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1989年加入华为公司,跟着郑宝用做过产品测试,负责过市场工作,后来担任华为董事会秘书,是妥妥的元老。
在同华为顾问田涛的交流中,江西生谈到了很多创业初期的故事,也提到了对老板任正非的评价。
我们从中也可以知道华为和任正非最初的一些情况,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创业的艰难。
华为公司创办于1987年,最早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任正非虽然重视技术,但公司条件简陋,一开始确实是无从下手,郑宝用他们都还要看教科书来研究产品。
那时候任正非主要忙着招人的事,江西生在同员工交流的时候讲任总那时候会到深圳汽车站、人才市场上守着,把人往公司里拉。
工号不是从1987年开始排的。
这点很多人都不知道,不过看华为前市场部副总经理曹贻安的回忆,工号应该是按照当时的收入排的。当然这也体现了各人的贡献。
在华为公司的规模壮大后,为了消除论资排辈的影响,工号又重新排了一次。但最初排工号是在1993年,江西生的工号是008,曹贻安的工号是007。
前面几个具体是谁我们不清楚,不过任正非、孙亚芳和郑宝用等人应该在其中。
工号越靠前,职位、待遇就越高,比如曹贻安说他在1993年就一个月有五六千元了,这在社会上已经是非常高的工资标准了。
不过还有两个数据我们要知道,那就是曹贻安在1991年加入公司的时候月薪是300元,第二个月涨薪到了800元,到了1995年工资是9000元,另外大头是股票的分红,收入高是一方面,任正非也是真舍得给员工分钱啊。
做产品代理,华为在全国也不是最大的。
江西生入职时候的工资也是300元,他已经很满意了,因为这去深圳之前内地的工资标准才100元左右。
交换机供不应求的那几年,不只是任正非看到了机会,在深圳和北京都有做交换机代理的公司,其中北京的一家公司跟华为一样都是香港鸿年公司的代理,做得比华为要好。
华为主要是在广州、沈阳、西安、北京和山东设立了办事处,人员规模也小,而华科的市场就大多了,它们入行的时间也早,据说当时只要拿着华科的名片在北京坐出租车去华科都不要钱,司机直接找华科公司报销。
但华为发展很快,1990年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1992年的公司营收就是一两亿的规模了,同你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而等到了1995年,尽管华为还是在农村市场打拼,但营收已经高达15亿了。94到95年期间,华为销售做得最好的人业绩就有一个多亿,任正非这时就说公司要准备开拓国际市场。
任正非告诉员工“阳台晒钱”是什么时候?
吹牛、气魄和预见性,其实没有模糊的界限,这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做到了就是成功,失败了就是吹牛,人们都是因为看见才相信。
所以任正非在1991说要做到全国三强的时候,员工是不信的,毕竟相比同行来说华为还有差距,所以大家都以为老板在吹牛,可第二年一看确实做到了。
还有著名的“阳台晒钱”故事,任正非在公司还“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告诉员工以后买房子要买有大阳台的,否则钱装在麻袋里要发霉,阳台小了晒不开。员工听了都觉得老板在开玩笑,当笑话听。
在92、93年的时候就这么说,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任正非的“敢吹”。
其实说大话不要紧,只要目标实现,员工看到老板的话被验证了,那自然就相信了,这就是老板威信的由来。
任正非是什么样的人?华为董秘:无私,有人格魅力,让人又爱又恨
在江西生的印象里,任正非同员工的关系很融洽,而他们之所以敬重任正非,服从他的指挥,除了任正非的预见性之外,主要就是任正非的无私。
事后看,华为从一开始就做对了两件事,一个是员工持股,一个是重视研发和客户服务,这其实就是后来华为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践行。
老板如果私心重一些,是不可能把利益同员工分享的,就算为了赚更多不得不分股份的话,一些老板也要自己留至少一半的股份,不会像任正非这样,根本没有把公司据为己有的想法。
大公无私的人自然让人佩服,但对于华为员工来说,任正非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他的“矛盾性”上,江西生等老员工表示老板平常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有时候有非常细致、细心。关于任正非的这个性格特点,李玉琢也提到过:
……接手莫贝克不到一年,任正非完全失去了最初对我的客气和笑容。他的强势、多变、暴烈、狂热,让你心生不安的同时,又无法拒绝他的要求。这两种情绪一直在我胸中交织、冲撞,没有片刻安宁。
不过李玉琢承认任正非这样做没有私心,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把工作做好,出发点是积极的。态度严厉,风格强势,逼着员工进步,但舍得给钱给权给信任,所以员工对任正非是“又爱又恨”。
哎,这样的老板有几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