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菜枪马瘾还大,枪身写满痴情话”。(枪马:枪法差、马马虎虎)
美剧《权力的游戏》中龙母每次出场,都会先念叨自己一长串的标签:“风暴降生丹妮莉丝、不焚者、弥林女王、七国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大草海的卡丽熙、奴隶解放者、龙之母......”
就跟咱这边有些爱混圈子的社会活动人士一样,每次出去的名片上头衔都排满了:XX协会负责人、XX联合会XX、XX慈善基金XX、XX战略中心XX......
白酒教父吴向东应该没少看过这部剧,要不怎么能给贵州珍酒弄了个1、2、3、4的“大串”歌,不过财金龙门阵觉得这个串还不够大,于是又给加了点料,1、1、2、3、4——中国白酒一号工程、港股酱香第一股、中国酱香白酒第二股、贵州三大酱香品牌、中国四大国宴白酒。
珍酒两次抢了国台戏,一靠组团,二靠单挑
糖酒会期间,珍酒李渡(07979.HK)出财报了,这也是白酒第一家出财报的,作为贵州珍酒、湘窖酒业、李渡酒业、开口笑四者“拼凑”到一起港股上市的白酒企业,其实挺不伦不类的,既有酱香、又有浓香、还有清香和兼香,看着像大杂烩。
白酒上市公司,都是突出产地、突出单一主业或者两者兼有的名字,比如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古井贡,吴向东在白酒圈浸淫多年,咋同意这么一个“大杂烩”上市公司名称,而且拼凑元素也不全,没有体现出湘窖、开口笑。
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毕竟就连酒圈冤大头、啤酒跨界白酒的笑料集大成者华润啤酒都没这么干,虽然手上握有金沙、金种子、景芝酒,但也没拼凑到一起,搞成“景芝沙种”这种名字。(这么改,凑到一起的名字看起来不像白酒,反而更像育种公司)
还有既然三家里珍酒一家独大,另外三家“凑数”,财金龙门阵很不理解为什么不让珍酒单独上市;或者在股权架构上设计一下,上市前就让珍酒控股另外三家;亦或是珍酒单独上市后再择机收购另外三家,这样港股名字直接叫贵州珍酒,不是更能突出产地优势和核心主业吗?
也可能确实是被逼急了,毕竟那几年A股大门对白酒企业已经关闭了好几年,仓促间使得吴向东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港股,最终2023年4月27日上市,实际上也正是这次上市,使得珍酒第一次啊抢了国台的风头。
那时的国台酒在功勋老将张春新的带领下达到百亿体量,意气风发,招股书都做好了,就等临门一脚,成为“中国酱香第二股”;那时的国台眼里只有茅郎(习酒还没分拆出来),根本没把珍酒放在眼里,但人算不如天算,政策风云突变,最终功亏一篑。
最终“酱香第二股”的名号被国台以前没放在眼里珍酒抢了,如果那段时间不是恰逢闫希军神隐,会不会及时调整方向转战港股,抢在珍酒前登陆港股呢?可惜人生没有如果。
虽然珍酒第一次抢了国台的戏,但毕竟还是靠着另外三个凑数的兄弟,并非单挑赢得,不过正是靠着港股酱香第一股的名号,珍酒心态发生了变化,于是第二次抢国台的风头不需要兄弟凑数了,要单挑国台。
这也就有了珍酒去年7月第一次媒体宣称自己是“三”,刚刚上位国台的夕阳红留学生闫大少一看就急了,你个大烧饼,抢了俺家的酱香上市老二名号不算,现在“三”也不让我当了,婶可忍叔不能忍。
后面就是两家在媒体上的隔空口水仗了,让一众吃瓜群众直呼过瘾,不过国台的口水仗水平确实不咋滴,估计是品牌部门的傻白甜些“活不行”,还拿着2008年3月被茅台镇政府授予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的荣誉称号说事。
17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还拿出来说,也不看看逻辑上能不能自洽,还自以为是的加上科技、企业品牌价值这些软塌塌的东西,真的要多水有多水。
最终结果就是输的比较惨,此后随着酱酒专家权图报告的出炉以及“2024年度贵州白酒民营纳税十强”榜单,做实了国台“三”位杯夺。财金龙门阵还发文向闫凯境表示过“祝贺”。详见本号2月20日《“恭喜”闫凯境,国台酒“喜提”茅台镇第三、贵州省第六!》一文。
营收下滑、基酒外采,“三”之位不稳,
但随着珍酒李渡最新财报的出炉,财金龙门阵觉得“三”这事还有很大悬念,珍酒并不稳,国台还有戏。
因为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国台和珍酒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据公司2024年财报,贵州珍酒实现营收44.80亿,这个数据有点打脸权图了,当时权图报告给的数据是珍酒是50亿的,而今看来不及预期。
那么国台的2024年的营收是多少呢?虽然国台酒没有公开对外披露,但是据3月9日,今日仁怀官方微信息显示,国台酒总工李长文介绍国台酒2024年销售超40亿元,2025年目标60亿。
国台所谓的销售超40亿到底超了多少呢?财金龙门阵认为40亿出头,因为按照2024年度贵州白酒民营纳税十强”榜单,贵州珍酒排第一,国台排第六,纳税额肯定跟业绩正相关,结合纳税排名和贵州珍酒44.8亿营收看,国台酒2024年营收应该在40亿出头,但肯定低于珍酒。
不到到5个亿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李总工讲的数据“没有水分”,毕竟上市公司财报的数据是要负责的,非上市公司高管的数据不排除有“水分”。
但冲国台2025年喊出了60亿目标看,这既是对权图把珍酒列为50亿体量的一种强硬回应,更是对“三”位输掉不服的一种态度,当时公司还未披露财报,而今看到不到珍酒40多亿的“打折”营收,会不会也给自己的60亿目标打个折呢?
对于国台的这种强势的态度,珍酒并未给出对等的回应,上市公司财报中对珍酒2025年并未提及具体的销售目标,仅仅是一堆有的没的很虚的口号,“借50年契机,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

