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连长痛哭回忆:中国人用刺刀无情地刺杀我们,美军也炮轰我们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4-07-01 16:46:52

在朝鲜战争中,英国也派了两个旅参战,但表现一如既往地拉胯,吃肉的时候少,挨打的时候多。尤其是在第五次战役中,历史悠久的一个精锐营被全歼,营长也成了志愿军的俘虏。该营官兵回忆这次战斗时,无不肝肠寸断。

第四次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次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为了进一步争取优势,压迫中朝方面进行谈判,他们决定越过“三八线”继续稳步向北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同时还打算在中朝军队后方登陆。

志愿军决定主动出击,歼灭敌军几个师,以挫败其登陆计划。其中右翼第19兵团63军计划突破临津江渡口,穿插至后方占领海拔675米的绀岳山。如此便能割裂英军29旅与美军第3师的联系,也能将英军的退路截断。如果进展顺利,还能沿着山谷继续南下,再次向南朝鲜首都汉城推进。

志愿军冲锋

英军王牌营遭遇志愿军

守在临津江渡口的便是英军29旅。当时英军的编制是一个团两个营,组织29旅时,从三个团中各抽调了一个营,另留下一个营在本土训练,作为后备力量。

他们分别是:皇家诺森伯兰燧发枪团第1营、格罗斯特郡团第1营、皇家阿尔特斯来复枪团第1营以及第8国王皇家爱尔兰轻骑兵团(坦克团)以及一些配属的火炮和工程兵部队。另外比利时营也配属给29旅指挥。

这些部队中名气比较大的便是格罗斯特郡团,该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694年组建的吉布森兵团,在1801年入侵埃及的作战中打破埃军前后夹击。战后作为一种荣誉,他们的军帽上前后各有一枚帽徽,因而也被称为“双徽营”。

英国人打仗向来比较狡猾,他们把比利时营部署在临津江北岸监视志愿军动向,给自己放哨。比利时营仅靠一座桥梁与后方联系进行补给,一旦桥梁被切断就有被全歼的风险。另外由于战线比较长,英军没有足够的兵力,29旅旅长布罗迪决定集中兵力驻守各要点,所以英军各营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间隙。

英军心态还很乐观,认为他们只是临时占据阵地,马上还要向北推进,所以根本没有用心修筑工事。

志愿军往往都在夜间发动攻击,这一规律也被敌军摸透,所以英军在夜间提高了警惕,白天的监视反而没有那么严密。这一次,63军一反常态,军长傅崇碧决定白天行军。事先志愿军已经侦察好地形,派少数干部在夜间徒涉,摸清河水深浅以及敌军设置铁丝网的位置,并做好标记,找到合适的强渡点。

235高地

63军第一梯队4个团分多路在白天沿着山间小路秘密出发,途中并未被敌人发觉,到夜幕降临时,他们全部推进至临津江北岸。

4月22日晚上22时左右战斗打响,志愿军先头部队绕过比利时营,直接攻击临津江上的桥梁。此时守桥的只有英军10多人,很快便被志愿军击退。志愿军187师主力部队仅花了3个多小时,便成功渡过临津江。

渡江后,187师分成左右两路,左翼561团向英军后方的绀岳山穿插,右翼559团向雪马里攻击,560团作为第二梯队。

英军前沿阵地开始遭到志愿军攻击,最前沿的A连很快就被赶下148高地,但他们没有判明志愿军的兵力,竟然还敢组织反攻,结果自然以失败告终。最终A连的军官全部伤亡,残部不足一半,退至后方的235高地。

D连见A连撤走后,以自己侧翼暴露为由,也撤往235高地。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B连虽然尚未遭到攻击,也以自己侧翼暴露为由撤到后方的314高地。

志愿军561团2营4连从英军的间隙穿过直插后方,于23日3时攻占制高点绀岳山,切断了英军前沿格洛斯特郡团1营与后方主力的联系。

英军

英国战史记载:23日傍晚,对格罗斯特团的攻击更加凶猛。中国士兵再次在夜间连续进攻,最初集中在B连和C连,造成了重大伤亡。敌人成功将314高地上的两个连队分开,C连被迫撤至235高地。就这样,东侧的314高地上只剩B连。

志愿军在进攻314高地时遭到顽强抵抗,559团接连发动7次攻击未能成功,英军B连也想向西撤到235高地,但双方胶着在一起根本撤不下来。

559团进攻受阻,23日13时,187师师长徐信命令第二梯队的560团接替攻击。该团分多路向341高地侧翼及后方穿插,并攻占了341高地北面一座无名高地,从这里对341高地发起进攻。

