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异常的中短债,成了一桩悬案

北漂民工的 2024-04-29 06:13:56

这几天因为某只净值异常的中短债基金,一直有读者朋友在后台私信让我聊聊是怎么回事,还有很多博主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发现了这个中短债暴跌的原因,就是踩雷,如此云云。

民工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咨询了几位资深的债券基金经理和交易总监,大致猜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我写得比较晚,因为最近发现我的文章被其他博主借鉴了,明明大家都认识,但连招呼都没打——那就索性晚点复盘,这个时候热点也过了,大家也不关注了。

作为一个喜欢记小本本的博主,民工已经拉黑了好几家公司的中短债 了(但踩雷这种小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影响这些公司的中短债基金蓬勃发展、规模再创新高)。

目前主流看法中,该产品净值异常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踩雷信用债券。

第二,抄底长期国债。

第三,预告赎回剁券。

我们一一分析一下。

首先是踩雷信用债券,有看法是踩了万科的债。比如不周山更新了一篇文章《万科债券,收益率跌倒50%了 !!!》,万科的债券确实在4月25日发生了下跌,但这个说法被朋友否定了。第一,有散户的户,一般不会主动买这么多流动性很差的、随时可能发生大幅波动的信用债,这个在交易员圈子内基本上是共识;第二,万科的估值早就跌了,这个产品持仓历史上是比较平稳的,一般不会介入这种交易,最多下沉资质买点烂城投,不至于这个点买万科。

除此之外,近期没有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因为25号当天,其他同类债基没有这么大的跌幅,哪怕是以拉久期著称的XXXX安悦,当天也没跌这么多。

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不排除,这可能是一个原因。

第二,抄底长期国债。这个说法很多人不信。确实近期很多债券基金为了拉久期,买了很多长债(短债基金合同本身有20%仓位是没有久期限制的),那么理论上暴跌的时间应该是4月24日,而不是4月25日。

这就很反常了,4月25号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511090)只跌了7BP,怎么那只中短债能跌那么多?

这个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如果基金经理在24号开盘采取了tom+0的交易方式,买了30年期国债,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即24号早上开盘在上了一两个BP后就抄底了,结果全天上了6BP。

那么有朋友会问了,不对啊,24号的交易为什么净值体现在25号?这就是tom+0的交易方式:24号谈好的交易,25号才发交易。一般当天T+0的交易不多,默认都是第二天交易,也就是说,在你谈交易的时候,其实价格就锁定了,不论第二天价格如何,都要按照前一天的价格成交。

不过蹊跷的是,这个净值异常的中短债,26号的净值波动,又恢复到了普通短债基金的水平,只跌了3BP。

第三个是,预告赎回剁券。简单来说,就是有机构赎回,提前打招呼告诉你,马上月底了我要走了,你准备流动性吧。但可能持仓的都是短久期下沉的信用债,流动性都比较差,所以发生了流动性危机,就有点类似前年债灾的某网红中短债了,但没那么严重。其实也可以论证,就是把25号所有信用债拉个最新成交价格,再给这些个券拉个估值,轧差算一下有没有差异特别大的,如果有,可能就是这个基金剁出去的。

有网友说,年报数据看,里面的机构占比不多,应该不至于。但很多信披是严重滞后的,而很多机构又习惯了快进快出,你很难捕捉到真实的变化轨迹。

那么,我们能否从官方回应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呢?

首先我们看大跌当天,疑似该公司官方电商主播的回应:

给出的理由是:经理投资节奏失稳。

这个说法是比较模糊的,涉及节奏,是不是就和交易有关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交易的原因,导致了净值回撤?

