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全家被杀,自己在监狱长大。他18岁登基时,还有哪些亲人?

墨香逐风 2025-03-26 08:55:08

公元前74年,年仅18岁的刘病已,在霍光扶持下登基称帝,他便是历史上的汉宣帝。彼时霍光权势颇大,刘病已在其助力下,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帝王生涯。

大伙都晓得,刘病已刚出生没几个月,巫蛊之祸突然降临。他爷爷、奶奶、爹妈全遭杀害,小小年纪的他也被关进监狱。一直到5岁,刘病已才从狱中获释。

从父族角度看,除了关系疏远、平日里估计都不愿靠近他的刘家宗室,他几乎没啥亲人了。他爷爷刘据呢,如今就只剩他这独苗苗后代。

他的母族在巫蛊之祸中逃过一劫了吗?刘病已登基时,除了刘家皇族,世上还有哪些亲人存活?对于这些亲人,他又采取了怎样的态度与做法?

【01、汉宣帝的祖母,史良娣家】

刘病已祖母乃卫太子刘据侧室史良娣,她出自鲁国史氏家族。这史氏可不简单,除她嫁入东宫,家族里另有一女子嫁给鲁王刘光,摇身一变成了鲁王妃。

由此能看出,在当地,史氏家族算得上是颇具影响力的大家族。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想来有着一定地位,在诸多方面可能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刘据育有三儿一女,仅长子刘进母亲明确为史良娣,余者生母史书未载。巫蛊之祸突发,史良娣连同这三个儿子与一个女儿皆遭杀害。彼时,尚在襁褓仅数月大的刘病已,也被投入监狱。

史良娣的娘家人,大概因家在鲁国(现今山东那片儿),距离较远,并未受到牵连。

在公元前87年,汉武帝自知命不久矣,便施行大赦。此时年仅5岁的刘病已,就此脱离了监狱的束缚,重获自由,结束了那段在狱中度过的艰难时光。

过去五年,多亏廷尉监丙吉庇护,刘病已才在狱中保住性命。出了监狱,还是丙吉拿自己的俸禄,继续抚养着刘病已,助其成长。

话说,这孩子年纪尚小,身边必须得有人照料才行。丙吉在得知刘病已祖母史良娣家乡在鲁国后,不辞辛劳,长途奔波,带着刘病已一路寻到了史良娣的娘家。

那会儿,史良娣的母亲贞君与兄长史恭都还健在。孤苦的刘病已无人照料,史恭便将他收养。而年事已高的贞君,也不辞辛劳,亲自细心照看着这个可怜巴巴的孩子。

小时候的刘病已,于史家度过了一段十分难得的平静童年岁月。彼时年幼的他,在史家那一方天地里,享受着少有的安宁童年生活。

待刘病已年纪稍长,一纸诏书下达,将他从别处召回了长安,自此他的生活轨迹在都城开启了新的篇章。

嘿,事情是这样,朝廷认可了刘病已皇室宗亲的身份,然后就做了个决定,要把他安排在掖庭抚养照顾。

史籍里没提及刘病已具体哪年返回长安,也没说史家人是否随他一同前往。不过,刘病已18岁登基时,贞君和史恭已然离世,可史恭的三个儿子那时还活着。

为酬史家抚育之情,刘病已追封舅公史恭为杜陵侯。史恭的三个儿子同样获封列侯,随后奔赴长安,在朝中担当要职,这一系列举动尽显刘病已对史家感恩之深。

在史恭的三个儿子当中,数老大史高和汉宣帝刘病已关系最为亲近。刘病已极为重用史高,使得史高在当时的地位无比显耀,远超其他兄弟。

史高初入长安,当了汉宣帝的侍中。在汉宣帝清除霍氏势力的过程中,他出了不少力。汉宣帝快不行的时候,特意把他唤至床边,郑重托孤,还封他做大司马车骑将军。

在助力汉宣帝之子汉元帝理政五年后,史高主动提出辞去官职,而后风光地返回了家乡。

史丹始终伴随在汉元帝身旁,尽心伺候。期间,汉元帝两度打算废掉太子,好在史丹从中劝说,成功让汉元帝放弃这一想法。由此便能看出,汉元帝对史丹那是相当看重与信赖。

在历史上,史家有4人获封侯之位,另有超十余人位居高官,其家族荣耀一直延续至王莽时代。《汉书》将史家,汉宣帝发妻许平君所属的许家,还有其他两家名门望族,统称为“金张许史” 。

金张许史,如今已化作一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专门用来指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它承载着特定含义,在语言表达中精准描绘这类群体。

【02、汉宣帝的生母,王翁须家】

刘病已亲娘叫王翁须,她这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身世那叫一个跌宕起伏,经历了不少波折。

王翁须生于普通人家。她母亲叫“王媪”,生父乃是王媪第二任丈夫。除了王翁须,王媪另外还育有两个儿子。

约摸八九岁时,王翁须借住在广望节侯儿子刘仲卿家中。刘仲卿瞧着王翁须模样俊俏又机灵,便跟王媪讲,把这孩子交给他,他定会将其好好养大成人。

眨眼间,四五年就过去了。某天,王翁须回到家,跟王媪讲:邯郸有个叫贾长儿的,正打算买歌舞女子,刘仲卿竟然想着把我卖给这人。

王媪担心女儿被人卖掉,心急如焚,二话不说,拉着王翁须就匆匆逃离,一心只想摆脱可能遭遇的厄运,确保女儿安全。

没一会儿,刘仲卿领着王翁须的父亲王乃始寻到王媪。刘仲卿身为列侯之子且属刘家宗室,王媪哪敢招惹,无奈把王翁须又送回刘仲卿家,质问:我闺女住你那,没拿你一丝聘礼,咋就把她卖了呢?

