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蒋介石嫡系部队的“五大主力”,都知道第五军、十八军、七十四军、新一军、新六军,是蒋介石嫡系中的精锐之师,抗战后期全部美械装备,经过美国军官训练,战斗力较强,号称国民党军嫡系“五大主力”。
抗战时期蒋介石检阅嫡系部队
1946年根据国民党军整编计划,把原来的军整编成含有步兵旅建制的整编师,原来的师整编为旅。其中第五军整编为第五师,十八军整编为十一师,七十四军整编为七十四师。整编计划在1946年7月完成,但是因内战提前爆发,陇海线以北的部队,以及陇海线以南正在运动的部队均未完成整编。此时的“五大主力”为整五师、整十一师、整七十四师、新一军、新六军。1948年下半年,整编师又恢复军的番号。这“五大主力”,似乎已成公认,也不用多费笔墨来介绍了,网上铺天盖地都是。
但是,原蒋介石的侍卫官叶邦宗所著书中,所提到的国民党五大主力却是另一个版本。作者1943年曾调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组任蒋介石官邸警卫,著有《蒋介石侍卫长回忆录》《黄埔十大名将》等书。
他在在书中这样写到:
1945年春夏,国民政府颁布抗战有功第一梯队五大精锐部队,以番号次序分别是——
革命灵魂第一军,主要将领分别是:何应钦,胡宗南,张卓,罗烈。
(第一军自东征北伐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是国民革命军重要的组成部分)
铁甲新军第五军,主要将领分别是:薛岳,徐庭瑶,邱清泉,熊笑三。(第五军番号经历多次变更,随着抗战中后期,被分散成多个小体系在各战区发挥了机械化的优势)
荣誉先锋十三军,主要将领分别是:汤恩伯,张珍,张雪中,石觉。
(第十三军始终冲锋在战场最前沿在抗战期间始终保持先锋部队称号)
野战雄狮五二军,主要将领分别是:关麟征,张耀明,赵公武,刘玉章。
(第五十二军 有着黄埔军校优良传统和迅敏的战斗素养,成为野战部队的标榜,是国民党军唯一没有变动建制的主力军,曾以军基干扩编两个集团军体系,这是未曾有过的先例,被蒋介石视为中央陆军中的嫡系私有财产)
卫戌模范七四军,主要将领分别是: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张灵甫。
(第七十四军是中央卫戌部队的典范,抗战中被使用在战场中,是蒋介石部队中的后备军思想观念坚定)
以上各军建制完满,战斗力强悍,意志坚定,忠实追随蒋先生闹革命,是抗战胜利中坚力量。
所列举的代表人物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细心考量,相对影响力大,战场功勋卓著,各人指挥能力强悍,能独当一面,在军中影响力非凡。
这一版本的“五大主力”,与传统的“五大主力”,相同有第五军和七十四军,不同的是第一军、十三军和五十二军。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军:
“革命灵魂第一军”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团。1925年8月国民革命军统一编成5个军。其中,以党军第一旅和建国粤军第四师合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介石任军长。第一军是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基本部队,其后,蒋介石军事集团越做越大,由第一军而第一集团军,由第一集团军而中央军。1926年1月,蒋介石辞去军长之职,被称为蒋介石“八大金刚”之首的何应钦为第二任军长。其后,“八大金刚”中的刘峙、顾祝同、陈继承先后接任第一军军长。1936年4月胡宗南继任该军军长,此后第一军成为胡宗南集团的基本部队,也自诩为“天下第一军”(后来孙立人的新编第一军也自称“天下第一军”)。
胡宗南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军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其间李铁军、陶峙岳、丁德隆、韩锡侯、张卓、罗烈先后任第一军军长。
1946年初,国民党军进行整编,第一军改称整编第一师,师长罗烈。在西北战场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先后参加了闻夏战役、临浮战役、进攻延安、蟠龙战役、榆林战役、黄龙战役、清洞战役等作战。1948年3月,罗烈升任整编第一军(相当于兵团)军长,陈鞠旅任整编第一师师长。1948年底,该整编师又恢复了第一军的番号,军长仍为陈鞠旅,隶属第五兵团。1949年,陈鞠旅升任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官,仍兼任第一军军长。12月24日至26日,该军在成都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陈鞠旅被俘。
1949年12月27日,成都战役胜利结束。图为成都各界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
“荣誉先锋十三军”国民党军队的历史上,先后在湘军、新桂系军、直鲁联军、西北军、中央军中有五支部队被冠以十三军番号,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本文所述的十三军,是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十三军。
1933年夏,国民党军为加强长城沿线的抗战力量,将第八十八、第八十九师合编组成第十三军,钱大钧任军长。长城抗战结束后,军长钱大钧调走,该军部队由第八十九师师长汤恩伯指挥,1935年9月汤恩伯正式任该军军长,第十三军也成为汤恩伯集团的基本部队。
抗战期间第十三军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包括南口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豫中会战、湘西会战以及收复桂林之战。汤恩伯集团骨干鲍刚、张轸、王仲廉、张雪中、石觉先后任军长。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底,第十三军乘坐美军舰船抵达秦皇岛,隶属东北行营,为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的前锋军。
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精锐部队到东北、华北
在东北战场上,第十三军经历了多次战斗,初期气焰嚣张,后来屡遭挫败。1948年5月,国民党军调整作战部属,第十三军驻防的热河省划归华北“剿总”管辖,该军随之改隶华北“剿总”指挥。同年11月,军长石觉调第九兵团任兵团司令职。另以第九兵团副司令骆振韶兼任军长。在平津战役中,第十三军再次遭到重创。1949年1月21日,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该军师以上军官逃往南京,留在北平的部队接受人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野战雄狮五二军”国民党第五十二军,成立于1937年,由第二师与第二十五师组成,首任军长关麟征。抗日战争初期参与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战役。据说日酋板垣征四郎对五十二军有过评价:“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为普通支那十个军”。此后,张耀明、赵公五先后接任军长。1940年,日军侵入法属越南,第五十二军调防云南南部,防止日军攻击滇南。在国民党军接受美援后,五十二军成为半美械部队,据说素有“国军第六大主力”之称,不过没看到有文字记载。
关麟征
抗战胜利后,五十二军由滇南驻地赴越南北部接受日军投降,后该军与第十三军乘载美国军舰于10月下旬在秦皇岛登陆。一路沿北宁铁路经长城进入东北,接收沈阳,后进军安东。至1948年5月,梁恺、覃异之、刘玉章先后继任军长。期间所部多次遭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重创,仅号称“千里驹师”的第二十五师就被全歼过两次。
新开岭战役五十二军主力第二十五师被东北民主联军全歼。此役在东北战场首创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建制师。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五十二军第二师全部、第二十五师1个团和军直属辎重团共1.48万人被歼,刘玉章率五十二军军部及二十五师一部共一万多人撤走,再船运至上海整补。1949年5月上海战役中,五十二军再遭重创,一部被歼,其余部队在吴淞口登船逃往舟山群岛,后转运台湾。据国民党战史记载,第五十二军从上海共撤出2.05万人。到台后成为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和中坚力量,但早已是风光不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