但战斗仍然很激烈,2营5连对314高地连续发动8次进攻均受挫。英国战史记载:随着战斗的进行,双方的武器也由手榴弹变成刺刀、枪托、工兵铲、靴子,甚至徒手搏斗。最后9连加入战斗并由6连1排在侧后攻击,终于在24日6时完全攻占314高地。B连仅剩15人撤退至235高地。

别看英军守阵地的人不多,其实这些人主要充当观察员角色,一旦发现阵地前沿有敌军立即呼叫后方炮火打击,如果是白天飞机也会来助阵,很多时候往往还没攻上阵地就被炮火击退。

此时,英军格罗斯特郡团第1营全部撤退到235高地,但只有D连还算完整,该连连长哈维上尉评估阵地上能战斗的大概还有350人左右。而他们的退路已经被志愿军截断,陷入包围之中。

两次救援失败

美国最担心的还是临津江北岸的比利时营,该营还有少部分士兵来自卢森堡。人家毕竟是两个小国,好不容易凑成一个营,要是被美国玩到全军覆没,人家没法向国人交差,后续可能就不敢再抽部队补充了。

不过他们比英国人幸运,一开始志愿军就没把比利时营当成重点目标,美军派出一个营接应,使比利时营成功向东突围,撤至英军29旅指挥部附近。解救出比利时营后,美军才把一个菲律宾营级战斗队配属给英军指挥。

4月24日,英军29旅旅长布罗迪开始组织救援。由菲律宾第10营级战斗队的3辆M24轻型坦克和皇家第8轻骑兵团的10辆百夫长重型坦克组成特遣队,于当天清晨出发。

距离235高地2.5英里处有一个狭窄的山谷,特遣队必须穿过这个山谷才能与被围困的英军会合,而这里早已被志愿军占领。

当英军特遣队靠近山谷时遭到志愿军火力猛烈打击,走在前面开路的菲律宾M24坦克被一枚迫击炮弹击中,使整个纵队停了下来。英军两辆重型坦克挤上去,才把受伤的菲律宾坦克乘员救出来。

菲律宾人建议由英国人的重型坦克走前面,毕竟他们的坦克抵挡不住志愿军的火力。但英国人果断拒绝了,理由是坦克太重、太宽,在狭窄的山谷上无法实施有效的火力打击。

菲律宾人心想,你们自己的人都不救,大家撤了吧!最后英军向旅长报告,旅长认为如果不将山谷两侧的中国军队赶走,贸然进入山谷是非常危险的,便下令撤退。就这样第一次救援以失败告终。

被炸毁的坦克

下午15时左右,美军第3师师长索尔告诉英军29旅旅长布罗迪,他将重新组织一个更强大的特遣队去救援格罗斯特郡团1营,并询问该营的具体情况。布罗迪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的回答含糊不清,大概意思是该营还能守住阵地。所以索尔也没着急,准备第二天早上再出发。

“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和美第8集团军范佛里特到美军第3师视察时也提到了救援问题,师长表示救援部队尚未集结。他不仅没打算及时救援,还准备让格罗斯特郡团1营充当“刹车皮”,留在原地坚守。因为235高地也遏制着南下的通道,志愿军在未将其彻底清除之前,很难调动大部队南下。这样,美军就有时间调动部队,部署好汉城以北的防御。

事实上,被包围的格罗斯特郡团1营差不多已经弹尽粮绝,美军派飞机空投,但绝大部分物资落在志愿军阵地上。当罗斯特郡团1营营长卡恩听到美军要其继续坚守的消息后,急得大骂。他赶忙向旅长汇报:“我必须告诉你,我的部队已经不再是一支有效的作战力量了。”

然而当天晚上,志愿军开始向美军第三师后方穿插,该师许多阵地遭到攻击一些部队后方补给线路也被切断。原本的救援特遣队不仅无法按时集结,甚至自身都难保了,美军还打算整体向后撤,以免主力部队也被截断后路。

索尔师长赶忙跑到英军29旅指挥部商量对策,最后的结果是只能抽出第65坦克连一个排去救援。同时从格罗斯特郡团1营西侧的南朝鲜军也派出一个营,由美军73重型坦克C连掩护参与救援行动。

29旅旅长布罗迪认为这没有任何希望,因为之前他一个营都打不过去。果然,西侧的南朝鲜救援部队,开出不到1英里就遭到志愿军火力猛烈打击,最后撤走。第二次救援也以失败告终。

英军准备跑路

惨痛突围

4月25日早上8点,美军下达撤退命令,要求所有部队撤到更南面的阵地,这意味着被围困在235高地上的英军再也无法得到炮火的支援,随时都可能被志愿军攻陷。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军为了救一个士兵,专门派出一支救援小分队,以牺牲6人的代价将瑞恩救出。然而这一次被围的是英军一个营,《拯救大兵瑞恩》的剧情并没有上演。美国人打算全军撤退,并没有进行第三次救援的尝试。