刘仲卿赶忙不迭摇头否认,坚称打从一开始就没动过卖掉王翁须的念头。听闻此言,王媪高悬着的心,这才缓缓落了地。

没成想,才过几日,贾长儿就把王翁须给领走了。王翁须坐在贾长儿车上,途经自家门口时,朝着王媪大喊:我到底还是被卖了,这就要去柳宿那边了!

王媪和丈夫王乃始急急忙忙赶到柳宿,见到王翁须。为给闺女赎身,王乃始留在女儿身旁照顾,王媪则匆匆回自家,把家里东西变卖,四处筹措钱财。

家里的产业尚未全部变卖,王乃始便独自返回家中。他跟王媪讲,闺女已经离开了,自己没钱跟着一块儿,实在没办法,只能自个儿先回来。

自那之后,王翁须与家人彻底没了往来。此前紧密相连的关系,仿佛在某个节点突然断裂,从此她与家人各自行走在不同轨迹,不再有彼此之间的联系。

王翁须与家人分别后,贾长儿带她来到邯郸。没过多长时间,太子舍人到邯郸挑选歌舞女子,王翁须连同另外四名歌舞女一同入选,进入太子宫成为“家人子”,说白了就是没啥职位的宫女。

于太子宫内,皇孙刘进钟情王翁须,二人情笃。王翁须为刘进诞下一子,此子便是日后的汉宣帝刘病已 ,在这宫廷之中开启了一段独特故事的序章。

王翁须生下儿子后,便名正言顺当上皇孙妃。可才过没几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巫蛊之祸,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局势就此发生巨大改变。

太子刘据兵败后逃离长安。刘进与王翁须因要安顿尚在襁褓的刘病已,留在长安,不幸双双遇害。全家仅刘病已存活,被送进监狱,幸得廷尉监丙吉照料,才保住性命。

历经十八载,刘病历经诸多坎坷起伏,一路艰难前行,最终成功登基,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宣帝。

汉宣帝刚坐上皇位,便频繁差遣使者,四处探寻母亲的亲人。可岁月太过漫长,线索寥寥无几,何况王翁须早与父母走散。那时通讯不便,想找到这样一户普通人家,难度可想而知。

汉宣帝登基满6年时,使者历经波折才寻到王翁须的母亲王媪。而在这之前,王翁须的父亲王乃始,已然离世3年之久。

太中大夫任宣特意跑到王翁须老家,展开全面调查。他找刘仲卿、贾长儿等当年的人问询,还与当地几十位老人沟通。经过这番探寻,最终确定王媪就是王翁须的母亲。

王媪身份一经确认,便领着儿子王无故与王武赶赴长安与汉宣帝碰面。汉宣帝与亲人相逢,内心各种情绪交织,复杂难言。

汉宣帝追封已逝的外公王乃始为思成侯,外祖母王媪则成了博平君,还赐予一万二千户食邑。他的两个舅舅王无故和王武,同样获封列侯,享受相应尊荣与待遇。

王无故和王武大半辈子都过着平民生活,即便后来富贵了,也没做出啥突出成就,就平淡地安度晚年。但他们儿子的仕途却顺风顺水,王无故之子王接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王武之子王商更是当上了丞相。

在汉宣帝到汉元帝那阵子,王家可是风光无限,显赫得很。但等王莽掌权后,王家与其争斗失利,渐渐就衰败了,不复往昔辉煌,从显赫家族走向没落。

【03、写在最后】

汉宣帝重用史、王两家,有两方面原因。一来,源于亲情,他自幼全家惨遭杀害,在世亲人所剩无几。二来,从权力制衡角度出发,借重用这两家势力,稳固自身统治,达成朝堂势力的平衡。

在汉代,皇帝大多对皇族心存疑虑。就说汉武帝,他颁布推恩令这一招,简直绝了,一下就把宗室势力大幅削减,让他们彻底没了起兵反叛的能耐,难以再对皇权构成威胁。

在汉代,丞相手握重权。从道理上讲,朝中绝大部分重大决策,都得靠丞相辅助皇帝去推行。皇帝对以丞相为首的官员心存忌惮,想尽办法抑制其势力壮大,避免对皇权构成威胁。

所以呢,外戚就成了他们能够仰仗且信得过的人。外戚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他们可依赖、可托付信任的角色,成为其在某些情境下的重要依靠。

汉宣帝所面临的局面,那叫一个棘手。他在民间长大,登基后直接撞上权臣霍光这座“大山”,朝廷上下压根没有他能依靠的势力,处境艰难得很。

这般情形下,他心里头最信赖的,就只有外戚。毕竟局势复杂,能让他毫无保留托付信任的,也就只有沾亲带故的外戚这拨人了。

汉宣帝在位时,有个少见的情形,一下子冒出3个势力强大的外戚家族。一是宣帝祖母史良娣那边的史家,二是其母亲王翁须娘家的王家,还有他原配妻子许平君娘家的许家。

汉朝后期发展进程里,有三个家族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它们从各方面对汉朝后期走向施加影响,在那段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遗憾的是,面对王莽与王政君家族的势力,各方力量均无力招架,未能阻挡王莽篡夺皇位的步伐,最终西汉王朝走向覆灭。

西汉皇帝偏爱重用外戚家族,这一做法弊端重重,王莽篡汉便是其中一个极为严重的后果。在当时,这种对外戚的过度倚重,最终酿出王莽篡夺汉室江山的大祸。

你对此作何判断?

0 阅读:121

评论列表

尚能饭否

尚能饭否

1
2025-03-26 17:11

他还有堂叔刘贺。[得瑟]

墨香逐风

墨香逐风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