主播主页上还挂着“只投AAA”的中短债……唏嘘不已。

不过在4月26日,基金经理账号挂出了一篇文章,算是正式回应了产品净值异常。

注意这个措辞,基金经理仍然没有回应净值异常的原因,这个回应其实是有很强的艺术成分在里面的。

基金经理回应了流动性问题,可能是担心大家以为这个中短债会想22年年底某个大跌的产品一样,那就排除了,流动性的问题。其次说了可控的资产组合比例、较低的杠杆,说明了该短债基金的资产配置上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也没加什么杠杆。

就像相亲一样,一个男生告诉你他95年出生,身高180cm,有车有房,92学历,北京户口,大厂上班,那你会问:为什么这样的男生还会剩下?

你不要看他说了什么,你要看他没说什么。上面的条件,唯独少了体重。这个男生,很有可能和民工一样,是一个200多斤的大胖子。

那么到基金经理这里也是一样,你不要看他回应了什么,你要看他没回应什么。

第一,没有回应是否踩雷信用债。第二,没有提到久期。

第一条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按照公募行业部分公司公关的惯例,即便是踩雷了也不能承认,比如XX、XX和XX都是这么做的,只要你不承认,就不会留下官方证据。

第二条就比较可疑了。结合到前面所说的,“经理节奏失稳”,那么可以猜测,是不是在高位,干了30年国债?

那么,我们是否就能得出结论,XX中短债一定是因为某原因才净值异常的吗?

抱歉,不能。即便在咨询了三四个债券投资专家后,我依然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真正的原因,只有基金经理自己知道了。

注意我的措辞,在本文中,我一直用的是“净值异常”,而不是“踩雷”,就是无法确定这个产品净值波动的原因。

这种程度的净值波动,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20年某净值异常的短债,峰值规模200亿,净值异常后仅一年规模掉到只剩下不到20亿,比较励志的是,没多久,规模再次突破百亿大关,现任基金经理也相当稳定。

22年某净值异常的短债,峰值规模也有百亿,发生净值异常后,规模腰斩,一度萎缩到峰值的三分之一,中间基金经理也没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规模又做到百亿。

我不是给你们讲什么励志故事,而是想说,很多时候互联网的记忆是很短的(但是没办法老工记性太好),牛逼的销售,就是要把业绩差的产品也卖出去(暴论)!

但对于当前这家公司来说,确实是有点难熬,因为公司一共才14亿的公募规模,这个中短债占了约10亿,是公司最大的单品。这次事件后,产品被大额赎回是不可避免的。

接下来要说的,就和本文主题关系可能不大了。

经理在回应中写了一句话,叫“中短债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某位固收投总朋友点评:这样变形的赌博式操作,也敢说产品像自己的孩子?有哪个父母敢让自己孩子去玩无保护极限运动?

我觉得投资动作变形,不一定全部怪基金经理。这种事情,民工看过的太多了。

在电商平台上,诞生了那么多爆款的短债基金,前有XX,后有XX,都是单季度新增规模百亿的明星产品,想要爆款,可能是很多公司的心结。

很多决策都不是基金经理自己做的,而是公司和销售给的压力,想要保持初心做好产品,实在是太难了。

我还是之前的观点:债券基金,尽量去买债券保有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的产品。

我从来没说过大厂就不会踩雷,就上面这些大公司,固收产品有踩雷记录的,我有印象的都至少有五六家(其实也有一些复杂历史原因),只不过在零售短债里面踩雷的,几乎没有。

重点在于:1、大公司的信评会严格一点,有一些风控比较严的公司,稍微下沉一些的债券都是不给入库的,基金经理想买都买不了;2、大厂人多,投入精力多,很多还有一些信息优势,人家滚隔夜都能比你便宜,相对还是占优;3、大公司相对要脸,这个不展开了。

可以动动你的脑子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固收大厂的业绩一般,还有那么多机构投资者愿意买呢?机构投资者为什么不去干小公司的网红短债呢?你是不是比机构投资者更聪明?

民工老喜欢调侃自己,说大家看民工的文章,可能赚不到钱,但可以让你把钱亏得明明白白,因为我知道:

在这个市场上,你连你的钱是怎么亏的都不知道,实在是一件太过于悲哀的事情!

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不作为投资依据。

2 阅读:191

北漂民工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