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小脑洞(1)

渤晨谈商业 2024-03-21 19:30:46

开篇声明一下,这个题目和创意来自皮总的老婆,她是市重点中学的,教地理,以前的本科专业是人文地理-城市与市区规划。

我俩一起经常聊中国的地理问题,当然,各种奇怪的关于中国地理方面的创意,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成一个系列,因为太有意思了。

黄河如果治理成长江,北方沿黄河各省的经济会重新崛起吗?

这个是个好问题,也是一个好脑洞,因为确实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比直接炸掉喜马拉雅山脉,让青藏高原变成高原鱼米之乡这样的靠谱多了。

友情提示:接下来很多段落有地理方面的专用名词。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资源是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而众所周知,北方普遍缺水。

人类四大文明,无不发源于大江大湖流域,因为从游牧向农耕社会过渡,我们的祖先在学会了如何种植与收获后,就惊奇得发现,想要扩大种植面积,就必须用到大量的水去灌溉。

农作物的产量跟一个地区的降水,光照和气温有很大的关系,而古代的帝国一旦发生饥荒,一定是当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旱涝灾害。历史上的中外人口规模上十万上百万的名城,无不是建立在大的河流,大湖泊等有大量淡水的地区。

而进入工业时代,一个城市要发展起来,就更离不开水了,因为当蒸汽机运转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沸腾的水产生动力,所以你看,早期工业城市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和美国的纽约,无一不是靠着大河或者大湖,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带也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研究城市人口规模的著名人口学家——马尔萨斯,他就给出过一个定义,限制城市人口规模的最大因素就是该城市的水资源利用量。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格局是南强北弱,东强西弱,沿海强而内陆弱。

其实跟我们国家的降水量分布有着一定的关联,即降水量高,人口规模就多,发展工业的条件就好,经济就容易发展一些。

而现代工业化的社会,农业上的缺水已经在大型水利工程的帮助下被克服了,但是许多工厂开工依然需要大量的水,大型现代城市的运转也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我国北方城市普遍都大量抽取地下水来满足人民日常的生活和生产。

但是地下水的储量是有限的,而且短时间内无法再生,而涌入大城市的人口需要水,所以我们国家还启动了著名的“南水北调”工程,来将南方降水丰富的省份的水资源调配到北边。

好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黄河吧,和南边长江拥有河道深,黄金水道,发达的水系不同,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非常难以“驯服”的河流,历史上的改流,断流就非常的多,而且由于沿岸的人口太多,开发的历史又很是悠久,加上本来这一地区的地质土质就是以疏松质软的黄土构成,原本就极为容易水土流失,疯狂利用黄河的水资源,使得本来就不宽阔的黄河径流量(可以近似理解指的是河面宽度)更加少。

皮总本身就生活在武汉,武汉市内就是汉江和长江的交汇,江面非常宽广,走万吨大船毫无压力,而且上可以直通重庆,下可以直接到上海。

但有幸去过黄河之后,皮总才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想利用黄河做内河航运,做贸易,基本上没什么可能,所以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对黄河的治理还是以水利工程和水电站为主。

总而言之,黄河的商业开发远远比不上长江。

二.黄河的潜力

欧洲境内也有这样一条纬度和黄河差不多的河流,那就是莱茵河,甚至于水量也差不多,长度也差不多,但是莱茵河的命运和黄河不一样,莱茵河流域可都是欧洲精华的部分,沿线的城市和国家都是重量级的,聚集了欧洲工业的半壁江山。

选择莱茵河,皮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一地区的年降水量只能说是中等水平,比我国长江流域的南方省份少,但是却只比我国黄河流域的各个省份的年降水量多7%左右,有很大的类比性。而且同样是阶梯地形,和黄河差不多,都是上游洪水,地上悬河,都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平原。

找到了来自欧洲的老师,黄河流域的学习的难度就下降了,速度也加快了。我国的黄河流域如果想做到如同欧洲的莱茵河那样的发展,就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治理(大开脑洞)。

首先,就这几年的观察来看,环保和生态治理方面,黄河上下游各省份确实都在努力保护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安全,野蛮发展时期的排污,私采河砂,破坏河床等行为,现在不能说完全没有了,也几乎是找不到大规模这样干的了,这一点要继续保持,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多黄河的保水率,让黄河的河道更加宽,更加深。

莱茵河流域原本在19世纪也是重工业严重污染的,有的区域沿岸三十公里的河岸都无法生长植物,更别提鱼类了,但是现在也治理回来了,所以说是可以通过人为保护来恢复河流生态环境的。

黄河流域的很多地区是我国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只能发展农业,但是由于黄河的地理原因,黄河比长江泛滥要来的更猛烈,造成的自然灾害损失更大。

最强的流域自然是京津冀地区的黄河入海口附近,除开这个流域,其他地区根本比不上长江流域,长江上面有成渝城市圈,中部有九省通衢的武汉,下面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几乎每个阶梯都有很强的工业和经济核心带,而黄河流域不一样,除了京津冀地区,其他地区没有很强的支点。

然后,需要各个沿黄河流域的省份共同出力,上游的青海,甘肃,内蒙,中游的山西,陕西,下游的河南河北山东等,最好是各省的财政一起出钱成立一个黄河基金会,每年扩宽水道,或者建立起一支沿黄河高铁,将黄河流域的不均衡地区串联起来。

长江流域的强大在于,一艘排水量4000吨的货轮从上海港口出发,一路经过南京,武汉,重庆,最后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到达成都,返程同理,成渝附近的工业品,产品可以用低价的运费运到沿海地区,做二次内河运转。

二次内河转运,指的是在内河港口城市进行港口消费品,港口批发市场等货物贸易,也就是说长江的流域自成一个贸易流域。

黄河流域的第一,第二阶梯附近缺少一个很强的经济中心,无法做到规模效应。

而京津冀地区又过于强硬,将整个北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了附近,导致整个黄河流域即使在上游有兰州和中游有西安这样的T2级别的省会,也在京津冀地区面前黯然失色了。

三.脑洞时间

其实中国历史上隋唐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就是沟通南北交通,二次运河转运的典型代表,政府官员们可以通过漕运转运粮食赈灾救济,商人们可以将南货北运,然后再北货南转,赚取差价,农民们则不愁自己的农副产品没有销路。

请注意,这是公元589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中华民族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黄河如何开办内河港口城市,或者说建立起一个诸如成都,重庆,武汉,南京这样的带有内河港口的城市呢?

我们的脑洞给出的答案就是利用黄河流域省份出资建立的黄河基金会,出资比例可以日后再提,但是必须要争取在沿黄河流域的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找一个港口,中游的西安郑州找一个港口,当然,山东的青岛本就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港口城市。

黄河流域本身的耕地很多,农产品也很发达,同时陕西和山西地区带有很强的能源属性,所以发展的自身条件是很优秀的。

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串联上中下游和新型城市群,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能的现代化经济廊道,是黄河流域参与全国及国际经济分工的主体。

以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为主要载体的粮食主产区和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农业、能源现代化发展。

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等,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

相信一旦出现黄河内河的港口城市,黄河流域一定可以找回他历史上该有的地位。

结语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顽强斗争,艰苦求存精神的象征,皮总不希望他在新时代落后于中国的其他地区。

当然,这个系列您就当一乐看看,我也就写写玩玩。

0 阅读:0

渤晨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