财报截图
珍酒为什么“有气无力”呢,那是因为贵州珍酒业绩不仅与2023年同比下滑了,而且总销量连续四年下滑,而且在上市公司占比也是如此。
2021年至2024年,珍酒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8.4%、65.3%、65.2%和63.37%,占比连续四年下滑。2023年,贵州珍酒营业收入45.83亿元,而2024年营收则下滑至44.8亿。
销量方面,珍酒在2021年—2024年销量分别为14761吨、12856吨、12630吨、12284吨,四年的数据连续下滑,颓势明显。
不可否认,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没怎么难看,全年营收70.7亿元,同比增长0.5%;经调整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3.3%,比较疲软,但还是有增,但是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13.24亿元,则同比暴降43.12%。
作为核心的珍酒表现不佳,其他三兄弟虽然增幅尚可,但是业绩体量不大,其中李渡占上市公司营收比重18.6%、湘窖占比11.4%、开口笑4.8%,即使势头二弟李渡也仅仅10亿出头的体量,在江西省内还远不及一哥四特酒。

财报截图
上述三家未来对公司带动能力肯定不如珍酒,但是号称易地茅台的珍酒,在吴向东2009年收购前并无多少产能,收购之后前几年也没有怎么大规模提产,只在本轮酱酒热前后才开始扩产。
这也导致其基酒不足不得不通过外部采购,即使在已经通过“大杂烩”形式上市两年的今年依旧要向外采购基酒,公司财报里是这么表述的。

财报截图
那么过去几年的珍30、珍15、珍8、珍5,2012、2013等以及刚刚推出的珍50、未来要推出的2014又有多少是外购基酒勾调的,消费者买到的珍酒有哪些、有多少是珍酒自己酿造的还是外采酒做的呢?估计全看个人运气了吧。
如果2025年延续这一趋势,如果国台2025年真能实现60亿营收,珍酒的三之位,怕是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被国台抽凳子拿回去了。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你知道珍酒是还在向哪些酒企买基酒,茅台镇的?还是潭酒,还有就是国台酒现在有没有对外买基酒呢?如果买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