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疗药物明明能杀死癌细胞,为什么有些患者用着用着就不管用了?最近《自然》杂志上一项研究揪出了这个医学谜题的"叛徒"——原来癌细胞内部藏着个"清道夫",关键时刻竟帮癌细胞死里逃生。
美国麻省总医院的科研团队发现,癌细胞内部存在一种叫VPS35的特殊蛋白。正常状态下,它就像细胞内的"垃圾分拣员",负责清理有害物质。但某些癌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这个"清道夫"突然倒戈,开始疯狂清除化疗药物产生的"致命武器"——活性氧分子。
活性氧分子在人体里是把"双刃剑"。正常浓度时它是细胞通讯的重要信使,但过量时就会变成"生化武器",破坏癌细胞的结构。化疗药物正是通过刺激癌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来达到杀灭效果。而突变的VPS35蛋白就像给癌细胞配备了"防毒面具",能快速清除这些致命物质,导致化疗逐渐失效。
研究团队在24位晚期卵巢癌患者身上验证了这一发现:VPS35水平越高的肿瘤,对化疗越敏感,患者生存期也越长。这意味着未来可能通过检测这个"叛徒蛋白"的含量,提前预判化疗效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这就像找到了癌细胞防御系统的漏洞。"研究团队负责人巴佩雷德博士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我们现在知道了癌细胞怎么给自己穿防弹衣,接下来要研发能穿透这件防弹衣的新型武器。"
这项发现给临床治疗带来新思路。科学家们正在研发两类新药:一类能阻止VPS35的"清道夫"功能,让化疗重获杀伤力;另一类则模仿VPS35的正常功能,帮助化疗药物更好发挥作用。或许不久的将来,医生能像拆弹专家一样,精准拆除癌细胞的各种防御装置。
对于正在经历化疗反复的患者来说,这项研究犹如黑暗中的曙光。随着科学家们对耐药机制层层解密,癌症治疗正在进入"见招拆招"的新阶段。每一次耐药都不再是无解难题,而是医学进步的新路标。
参考资料:Zhang, J., et al. (2025). Oxidation of retromer complex controls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