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温州特色早餐摆上餐桌

爱地理的刘老师 2023-03-15 10:12:15

地道早餐

温州的早餐文化,简朴生猛,主次分明,色中有味,香气悠远,几乎浓缩了温州人对生活的态度。几番轮回,温州城已经不是原来那个温州城。可温州人的早餐,却在他们奔向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历程中,被他们装在口袋里,装在心坎上,摆在全世界的餐桌上。

一脉流传的浙南永嘉郡吃食,在千变万化中,越发弥漫着独有的人文特色。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这凝聚了祖祖辈辈

对美好日子向往的古早天光,

她的来龙去脉和发展现状吧。

温州糯米饭

温州人必吃古早天光顶配

糯米饭南方各地都有,但温州糯米饭,凝聚着温州人对早餐的所有美好想象,如果你问一个温州人,早餐吃什么,七成的人会脱口而出糯米饭。色香味,没有一样落下过,早已成为温州人日常饮食的标签之一。

不知道人们何时开始这种固定的搭配,但体力劳动者和学生都特别喜欢拿糯米当吃口,营养又管饱。

一大勺子香菇肉汤汁浇在糯米饭上,而且饭里还有油条碎,每一口都吃的咯嘣香脆,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食材,被用心地搭配在一起,粘连着温州人一生的思乡情结。

咸饭甜浆还是甜饭咸浆?糯米饭和豆浆的搭配,是热情的摊主问候你的理由。不挑剔吃葱的孩子的糯米饭会好一些,因为有绿色葱花点缀其上。老板娘动作非常迅速,短短十几秒,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糯米饭就制作完成了。

土生土长的温州人,哪怕长大离开了温州这片故土,似乎都有一种对糯米饭无法言喻的眷恋,或许这是温州人远在他乡时最容易想起的味道。如果油条不是传统正宗的“双泡”油条,显然嚼起来不够脆,那你一定不是地道的糯米饭爱好者。

米面

清汤见底,让温州人心心念念

大米磨粉制面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从战国时期开始,南方食米地区均有制作食用米面的记载,但广东、安徽、浙江地区又各有不同。

大米加水磨成浆,舀入簸箕或大盘蒸成薄薄的一层,再用刀切成一厘米左右的条状,就是温州人的“米面”了。没有繁琐的料理手法,也无需有多丰富的配料,只用些许猪油,盐,小撮豆芽,再舀上一勺肉末,香葱,便是最常见的街头清汤米面了。

米面的清汤加上豆芽激发的清爽味道,不加隆重浇头的米面,才是真味英雄。取的就是大米中天然的粮食香味。烘托基底食材的香味,就是温州点心的精髓。

关于清汤米面,还有这样的儿时回忆——每当身子不适时,家里的大人们便会拿着粮票捧着搪瓷杯去换一碗米面,随后端到床前轻轻叮咛一句“吃完就舒服了”,是一代人难忘的记忆。如今人们生病时依然要吃米面,这就是米面的秘密和王道。

猪脏粉

俏皮脆爽的传统面点

在温州的猪脏粉店动辄取名守英猪脏粉和仓桥巷猪脏粉,可见这两位在二十年前的业界地位。可如今猪脏粉店遍地开花,已经无人知晓究竟哪家才是正店。但你若经过仓桥巷,不吃猪脏粉可是你的损失了。

不管湖南米粉、江西米粉、桂林米粉吵得有多热烈,温州猪脏粉就如同班里最文静的老幺,独自坐在东南角落,不与外界纷争。

用生姜和黄酒调味,去掉猪脏的腥臭,内脏处理得干干净净,经过炖煮后变得Q弹入味。大肠稳重软糯,小肠俏皮脆爽,猪血温柔顺滑,做猪脏粉的米粉经过浸泡,但不可以煮的太松软,必须保留一定的脆韧度,配合同样脆润的鸭血片,鲜爽生猛,吸溜之间,唇齿留香。

可别小看这一碗不起眼的猪脏粉,它不仅在温州闻名遐迎,还香飘世界,美国唐人街、法国巴黎三区等华人聚居区,都能品尝到这些温州美食。每每逢年过节,那些出外经商的、外地求学的以及归国华侨都会回到温州,吃上一碗碗充满温州风味的猪脏粉。

长人馄饨

记忆里的怀旧料理

著名的“短篇圣手”——温籍作家林斤澜曾在《馄饨民俗》一文中为温州馄饨立传,他写道:“本地馄饨不但有摊,还有担。串街走巷,敲梆为号……午夜犹有梆声笃笃如佛国木鱼……担可竹制,也可木造,或竹木合成。一头一早一锅,挂一竹梆。灶是口大脸浅的灶头……另一头是多个不等的小抽屉……两头之间本是扁担地方,却过街横一般搭天桥分房间连接两头,码着海碗,立着高矮瓶子,盛落肉馅……操作时节,一只手这房间那房间,一只手拉这抽屉关那抽屉,遂生魔术的魅力。如若馄饨一元一碗,参观馄饨担子并操作足值一角。”

馄饨担便利的流动性,使它能够以所有人类双脚能够抵达的生活场所为空间,食品制作与现场消费灵活组合,不论你可以当街露天站着吃,也可以在屋檐下边躲雨赏雪边吃,更可以走两步端回家吃。

虽然全国都有名为馄饨的小食,但温州馄饨和外地的不同,她形状飘逸,别具一格。相传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乐清的高个子陈立标来到温州卖馄饨,他的馄饨制作精细,馄钝皮薄,肉馅新鲜,调料适当,深受大家欢迎。

