃娘娘的她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约束自己的仪态,走出宫门之外就更是一种奢求。

就连省亲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也是皇帝特批的恩赐,即使这样,出门还要进行多方请示,出门尚且是如此,宫中就更加没有自由可言,后宫之中勾心斗角的残酷程度要远远超过家庭之间的明争暗斗,所以贾元春在宫中的生活如履薄冰。

如果置身于皇宫之中,那么贾元春的身家背景和身份将不值一提,她只能通过缩小自己的活动范围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这种被动的退让就是悲剧的开始。

贾元春本以为在皇宫之中的迫不得已到家之后就会暂时停止,没想到却是悲剧的延续,她本以为借着省亲的缘故可以对家人抒发一番情感,不曾想她和家人之间却也出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一种情感方面的隔阂。

贾元春在见到自己许久未曾谋面的家人时,本欲倾诉衷肠,不曾想自己的奶奶,母亲,父亲都将她当作一个只能仰望的上位者,第一次见面便要下跪,这让贾元春不知所措的同时感到无比失望,因为在久违的亲情面前,她再次遭到了打击。

最后一点是爱情上的悲剧,这几乎是每一个宫中女子都可能经历的东西,古代讲究三妻四妾,朝臣们都是妻妾成群,作为皇帝就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但如此之多的后宫就像是皇帝的收藏品,有名号的很多,真正能得到宠爱的却很少。

即使有幸获得了皇帝的恩宠,很有可能只会是三分钟热度,一旦失宠就需要面对绵绵无绝期的冷宫生活,从贾元春的发展来看,她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经历。

在一开始的时候,无论是贾元春自身的魅力还是家族的原因,她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皇帝的倾心,这种偏向对于贾府来说就是巨大的恩赐,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获得册封和省亲允许,对于贾府来说是天大的殊荣。

这次声势浩大的省亲仪式结束后,众人本以为贾府会更上一层楼,殊不知等来的却是一场悲剧和变故,当贾元春省亲完毕之后不久,娘娘薨逝的消息就传来了,众人对此均猝不及防,贾府更是不知所措。

从朝廷之中给出的消息来看,娘娘病逝,但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不高,病逝似乎是清朝后期一种对于宫中重要人物遭遇突发事件时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当与皇帝关系密切的人遭遇突发状况而意外离世时可能会使用到。

比如一些子嗣的失踪,这种影响皇室面子的情况都会被称为病逝,所以根据朝廷之中给出的消息,贾元春的死应该有特殊原因,并且极有可能是爱情方面的丧失而对皇帝的“恨”所导致的。

仇恨所带来的惨死

根据贾元春在省亲时所说的话可以看出,宫中的多方政治势力十分复杂,贾元春之所以能在这场政治风暴之中立足,一是皇帝对自己的宠爱,二是政治盟友北静王和她在宫中的合作,这两方面原因保证了贾元春在宫中的地位稳定。

但这种稳定不是长久的,书中对贾元春的判词首句为“二十年来辩是非”,这句话意在说明贾元春前二十年的稳定经历,这算是一种比较好的经历。

但最后一句却是“虎兔相逢大梦归”,这里所反映出的就是贾元春的结局了,其中虎兔二物的深意其实就是来自朝廷之中多股势力的争斗,贾元春之所以落败,其实是因为皇帝彻底放弃了她,这也是她自己的仇恨之所在。

判词中 “榴花开处照宫闱”这句话巧妙说明了贾元春恨的由来,榴花在古代所代表的是子嗣,因为接下来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贾元春也就没有一儿半女,这就注定了她最后的失败和贾府的灭亡。

这是贾元春所有恨意的根源,但却无法改变,这些判词被写在一幅画上,画中除了强调命运的诗句之外,还有一幅图画,上面分别是一张弓和一个香橼,后者代表贾元春,前者则意味着她凄惨地死亡方式。

根据图画分析,贾元春应该是被勒死的,而这种致人于死地的方法十分隐秘,所以是在荒郊野外施行的。

之所以如此凄惨而悄无声息地死去,原因可能是贾元春在宫斗之中失败了,按照清宫之中的残酷规矩,宫斗失败者一定会被处死,并且皇帝一般采取一种默认的态度,所以贾元春才会有这样莫名其妙的死讯,死后的谥号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

从这些种种经历来看,贾元春的“恨”,更像是悔恨,这悔恨是由自己内心的不甘构成的,与此同时她也知道,自己的惨死后不久,朝廷对贾府的判决也将会到来,这也是无法更改的结局。

参考文献

[1]邓建英,.贾府“末世”现象的人口经济学解读[J].名作欣赏,2023,(33):.

[2]梁贵容,.贾府里的甄家仆:包勇对贾府命运的影射作用[J].名作欣赏,2023,(02):.

[3]孔林媛,.由两次宴会看贾府的盛衰变迁[J].作家天地,2022,(18):.

0 阅读:29

一切回归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