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麾下八大谋士个个是宝,奈何主公摆烂,自毁长城
在三国乱世,英雄辈出,智者如星辰般闪耀,而谋士则是各路诸侯手中最锋利的武器。
提起刘璋,大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昏庸无能”,但若翻开历史的页章,你会发现,这位“暗弱”的益州之主手下竟然卧虎藏龙,汇聚了八位才华横溢的谋士。
他们的智慧不亚于卧龙凤雏,堪称一代奇才。
令人唏嘘的是,光有谋士没有雄主,这支“智囊天团”终究被刘璋的摆烂精神拖入深渊。
有人甚至发出疑问:如果刘璋有一丝雄心壮志,曹操和刘备是否还会有今天的格局?
诸葛亮为何敢说“刘璋可以揍”?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提到:“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意思是孙权的江东政权根基深厚,难以攻陷。
当提到刘璋时,他却语气轻松:“刘璋暗弱,可以揍他。”同样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为何孙权是“不可图”,刘璋却成了“可以揍”?
答案很简单:刘璋不仅暗弱,还主动摆烂。
要知道,益州作为三国时期的战略要地,地广人稠,资源富饶,与孙权的扬州相比毫不逊色。
可惜,刘璋不仅缺乏战略眼光,还安于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他的摆烂,不仅葬送了益州的未来,也让麾下的八位谋士空有满腹韬略,却无处施展。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令人惋惜的悲剧。
法正:锋芒毕露的“鬼才”在刘璋麾下,法正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
他才智超群,诡计多端,用兵如神。
作为刘璋手下的头号谋士,法正本可以助刘璋开疆拓土,成就一番霸业。
刘璋的昏庸却让法正心灰意冷,最终投奔刘备。
事实证明,法正的确是蜀汉的“宝藏级”人物。
他不仅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还在之后的汉中之战中大放异彩。
刘备对他的器重甚至超过了诸葛亮,称其为“奇才”。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刘璋不是那么“躺平”,法正是否还会选择离开?
答案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离去对刘璋来说,绝对是致命的一击。
刘巴:傲娇的“神算子”刘巴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
他才华横溢,却性格傲娇,甚至看不起刘备。
诸葛亮曾感叹:“运筹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可见刘巴的智谋之高。
在刘璋麾下,刘巴的才能并未得到完全发挥。
刘备攻陷成都后,亲自下令全城搜寻刘巴,并将其收入麾下。
可惜,刘巴对刘备并不热情,甚至有些敷衍,直到去世都未能完全投入到蜀汉的事业中。
如果当初刘璋能重用刘巴,又怎会让这样的人才心生去意?
黄权: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黄权是刘璋阵营中少有的“全能型”人才。
他不仅足智多谋,还能披甲上阵,堪称谋士与将领的结合体。
在刘备伐吴之前,黄权曾提出:“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可惜,刘备未听劝谏,最终在夷陵之战中惨败。
黄权的远见卓识令人叹服,但在刘璋麾下,他的才华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刘璋的“躺平”态度,让黄权无从施展抱负,最终另投明主。
若刘璋能慧眼识珠,或许黄权的命运会截然不同。
李严:刘备托孤的“破格之选”李严的崛起充满了戏剧性。
他原本只是刘璋麾下的一名普通将领,却在刘备的手中被“破格提拔”。
要知道,刘备临终时将托孤大任交给了诸葛亮和李严,这足以证明李严的能力和忠诚。
李严在刘璋手下几乎没有任何亮眼的表现。
这并非他无能,而是刘璋对人才的忽视。
李严的潜力只有在真正的强者手中才能被激发。
张松:聪明反被聪明误张松是个极具戏剧性的谋士。
他身材短小,性格放荡,但智谋过人,堪称“另类奇才”。
张松对刘璋的无能早已心生不满,甚至暗中勾结刘备,劝其攻打益州。
他的计划最终败露,导致自己被处死。
张松的悲剧,既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也是刘璋昏庸无能的缩影。
如果刘璋能听取张松的建议,主动出击,又何至于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王累:一跃成名的“忠臣”王累是刘璋手下的忠臣,也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
当他的谏言屡屡不被采纳时,他选择从城墙上一跃而下,以死明志。
王累的忠心耿耿令人动容,但他的死也暴露了刘璋的另一个致命弱点:刚愎自用,听不得逆耳忠言。
如果刘璋能稍微虚心一些,或许王累的牺牲就能避免,益州的命运也会因此改写。
李恢:被埋没的外交奇才李恢是刘璋手下一位被严重低估的谋士。
他早年出仕为小官,未得到重用。
后来投靠刘备,才真正崭露头角。
他不仅在诸葛亮南征中独立带兵,还官至“南中军区首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李恢的经历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人才需要伯乐。可惜,刘璋显然不是那个伯乐。
郑度:被拒绝的“坚壁清野”之策郑度是刘璋手下一位颇具战略眼光的谋士。
在刘备攻打成都时,他曾提出坚壁清野之计,试图以拖延战术消耗敌军。
这一计策被刘璋直接否决,甚至还让郑度丢了官职。
郑度的遭遇令人唏嘘。
他的计策或许能为益州争取一线生机,但刘璋的短视让这一切化为泡影。
历史无情地证明:一个昏庸的领导者,往往也是最大的“间谍”。
刘璋:最致命的短板刘璋麾下的八大谋士,个个堪称奇才。
他们或智谋超群,或能文能武,完全有能力助刘璋成就一番伟业。
刘璋的暗弱和摆烂却成为最大的绊脚石。
他不仅无视手下的忠言良策,还安于现状,毫无进取之心。
有人说,刘璋是被刘备“算计”得太惨。
但事实是,弱者才会被算计。
如果刘璋能稍微有点雄心壮志,这盘棋的结局或许会大不相同。
人才再多,也怕遇上庸主三国时代,是英雄的舞台,也是智者的战场。
刘璋麾下的八大谋士,本可以成为改写历史的重要力量。
但他们的才华最终都被埋没在刘璋的摆烂哲学中。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兴衰,不仅取决于手下的人才,更取决于领导者的眼光和格局。
刘璋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缺乏改变命运的勇气和智慧。
而那些离开刘璋的谋士们,则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跟对人,比有才华更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指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