随着时代发展,陈立标的馄饨担固定在了铁井栏口经营,由于他高个子卖馄饨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故“长人馄饨”的叫法便流传了下来,成为温州游子的灵魂乡愁食物。

纱面

纱面汤加加姜,酒香不怕巷深

“吃面哪能不喝汤,加一点酒才有老温州的香。”

两头弯弯、折成“8”字的温州纱面,历史悠久,制作手法据说在永嘉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楠溪两岸村民历代传统的家庭副业。有据可靠的历史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温州北白象老街上赵顺发、赵永发两家面坊,纱面已做了约两百年,在当地颇有名气。

素面做好后必须在太阳下暴晒几天,这时白色的素面挂满了村前院后,纤丝翻飞,素面飘飘的场面很是赏心悦目,堪称永嘉一景。因细长如纱线得名,也有索面、素面的叫法。

姜酒纱面见证着温州人的传统,刚生完宝宝的妈妈们坐月子要吃姜酒纱面,称月子面;去看望刚生下小宝宝的妈妈时,就会在主人家享用一碗热腾腾的姜酒纱面,称“纱面汤”。

一碗标准的纱面汤,有银白色的线面、艳红色的虾米干、焦黄色的荷包蛋,老姜末星星点点,老陈酒香气弥漫,温州人会放将近小半碗的黄酒,一口下去暖意直接从胃部蔓延到全身,酒量差的人吃完一口就会上脸。

纱面柔韧劲道,营养易消化,在过去的农村,人们走亲访友、弄璋、弄瓦、添丁、婚嫁、老人祝寿之喜,一概都离不了它,所以纱面又称长寿面,代表着古早庶民的吉祥寓意。旧时节,平常日子若吃到一碗加了荷包蛋的纱面汤,便算是打了牙祭、滋补了身子的。

值得一提的是,精贵细软的沙面,极易煮熟,煮时汤头一定要足,下锅后见面稍呈透明状即可捞起,期间不过一分钟。入碗后尽快食用,否则会涨成一碗怎么都吃不完的纱面了。且制面过程中加入了精盐发酵,本身含盐量较高,煮时不必再加盐。

温州拌面

巷弄里三代人的酸爽记忆

温州人的早餐,如果能吃上一碗酸溜溜的拌面,是一天惬意的开始。

那一盘子铺在面条低下头尖尖、身子细细的绿豆芽,扁面条盘成一团叠在豆芽上头,再浇上一勺温州特色生烫肉,撒上一把青翠小葱花。用滚烫的热油往上一浇,“呲啦”!

温州拌面的灵魂,在一勺酸溜的汤汁中。用大蒜浸泡的醋,带着些许冲味,浇在拌面上,撒上葱末,整个馥郁的味道就飘散进了鼻尖。还嫌不够的话,可以再加一份炒蛋散,拌面深得瓯菜的精髓,调料简单,清清爽爽。

注意了,豆芽一定要烫的生生的,跟憨厚的面和冲味的醋翔调和,那种催生清爽的滋味,是惦念温州的理由。

永嘉麦饼

思乡寄托,有味有故事

永嘉麦饼已有1000余年历史,源出于永嘉花坦村。由花坦村朱氏先人所创,唐朝时在迁居花坛村时,为方便吃饭,以麦粉包裹咸菜和鲜肉煎烤而成,因味道鲜美受到欢迎,慢慢地在周边及至温州地区流传开来,因此麦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欢迎。

用麦子磨成粉做麦饼,加入酸菜或者梅干菜,配着五花肉,些许瘦肉,经烤制后,咬上一口金黄色松脆的饼皮,伴着梅干菜的香气,烤至色泽透明的肥肉入口香气四溢,糅杂着麦粉特有的焦香,混合的香味令人瞬间欲罢不能。

猪油糕

吴中佳制,百年名点

温州猪油糕,又名脂油糕,作为糖油经典混合的产物,是广东、福建、浙江温州等地民间的一种传统特色糕点,早在清代就已著名,《元和唯亭志》称其为“吴中佳制”。

温州猪油糕,是由糥米和白糖制成薄薄的糯米团。用猪油煎是这道菜的灵魂奥义,待煎到外皮稍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借着叶姿的清香,解腻清新,入口油而不腻。猪油糕简单而古朴,唇口留香!

锦粉面

温暖抵不过一碗锦粉面的治愈

锦粉面作为温州人特别喜欢吃的一种主食,因颜色微黄、口感丝滑柔顺似锦缎,得名锦粉。在过去,农历十月,家家户户都制作锦粉。农村人好客,家里来朋友或客人就拿出自己家制作的锦粉面招待客人。

温州人农家烧的锦粉面,加入香菇、鸡蛋、海鲜干、腊肉等,在油锅里加入调味料翻炒,几勺清水、半熟的锦粉面依次入锅,鸡蛋的鲜美逐渐被旺火激发出来,再辅以青菜、葱花做点缀,以番薯粉作为主料的这碗家常的美味便可出锅,光是看着这光影里的若隐若现的透明粉丝,筋骨分明又主次协调,就令人食指大动了。

4 阅读:3320
评论列表
  • 2023-12-06 20:42

    猪油糕真贵…

  • 2023-03-24 19:57

    那面正确叫法是“嗦面”

  • 2023-07-19 18:33

    一北京人的来说温州人吃天光 你晓得个毛

  • 2023-12-08 22:28

    灯盏糕呢

爱地理的刘老师

简介:学地理学览尽奇观,做地理人关爱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