无奈之下, 英军29旅旅长布罗迪通知第1营营长卡恩让他自己决定投降还是突围。这次联络之后,1营的电池耗尽,与旅部失去了联系,营长卡恩只能自己决断。

从整个过程来看,旅长对战局的判断和救援的积极性都不高,事后他也受到舆论广泛的质疑。但他将此归结于自己级别太低,获得的资源太少,也无法协调美军,言外之意是美军不重视英国人的生命,没有积极救援。

他建议英军自己组建一个师级单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也有更高级别的长官能与美军协调。

在占地上轻易投降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营长卡恩与官兵商量后决定,把不能走的伤兵留在阵地上,并留下医护人员和牧师照顾他们,如果志愿军攻上来他们可以选择投降。其他能够行动的人则进行突围,如果途中被打散,则尽量向英军防线靠近。

不过由于失去联系,他们根本无法得知志愿军防线的空挡也不知道友军所处何地,关于突围路线出现了分歧。卡恩认为应该朝西南方向突围,毕竟这里离友军最近。但D连连长哈维认为志愿军显然会预判他们从西南方向突围,肯定会设下埋伏。

哈维提出一个大胆的意见,志愿军后方兵力肯定很空虚,应该直接向北突围,然后再向西摆脱志愿军后寻找机会穿插回己方阵地。这个方案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风险极高,一旦向北与志愿军遭遇,根本没有任何生还的可能。

卡恩不同意他的意见,自己带了几十人向西南方向突围,结果下山没多久就遭到志愿军伏击,大部分人被击毙,卡恩被俘。

英国战史为了美化卡恩,说他主动留在235高地上照顾伤员。事实上,他是突围时跑到志愿军194师的防区才被抓。卡恩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被释放回国,虽然获得了表彰,但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再也没露过面。

事实证明,连长哈维的判断没错。他率领自己的D连100多人向北突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随后他们转向西面。不久一架美军侦察机便发现了他们,并向他们指示南朝鲜第一师所在的位置。

英军俘虏

D连在飞机的指引下开始向西南方向移动,直到穿过一个山谷时才被志愿军发现,他们遭到志愿军机枪的扫射。D连弹药基本耗尽,也顾不得还击,没命地往山谷尽头跑去。跑在最前面的哈维连长等人冲出山谷,看到前面有一排美军坦克,以为是来救他们的,无比激动。

但正往坦克方向跑去时,悲剧却发生了。晚年哈维连长提到这段往事时痛哭不止:

我们逐渐稀疏的队伍后面传来的惨叫声清楚地告诉我们,身后追击的中国人,正用刺刀无情地挑杀落单的士兵。我们看到前面有联合国的坦克,急切地向前爬行和奔跑,距离他们不到五百码。但他们误以为我们是追击过来的中国人,调头向我们开炮,我们六名领头士兵倒下了。

在绝望之中,哈维连长把自己的贝雷帽绑在一根棍子上,不断朝美军坦克挥舞,但对方仍旧不断射击。

空中的美军侦察机看到这一幕吓坏了,急忙朝开火的坦克俯冲,试图示意他们正在朝友军开火。但坦克仍未察觉,仍然在开火。第二次俯冲时,飞机投下一条飘带。坦克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向山脊上的志愿军开火。

最终,哈维连长带领的部队有46人成功突围,而整个营只有67人突围回到后方。志愿军方面统计,毙敌129人,俘敌459人,缴获各种炮26门,坦克18辆。

突围后仅剩的英军

尾声

战后,英军战俘供称,该营大多是一些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擅长阵地防御,比如314高地上的B连,就让志愿军吃了不少苦。志愿军也认为英军29旅比美军第3师难打,但就是这样一支战斗力比美军更强的部队,也被志愿军全歼了。

此事在“联合国军”内部造成了很大震动。李奇微写信批评范弗利特,责怪他没有把英军救出来。但范佛里特则甩锅给英军,称他们没有把情况的严重性说清楚。但他认为该营的牺牲是值得的,否则“联合国军”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最后各级军官只能丧事喜办,29旅旅长给了被全歼的营一个新封号“光荣的格罗斯特郡团”,称他们很英勇,要是换了别的部队来肯定办不到,英国和美国也分别颁发了奖章。后来韩国还把253高地改名为“格罗斯特郡团高地”。

6 阅读:1546
评论列表
  • 2024-07-02 07:51

    清朝人哭诉:英国人用鸦片无情地毒害我们,还放火烧毀了圆明园!

  • 2024-07-07 16:13

    英国现在还被胡塞武装,列入恐怖组织,在红海的商船及军舰,被反恐精英胡塞武装,当做恐怖份子被消灭。

  • 2024-07-07 16:02

    全歼了都!哪个冒出来回忆的?

历史向来有温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