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全面升级;27日,世界最大且仅存的一架运输机安-225在战火中被摧毁。
该运输机停放于乌克兰安东诺夫机场,遭坍塌机库掩埋,前半部损毁殆尽,仅剩三台发动机及破损机体部分可见。
安225已无法修复,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其飞机残骸在摧毁后竟突然失踪,下落不明。
有观点称,安225因高研究价值或遭某大国控制。随后,“飞机遭焚,面临拆解”的帖子流传,加之中国发表类似安-225超级运输机论文,更添公众对此事的猜疑。
它是否已被打包出售?
【安-225:令人惊叹的工业奇迹】
安-225的毁灭是人类工业史上的重大遗憾,该机为史上最大飞机,翼展88.4米,最大起飞重640吨,配六台发动机,载重能力250吨。
对该数字无直观感受者,可参考运-20运输机:其翼展45米,最大起飞重220吨,载重66吨。相比之下,该数字代表的机型规模远超运-20。
就单载重量比较,安-225近乎运-20的4倍。这一明显对比凸显出,安-225所取得的成就极为惊人。
安-225诞生时便赢得众多荣誉,如世界最大载重、最大体型及最重起飞重量等,这些成就让苏联倍感自豪。
苏联决定建造安-225,旨在拥有一架能运输数百吨航天飞机的大型运输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苏争霸激烈,双方将军备竞赛扩展至航空航天领域。
见美国航天飞机技术成熟,苏联不甘示弱,随即启动了相应计划,并同步推进了运输机项目。
航天飞机设计初期,苏联即规划后续问题,面临挑战:如何确保航天飞机安全无损地运抵发射中心。
正常情况下,他们仅需拆解航天飞机,并在发射中心重新组装,此为最经济的选择。
苏联关注航天飞机及未来发展,认为拆解、组装及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能对飞机本身造成不良影响。
苏联后续有类似需求任务,经商讨,决定研制新型运输机,要求体积大且载重量高。
安东诺夫设计局因丰富经验承担此重任,在安-124基础上,采用直接高效的方式完成了升级。
为解决载重与推力问题,设计师增大体型并增加发动机数量。经过努力,这架大型运输机最终在1988年成功完成了试飞。
苏联人将其命名为“梦幻”。安-225不负众望,成功运送航天飞机至目的地,助力苏联在航空领域取得新进展。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终结了其神话。包括安-225在内的众多苏联军工遗产,几乎全部陷入瘫痪状态。
【被遗忘,被摧毁】
安-225归乌克兰所有,但因养护费用高昂且缺乏大型运输任务,乌克兰难以承担其运营,导致其实用性受限。
这个航空奇迹七八年间被尘封于仓库。国际局势变化后,安东诺夫设计局重燃希望,旨在让安-225再次翱翔天际。
经过多次修改,安-225由军用运输机成功转型为商用运输机,承担全球范围内的运输任务。
期间,我国亦多次租用安-225,其每次亮相均引发众多航空及军事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惊叹。
炮火不幸摧毁了它,责任归属尚无定论。乌克兰指控俄罗斯空袭所致,俄罗斯则反驳称是乌克兰大规模炮击的结果。
无论争论如何,安-225已无法复原。摧毁后,记者与爱好者实地探访,惋惜其残状。然而数日之间,安-225残骸便消失无踪。
【重建安-225】
乌克兰官方对此未回应,引发诸多猜测。安-225即便损毁,工业价值仍顶级,如发动机,每个推力达23吨,极为惊人。
尽管是废墟状态,但对部分国家而言,仍具备极大的吸引力。
更令人不解的是,两个月后,中国航铁集团有限公司突然发布声明,宣布计划拆解所谓“火烧”的飞机。
文案看似平常,但配图却是真实的安-225,这一发现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
随着疑点增多,关于安-225残骸被打包带走的猜测已被证实不实,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俄乌冲突初起,战事正酣,欲在双方紧张对峙中安全撤离,几乎无法实现。
其次,安-225因其庞大的体积与重量极为显著,无法在短期内被任何人员或运输工具完全转移。
最终,乌克兰企业声明安-225残骸仍在其控制中,安东诺夫设计局计划耗资5亿美元重建,并与苏联时期60%完工的另一架安-225合并,延续“梦幻”的传奇。
安-225能否再次翱翔蓝天?现实情况显示,难度颇大。
俄乌冲突持续三年,严重损耗乌克兰经济。当前,5亿美元对乌克兰而言是巨大负担,即便是1亿美元,也构成重大难题。
其次,乌克兰局势不稳,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重点打击乌克兰的军工与能源设施,如马达西奇航发工厂已遭炸毁,乌方难以隐秘建造如安-225的大型运输机。
第三,苏联解体三十余载,乌克兰重建安-225生产线面临挑战。设计师、工厂、万余零件及熟练工人等需求,乌克兰需迅速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2024年,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透露,安-225重建工作正推进,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坚信众多人士期盼其能再度飞翔于蓝天。