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位考生,落榜后不服气写了一首牢骚诗,结果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律志铭 2024-12-26 13:06:50

提到宋朝,大概很多人立马就想到了那一幅画,画中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当时汴京城的人民和乐美满的生活风貌和大宋的繁华。

大宋的皇帝重视文学的发展,大力推行科举制度,这个时期就出现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诗词大家,光是唐宋八大家就占了一大半。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全能型苏东坡,千古女词人第一家李清照,文武双全辛弃疾,大宋金牌词人柳永。

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大宋金牌词人柳永,人称“柳三变”,是大宋词人中的“顶流”。

1.“躺平”的人生

因多次科举不中,仕途失意,自己也就开始躺平不干了。他常年流连于风月场所,没想到自己躺平了,却迎来了人生的辉煌时刻,事业蒸蒸日上,甚至坊间流传“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传着他的名字,在那时,他的词就有了这样的知名度。

柳永的词多写女性心理,情感表达细腻、真切,多情婉约,词中既有对人生失意的感慨,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

其实,从小柳永就天资聪慧,出生官宦之家,父亲很是重视他的学问,从小就博览群书,阅遍古籍,满腹经纶。

14岁时就才气初显,有了自己的成名佳作《劝学文》。

19岁时,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已经通过了乡试,在当地小有名气,这时的他傲气初显,决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将来必定会大有作为。

20岁时,一路北行,参加科举考试。路过杭州时,被江南的秀丽景色拦下了脚步,在此驻足许久,留恋这烟柳画桥、烟波回转和市井烟火气,就大笔一挥,写下了《望海潮》的千古名篇。

26岁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遗憾落榜,为了发泄心中不甘,排解心中失落激愤之情,就写出了《鹤冲天》这首声名大噪之作。但是殊不知这首词竟让他功名路断。

后来,他四次科考四次不中,柳永原以为是自己的文章写的不好的原因,谁知道是得罪了宋真宗。

原来是他的文章在主考官那里已经通过,但是机缘巧合下皇帝看到了他的文章,没想到皇帝觉得他的文章词藻太过华丽,显得太过俗气,没有高雅之气,难登大雅之堂。皇帝都这样说了,那下面的人自然就从榜上除去了他的名字。

后来他的这首愤郁之作传到了宋真宗耳朵里,词中丝毫没有自己的反思,考虑自己的问题,反而全都是愤懑不满之意,还说看不到他的才气就是他们的亏损,这一听,皇帝就大怒,从此将他从科举考试中除名,也就是五试五落的最大原因。

后来宋仁宗上位,他为了收拢民心,就放宽了科举考试的范围,让有志之士都能为国家效力。柳永虽然躺平许久,但是对仕途不满还是心有不甘,就又参加了一次科举,没想到这次竟然考上了。此后他就入仕,为国效力,关心人民疾苦,深受人民爱护。

2.自古才子配佳人

柳永自从多次科举不中之后,青楼酒馆快成了他的家。他从不看轻青楼女子,理解她们的无奈与苦衷,他理解她们也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卖艺卖唱来求得生存,简直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他共情能力极强,细腻的描绘女子的情感,知晓她们心中所想,把她们都视为朋友,认真倾听她们的倾诉,简直就是“妇女之友”。

在封建社会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低,更别说靠着卖艺生活的歌妓了,就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从来没有人尊重过她们,都只不过把她们当成商品,甚至是逃离日常生活的玩乐之处。

但是柳永这么博学,风流潇洒的人竟然愿意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关心她们的生活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情绪上的变化。

就是因为他的待人真诚,才被众青楼女子常常挂在口上,一块抬高他的身价与地位。

到了最后也是众青楼女子自发为他购买衣棺,安置其身后事。出殡之日,全体送行,无一人缺席,声势浩大。

她们甚至每年都会在特定的一天去为他上坟,以此来怀念他,这个习惯坚持了好久。

3.活得潇洒

这柳永又不为官,哪里有经济来源让他养活自己呢?

他给他的“朋友们”填词,竟成了“金牌作词人”,在坊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只要哪位歌妓的曲子被柳永填过词,没有多长时间,这首曲子以及这位歌妓的名号就会传向整个汴京城,成为那时的“顶流”,名号响彻整个汴京城。

他还精通音律,善于吸收民间词的精华再配上歌妓的曲子,就能唱响在汴京城的角角落落。

柳永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经济来源,这摇身一变,就能变成大富豪。歌妓们都争着抢着为他花钱,想买他一首佳作,一时间竟惹得洛阳纸贵。

他自己也不在意这俗物,不管钱多钱少,够花不至于留宿街头就成。

他身价虽高,却没有自命清高。朋友们请他填词,他毫不在意自己的墨水,立马大手一挥,有求必应。

这样的他,简直就是众女子眼中的男神,帅的很。有才又有貌,还尊重自己,真正懂自己,女子们感念于他的温情真挚,欣赏他活得随性自然。

即使没有编制,他也活得潇洒自在。

他也看不上官场上的浮浮沉沉,各种权势斗争,他也不屑于和他们争权夺势,在自己的生活里活得开心。

当时还有人看不上他的词作,说他的词作只知道写市民风俗,青楼舞技,太小家子气,但是他不在意,他的词作由于通俗易懂,脍炙人口,被人们流传已久,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也就是他,能在这个才人辈出的朝代以另一个方面来领会世间疾苦和人生真谛,别具一格,脱颖而出,被众人追随,家名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人物传记-柳永

0 阅读:26
历史律志铭

历史律志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